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589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对2013年一道高考语文试题答案的质疑 高考复习(高三)
 山西省沁源县一中  闫录怀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山西)试题与答案(文科B卷)》(下称“《试题与答案》”)中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之第7小题“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的第一个要求翻译的句子是:“在班列中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在这个《试题与答案》的答案部分,把这个句子翻译为:“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对《试题与答案》给这个文言句子所进行的翻译,本人不敢苟同。理由如次:

首先,答案中“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这个句子从语法上是讲不通的。关于“望其项背”一词,语出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之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蔡东藩、许厪父之《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二十七回:“他已窥破喜奎和小雀儿的深情密爱,万万不是本人所能望其项背”。 诸多运用,不再一一列举。但对该词意义及用法,我们已可略见一斑。“望其项背(或望其肩项)”意为“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与比较对象之间有一定差距或距离,但可以赶得上或比得上。而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这个成语基本上多用在表示否定的句式当中,如“难以望其项背”或“不能望其项背”。能与“望其项背”相搭配的是“能不能”的问题,而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能不能”与“敢不敢”虽然都是能愿动词,但“能不能”指的是有没有能力的问题,“敢不敢”则指的是有没有胆量的问题。很显然,“望其项背”是指能力问题,而不是指胆量问题。在这个“答案”的句子中有“没有人敢望其项背”之说,显然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这在语法上是讲不通的。

其次,答案中“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这个句子从意义上也是讲不通的。该题选文中的马文升以其“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显然会遭到“诸大臣”的嫉妒,“诸大臣”对“帝”未能重用自己或对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当然会心存埋怨、责怪。但正因为马文升“最为耆硕”,既有老资格,又有大学问,而“帝亦推心任之”,还有什么比老臣受到皇上的推心置腹之遇更好的君臣关系呢?所以面对此情此景,“诸大臣”一种自然而然的怨怒之情油然而生,而迫于马之“耆硕”、帝之“推心”、“马”“帝”关系之“推心”,“诸大臣”只好敢怒而不敢言(“莫敢望”)罢了。答案中把“诸大臣莫敢望”理解为“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从意义上是讲不通的。

再者,“望”作为一个重要的文言实词,“怨恨,责怪”是其诸义项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义项,在文言文中常常用到。回顾重温这个义项,对我们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望”很有必要: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史记》(《报任安书》)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帝君列传》)

“魏其大望曰:“老仆虽弃,将军虽贵,宁可以势夺乎?””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臣贱,将轻臣;臣用,将多望于臣。”

――――《战国策》(《燕策二》)

“侍御使以为光(人名)望不受女”。

――――《汉书》(《楚元王传》)

另外,在这个译文中对“耆硕”一词的翻译也不够准确。《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耆,老。”“硕,博学。”所以“耆硕”一词应该是指:年龄大,资格老,学问大,见识广。“耆硕”与德行没有关系,翻译为“年高德劭”显然是很牵强附会的。如果马文升是真正的“年高德劭”,“诸大臣”也不会有“莫敢望”之怨望情绪。再者,这样翻译也有违翻译原则“信、达、雅”之“信”,违背了“忠实于原文”这个最基本的翻译要求。

不妥之处,请同仁不吝赐教。

 

闫录怀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对2013年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诗词五首》 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下一篇:高中语文选修之语言文字运用第一课走进汉语世界 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