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1544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讲学稿(学生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课题:《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年级: 高二(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组名: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子路问津”“子路从而后”两则选文;2、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3、对比分析孔子与长沮、桀溺、荷(hè)蓧(diào)丈人两类人物,鉴赏“子路问津”“子路从而后”两段文字。
4、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词汇:问津 辟人之士 遇丈人,以杖荷蓧 明日,子路行以告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P7,了解先秦诸子概说:
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 。能文能武,博学多才的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先秦诸子包括 等。
一、儒家
是由孔子开创。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 。儒家代表人物有 。
1、孔子(前551~前479年),名 ,字 ,春秋末期的 、儒家的创造者。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理想人格的核心是 (克己复礼),他主张 之道,反对“过”与“不及”。确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影响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制度。
2、孟子(前372~前289年),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学者。
思想要点:一、张扬 说(人都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二、宣扬 思想。三、提倡 。
3、荀子(前313~前230年),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他提出了人能依据 的思想。认为人的是邪恶的—— 论,所以弘扬“克己复礼”的思想。并试图把伦理道德规范落实到法制当中。
二、墨家
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初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
墨子(前468~前376年),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他是一位出身于小生产的手工业者阶层的思想家。他主张“ ”(反对掠夺性战争)“ ”“尚贤”“明鬼”等。
三、道家
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1、老子,李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国人,曾做过周守藏室官员。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 ”。“道”是宇宙中的终极存在,是一种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形成了对立统一的辨证宇宙观,认为万事万物的形成发展不受超自然的意志支配。提出“ ”“小国寡民” 的社会观。提出“为而不有”“ ”“致虚守静”“柔弱胜刚强”人生观。
2、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另一位巨擘,大约和孟子同时或稍后。
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随顺造化。这种思想是基于对社会人生的 。感慨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 ”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四、法家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战国末期唯物主义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 ,反对儒家的礼治,受到秦王政(即秦始皇)的重视。认为“法治、术治、势治”都是帝王之具。但他主张的极权政治、 等等,主要是针对劳动人民的,这又是违反人民的利益的。
展开全文阅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意思为: 选文展示孔子主张 ,以 为己任,勇于 的精神和 的坚韧品质。
关于《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 合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篇名只是摘取各篇开头两三个字。
《论语》二十篇:《学而》《为政》《八修》《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
(1)直录 ;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课文段落1
【注释】
(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请见(xiàn):引见
(2)君子之至于斯也。之, 。这个句子相当于“ ”。
(3)从者见之: 。
(4)丧(sàng ): 。
(5)木铎( ):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译文】
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长官请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把他引见给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
”
【评析】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 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 ,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借仪封之口,用“ ”喻孔子,高度赞美孔子 精神。
课文段落2
【注释】
(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 。
(3)问津:津, 。寻问渡口。 (4)执舆:即执辔(pèi)。
(5)以: 。 (6)辟:
(7)耰:( ), 。 (8)怃然: 。
【译文】
长沮、桀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并力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
展开余文
长沮问子路:“那个手拿着缰绳驾御车马的人是谁?”
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
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
子路说:“我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
子路说:“是的。”
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去改变它呢?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上追随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桀溺用耰松土,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
子路回来后把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怅然若失地说:“
”
【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 的主观愿望和 的思想。
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 ,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以天下 ,为 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 。
课文段落3
【注释】
(1)楚狂接舆: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舆。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
(2)殆( ): 。 (3)趋: 。 (4)辟( ): 。
【译文】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行怎么这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参与政治事务的人很危险啊!”
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快步走着躲避孔子,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评析】
既有接舆对孔子品格的 尊重,又有对孔子人生选择的 ;既有对孔子的后 ,也有对当时执政者的 。连用三个“而”表示 之深。表现隐士对现实的 ,也表现孔子对隐士的 。
课文段落4
【注释】
(1)丈人: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指岳父。 (2)蓧:音 ,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
(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4)黍:音 ,黏小米。
(5)食:音 , 。
1、后: 2、“芸”:
3、见: 4、明日:
5、“反”: 6、其: 7、洁: 。 8、乱:
9、仕:
【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年男子,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
老丈说:“我手脚不停地劳作,五谷还来不及播种,哪里顾得上你的老师是谁?”说完,便把他的拐杖插在田头去除草。
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
老年男子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
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年男子已经走了。
子路说:“
”
【评析】
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 等等。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对此,我们不想多作评论,因为当时不是科学研究,而是 。
其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即认为, 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 。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反映了孔子 的执着精神。
展开余文
课文段落5
【注释】
(1)石门: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
(2)晨门: 。
(3)奚自: 奚, :何,
【译文】
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 ”
【评析】
“ ”,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 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 而得来的。孔子“ ”,反映出他 的执着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
思考问题:
一、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
提示:
二、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孟子则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你如何评价这两种处世方式?
提示:可以考虑提出者不同的出发点。言之成理即可。(在我国传统中,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都是 。他们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是 的模式。在修身为立足点上,无论是进还是退,两者并无差异。但是,孔子对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更为 。)
三、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不同?
提示: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因为 ,因此躲起来,他们属于 之人。
孔子知道世道不太平,但是他敢于去 ( 入世),虽然有时候这种努力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但是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也?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3、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4、明日,子路行以告
5、使子路反见之
6、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
五、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3 积累作文素材。
刘芳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天下有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葡萄月令》第二课时,讲学稿(教师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讲学稿(教师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