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150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梦溪笔谈二则》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知识与能力:

联系课文的背景,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词意和重点文言虚词的用法;学习详略得当、简洁生动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品味关键词句,欣赏课文简练生动的语言风格。揣摩详略的技法,在翻译课文同时加强对文言文字词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历史和未来发展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梦溪笔谈》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通译全文;体会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析法。

教具准备: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借助“生物防治”进行导入

同学们,走进美丽的森林公园,当听到某棵树上传来“笃笃”的敲木声,你会想到什么?(自由发言)如果某果园里的桃树叶上长满了蚜虫,又不想给果树打农药,你能不能想一个治蚜虫的好办法?(自由发言)

大家刚才讲的方法都属于生物防治,简单说,就是以虫治虫,以一种生物治另一种生物。以虫治虫古已有之,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发生在北宋的以虫治虫的故事。

二、朗读课文,读懂故事。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注意个别句中的停顿。

狗蝎(xiē)  喙(huì)  钳(qián)  搏(bó)  穰(ráng)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对句中停顿。

3、学生齐读并思考: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本文讲述了北宋时期“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使“秋田”“大穰”的故事。

三、默读课文,探究疑难。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把你不懂的词句用“      ”画出来加注“?”

2、四人小组相互答疑解惑,再不懂的借助工具书进行批注。

3、学习小组成员一起用现代汉语说一遍课文的意思,必须准确,力求语言通畅、优美。

4、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老师随机点拨。

(1)说说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方为秋田之害(   )(   )其喙有钳(  )千万蔽地(  )以钳搏之(    )  悉为两段(     )

旬日子方皆尽(    )(    )(   )岁以大穰(    )(    )   谓之“傍不肯”(    )

明确:方:正当,正在。为:成为。喙:鸟兽的嘴,此处指虫子的嘴。蔽:遮盖。以:用。搏:搏斗。悉:都,全。旬日:十天。皆:全部。尽:消灭。岁:年成。穰:庄稼丰收。谓:称,叫。

(2)说说下列词语在句中的不同意思:

方为秋田之害(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以钳搏之(代词,指“子方虫”)

其虫旧曾有之(语气助词,无义)

土人谓之“傍不肯”(代词,它,指子方虫的天敌)

其喙有钳(它的)

其虫旧曾有之(这种)

以钳搏之(用)

岁以大穰(因为)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你能发现总结一些句子翻译的方法吗?

庆州界生子方虫。译: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

方为秋田之害。译:正在危害秋天田地里的庄稼。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译: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中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其)遇子方虫,则以钳 搏之,(子方虫)悉为两段。译: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部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译:十天后,子方虫全部被杀死,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四、精读课文

1、个人美读课文,读出故事的情趣。并想一想:本文讲的是一个以虫治虫的故事,如果让你划分文章层次,你有几种划分方法?

(举手发言,教师点拨以鼓励为主。)

(1)二分法:前三句是第一层,讲“傍不肯”消灭“子方虫”的整个事情经过。第四句是第二层,交代“傍不肯”“旧曾有之”。

(2)三分法:第一句是第一层,交代虫害发生的年代、季节和范围。第二三句话是第二层,“傍不肯”消灭“子方虫”,庄稼大获丰收。第四句是第三层,交代“傍不肯”“旧曾有之”。

(3)四分法:第一句是第一层,交代虫害发生的年代、季节和范围。(事情的起因)第二句是第二层,交代“傍不肯”的长相,数量以及搏杀“子方虫”的情形。(事情的经过)第三句是第三层,交代“子方皆尽”,“岁以大穰”。(事情的结果)第四句是第四层交代“傍不肯”“旧曾有之”。

2、设疑激情趣:四句话短短70字,就生动地讲述了一件事情,你认为这在构思和语言上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

(合作小组讨论发言,教师点拨。)

