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总结
阅读:1300  
标签:教学总结
文言相生,乐在其中——我对文言文教学的一点看法
 文言相生   乐在其中

——我对文言文教学的一点看法

文言文作为祖国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凝练、含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责任很重大,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吸收这些祖国文化的精华呢?如何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回忆一下自己上学的时候,学习文言文似乎就是在上古代汉语课,唯“言”独尊,老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的解释词语,翻译句子,文言文被肢解成语言碎片,对“文”则是蜻蜓点水,轻描淡写,这样的课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枯燥无味。所以我现在上课的时候,一再提醒自己一定不要让自己的课这样枯燥,一不小心矫枉过正,走进了另一个误区,把课上成了古代文学课。那么如何走出文言教学的低效轮回呢?文与言两者该如何兼顾呢?

请教了一些有经验的教师,观看了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视频,结合我自己的进一步实践与理解,我有了这样一些收获:文言文教学要实现传承民族文化、观照生命未来的价值取向,就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妥善处理 “文”“言”关系,既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也不能简单机械地将它们理解为“文”加“言”,而是要根据文章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在文言相生相融中实现中学文言文的教学价值。关于文与言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视角来阐释,认识粗浅,望专家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解读文言文本,通过对“言”的解读来阐释言所承载的内容。即“由言来阐释文”。

文和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汉字是古人智慧的组合,为后人展示了汉文字的独特魅力。如果能通过对言的解读来阐释它所承载的内容,或许就能捕捉到作品的象外之意,弦外之音。以言所蕴涵的文化来反照文,融文言于一体,最大限度地释放文言作品的价值。例如《逍遥游》中“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中的句子“奚以知其然也?”引导学生分析它的句式,学生可以互相补充分析出:此句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以奚知其然也?翻译为:凭什么知道他是这样的呢?“奚”,解释为:什么,哪里。作者从自然界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进而说明“小大之辩”,通过对这个句子的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通过对“言”的分析解读,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观点的把握。

二、教师引导学生以文言文所蕴涵的文化来反照领悟“言”,带动对“言”的学习,即“根据文的引导来悟言” 。

有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当学习主体将注意力集中于语言本身时,焦虑程度就会偏高;当学习主体将注意力集中于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时,焦虑程度就会降低,学起来也会轻松。鉴于此,我们如果能够能以“文”为引,从中挖掘出新的内涵,或许就能以文带言,融言于文,最终引领学生领略到另一番风景。《史记选读》中《赵氏孤儿》忠奸斗争,正义最终得到了伸张,恶势力终于得到了惩罚,“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了学生,剧中人物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力量也深深的感染了学生,学生因此“文”的吸引对“文”产生强烈的兴趣时,就会主动的结合课下注释,查找翻译书,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主动破除“言”之障碍,解除“言”的障碍的过程,就是融言于文、文言相生相融的过程,也是学生汲取作品文化内涵,使之内化为自己积淀的过程。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我们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唤醒他们也许正在沉睡的语文意识的时候,他们必然会充满信心地去学习文言文。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只是视角不同而已,两者在教学过程中中实际上是相生相融的同一过程。文言文其实就是“文”与“言”的有机统一, 切忌有“言”无“文”;或者是有“文”无“言”;或者是简单的孤立的“言”与“文”的相加,而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人为地拆散 “文”与“言”,偏执于任何一端,那么,文言文的文化内涵就会在架空的人文讨论或干枯的知识训练中消失殆尽。 

俄国乌申斯基指出:一个民族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作为语文教师我么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正确领悟文言文所蕴涵的民族精神,从中汲取文化精华,并以此观照当下个体生命的发展。总之,文言文教学是个难题,只要有心,再难的关也可以攻破,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把握好文与言的关系,灵活处理,因材施教,文言相生,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感觉乐在其中。让我们一起做一下尝试吧。

 

谢伟

标签:教学总结 文言相生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高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师远程研修培训总结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