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433
标签:
教学论文
高三教学论文
以景显情、情由景生的习作训练
以景显情、情由景生是《故都的秋》这篇散文一大特色。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领悟,以至掌握这种表达技巧。我做了一次课内延伸训练。设计的题目是,请从“春、夏、秋、冬”四季中任选一季为题,写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
一篇散文文眼十分重要,《荷塘月色》的文眼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作者围绕“宁静”描写了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景中蕴情,情景交融。《故都的秋》的文眼“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让学生就从文眼入手,立意为先,“意”是文章的“精神”,立好意文章就有了精气神。假如我们把“春、夏、秋、冬”当作一个人来看,你心目中的他们会是什么形象,又有怎样得精气神呢?学生的表现出乎想象,个个成了诗人。有的把夏描绘成浪漫、热烈、奔放的青年,有的把秋形容成深沉、睿智、通透的老者,有的把春想象为飘逸、俊朗、风流的少年,还有的将冬比作温厚、安详、圣洁的母亲……学生的感受细腻而独到,这大概是拨动了他们情感的弦吧。有了抒情对象,就能抒发真情实感,情感就有了寄托。借景抒情散文第二要著是选取意向,组合画面,营造意境,迂婉地抒发内心真情。这在古典诗词中表现地尤为突出,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歇,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上,洁白如素练,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 、和平恬静的自然美!再如姜夔的《扬州慢》描写了夜雪初霁、荠麦青青、废池老树、黄昏清角、寒气空城、波心冷月、桥边芍药。这些景象写出了扬州遭劫后的荒凉、寂寞,渲染了郁闷悲凉的气氛,景中含情,寄托作者感怀家园、感时伤时的痛惜之情。如果说立意用心,选取意象则需调动五官去捕捉自然中的点滴。物象只需用眼,意象则需用心涂抹,赋予它情感色彩,通俗讲,物象具备了“个性”才成为意象,意象精妙的组合产生意境,而不是简单的堆砌。“牵牛花的蓝朵”、“一椽破屋”、“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营造出清、静、悲凉的破屋秋景图。四季的色、形、声、味各有不同,每个人的感触、视角也不同,如果给你一支画笔,你将怎样去描摹四季图呢?一幅幅画面跃然纸上——高檐冰凌、寒家灯火、数枝寒梅、空山寺钟,这不是一幅静穆、高洁、温暖的空山冬夜图吗?明月清溪、文竹疏影、松林风声、丹桂飘香,这不就是一副恬静、悠远、空灵的秋色图吗?繁华争艳、燕雀呢喃、春江水暖、柳枝吐绿,一幅充满勃勃生机、盎然春意的春光图便映入眼帘。
以景显情、情由景生是一种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表达方式,也是应考作文中广泛使用的表达技巧,深得阅卷老师亲睐,同学们要多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相信对大家作文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李继
标签:
教学论文
高三教学论文
以景显情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高考作文应试技巧漫谈
下一篇:
高考作文应对策略 ——变评改为自评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