(1)善于取舍,详略得当。 

《以虫治虫》介绍子方虫的天敌比较详细,介绍了“傍不肯”的外貌特征,数量之多,剿灭子方虫的情况,而介绍子方虫危害则一笔带过,这样就突出了“以虫治虫”这一中心。

(2)字斟句酌,语言凝练。“方为秋田之害”,一个“方”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正当情况紧急、百姓叫苦不迭的时候,“忽有一虫生”。“忽”字表明事出意外,害虫天敌的出现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现象,虽然在当时人们对此现象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但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也可让读者想像出百姓对“救星”的惊诧与喜悦。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这是写它的外貌特征,突出“有钳”,因为这是它消灭子方虫的有力武器。“千万蔽地”,说明为数众多。当它遇见子方虫时,“以钳搏之,悉为两段”,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勇猛异常、威力无比。而外貌、武器、搏杀一气呵成,更容易让读者想像出当时战斗的壮观景象。“旬日子方皆尽”,“旬日”“皆尽”说明剿灭害虫极为迅速,干净彻底。“岁以大穰”,一个“以”字强调了“大穰”的取得完全是由于天敌彻底消灭了子方虫,这就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


展开全文阅读
五、课堂总结

《以虫治虫》的故事让我们回味无穷,其实生物防治的例子很早就见于中国。据一本古书《南方草木状》的记载,南方种橘子树的人家,都要在树上放养一种黄蚁(赤黄色,比普通的蚂蚁要大一些),用来对付危害果实的害虫,如果没有这种虫蚁的话,桔子会被害虫吃得无一完好。这种利用虫蚁防治柑桔害虫的记载,就是已知最早的生物防治。

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运用生物防治技术,让农业增产增收,而不再只是一味地使用农药等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环境的做法更有其现实意义。

六、布置作业

1、把《以虫治虫》的故事讲给身边的小朋友听。

2、预习《梵天寺木塔》。

七、板书设计

相貌:如土中狗蝎

武器:其喙有钳

傍不肯        数量:千万蔽地          详略得当

生物防治      动作:以钳搏之          简洁生动

作用:子方皆尽

岁以大穰

八、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字词积累

梵(  )天寺患(  )  喻皓(   )  贻(   )讫(  )胜箧(     )  履(  )

先由一名学生读,给予指正.然后学生齐读两遗,加深印象。

2.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层来理解:

第一层为第1~3句话,首先讲建塔过程中关于塔身不稳定的问题。

第二层为第4~6句话,写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办法,解决了“塔动”的同题。

第三层为最后两句话,解释“塔定”的原因,并写了众人对此事的反应。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检验对词语意思的掌握

 (1)钱氏据两浙时    (2)方两三级  (3)患其塔动 (4)未布瓦    (5)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6)贻以金钗  (7)盏钉板上下弥束    (8)六幕相联如肤箧    (9)人皆伏其精练 (点拔)(l)统治。(2)才;(3)担忧。(4)铺排。(5)密:暗中,秘密地,使:派。(6)赠给。(7)盖: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因为”。弥束:更加紧密相束。(8)互相;撬开箱子,这里是指箱子。(9)同“服”,佩服。

2.说一说:喻皓说的是什么方法使梵天寺木塔变得牢固的?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点拨)学生先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然后再翻译出来。“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

3.本文写作上的特点:本文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写出了匠师怎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点拨]此题要把握匠师和喻皓各自的心情。匠师在没有办法之后很难堪,但为了向钱傲交代而又不失面子才这样做.喻皓的。笑”可从对匠师的本领上来看,也可从自己的技艺上看。此处运用了对比,体现了喻皓的高超水平。“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写出了匠师的难堪和良苦用心.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的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写出了喻皓的技艺高超.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

文章清楚地记述了喻皓解决“塔动”的经过,传神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准确地解释了木塔稳定的原因。这说明早在1 000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我们要感谢沈括所编的《梦溪笔谈)给我们留下这么多宝贵的财富。

   四.教学反思

 黄他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梦溪笔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鸿门宴教学设计 (共四课时) (人教版高一上册)
下一篇:没有语文老师的日子 中考优秀作文范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