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作文素材
阅读:12938
标签:
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关于和谐的优美语段(高三作文素材)
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人际关系的和谐,人类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会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高考命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因此,“和谐”对人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优美语段
一幅画的美就在于它色调、构图、背景等各方面的和谐;一首歌曲的美就在于它音色、音调、旋律、节奏等各方面的和谐……和谐是最佳的组合,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冲突。
和谐是一种调配,和谐是一种力量,和谐是一种境界,和谐是一种胸怀。 自我和谐的人,有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心理平衡,不抱怨,不攀高,积极对待人生,对名利地位旷达以待、泰然处之。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等诸方面的和谐,才能构成和谐的乐章。
和谐是春风里百鸟的鸣唱;和谐是晚秋里静待的风荷;和谐是夕阳照耀下的康河柔波;和谐是苏州园林的小桥流水、回廊九曲;和谐是贝多芬手指间流淌出来的美妙的旋律;和谐是李白独坐敬亭云山静看两相不厌的意境。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和谐”不仅是自然的法则,也是人类生存的法则。和谐的社会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名人名言
1.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 ——马克思
2.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3.美在和谐。 ——赫拉克利特
4.人无国王、庶民之分,只要家有和平,便是最幸福的人。——歌德
5.万物的和平在于秩序的平衡,秩序就是把平等和不平等的事物安排在各自适当的位置上。 ——奥古斯丁
6.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冰心
1.庄子的思索
遥远的战国时期,乱世的烽烟中走出了智慧深刻的先哲——庄子。深沉的思索与平和的胸怀展开了汪洋肆恣、光怪陆离的想象,也造就了淡泊空灵的哲学境界。抛却尘世功利的羁绊,庄子完全走进了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走进了心神合一的逍遥之境,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御风而去的身影。
2.梭罗的世界
瓦尔登湖畔,曾经接纳了一个心潮澎湃的思想者,梭罗舍弃了文明社会,在瓦尔登湖边搭建了一间简陋的木屋,过着一种近乎原始的生活。与世无争的心境使他获得了精神的自由和愉悦。他借这种极端的行为,警示愚昧无知地沉溺于争名夺利的世人——生活的真谛并不只在世俗所谓的“成功”之中。“我绝没有鼓吹悲观颓废的意思,我只愿像报晓的雄鸡,立于栖木之上,引颈高歌,唤醒世人。”梭罗的一生没有建立什么丰功伟绩,但是他找到了许多人终生不得的人生真义——独特的人生价值与精神自由之间的和谐。
3.画中的和谐
丁绍光是著名的旅美画家,他的画以和谐为主题,成就巨大。他觉得从哲学、文艺发展以及人类历史的角度看,和谐是重要的,这也是现在的世界所欠缺的。丁绍光也曾画过反映内心冲突的画,但那是在年轻时候,到国外后,他觉得世界缺少和谐,所以从此以和谐为主题作画。他会选择一些永恒性的题材,如母爱父爱、人性、人与自然的爱,这些本身不受空间、民族、时间的局限,而且还带有中国色彩。这些都是在不同人、不同民族之间可以得到共鸣的,是人类共同的想法,这样的艺术更可能永存。
4.和谐促繁荣
汉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使原本遥远陌生的国度之间有了广泛深入的经贸科技交流,使人们对古代各国民俗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和平繁荣。而它所带来的文化观念的碰撞、物产的交换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5.走向和谐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规定内容: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
和谐之美
一枝红梅,独立寒冬,美在它的傲雪盛开,以点点嫣红增添了风景的内容,这是一种和谐的静美。(借助红梅凌冬开放的图景,表现和谐的美,切合题意,形象生动)
一只雄鹰,直冲云霄,美在它的排云而上,以雄健的身姿打破天空的沉默,让岑寂一下生动起来。这是和谐的壮美。(变换对象,营造雄鹰直击长空的画面,展现另一种类型的和谐之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它们与自然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了一起,恰到好处地使生命与自然相得益彰。它们美得和谐,美得永恒。(本段总结前两段,用简洁的话语点出前面两幅画面的实质内涵,明确点题,这是切合题意的重要体现,同时,也为下文的论述作好准备)
其实自然界处处绽放着和谐带来的光彩。浮云掠过天空,排遣了天空的空荡,拓展了浮云的空间;百合绽放于山谷,增添了山谷的生机,弥散了百合的幽香;鸟儿筑巢于大树,焕发了大树的活力,鸟儿获得了快乐的天堂。天地万物都以不同的丰姿勾勒出自然界的和谐画面,让每个生灵都不会感到孤独,因为它是与整个大自然相融的。和谐让美丽的自然永驻。(紧扣“和谐”的主题,历数自然界中和谐之美的种种体现,拓宽了文章的表达空间。从自然界的角度阐发,使主题得到充分的彰显和强调)
自然的和谐如此优美,人是万物的主宰,和谐的光辉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更加动人。(承上启下,扣紧主题,灵活转换思路,体现出行文的层次性)
展开全文阅读
校园里——抱着一大摞书的女生和一位匆匆下楼的女生在拐角处相撞了。书本撒落一地。一个歉意的微笑,一起俯身捡拾散落的书本,然后挥手,转身。旁边的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校园中的和谐的美好。 (用典型事例来表现校园里的和谐人性之美)
而那些不同寻常的人,博大的胸怀更加诠释了“和谐”的精神力量的动人。在众多荣誉包围下,袁隆平依然平静,内心的宁静、外表的朴素让他由内心折射出一种和谐之美。他像一尊佛,将外在的美与内心相平衡,与灵魂相勾连,让内外达到了和谐。这份和谐为社会增添了一份美,为每一个人树立了榜样。(借助典型事例来表现大人物的博大胸怀,体现出和谐的人性之美)
郭明义用点滴的小事滋润了人们干涸的心灵,为他们点起了希望之灯。他的爱心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促成了社会的和谐。郭明义用自己的丝丝爱意温暖着贫困的家庭,让社会多了一份温情,少了一份绝情,让人们多了一些交往,让社会多了一份和谐。和谐需要爱心去传递,只有拥有爱心,才能去构建和谐社会。(典型事例的运用,写平凡人物用自己的点滴行为,为社会的和谐添砖加瓦,令人敬佩)
和谐是父母一辈子操劳而累弯的脊柱所形成的弧线,像彩虹桥一样美丽;和谐是教师为传播文明呕心沥血所滴落的汗水,像露珠一样晶莹;和谐是战士为保卫祖国洒下的一腔热血,像晚霞一样艳丽……和谐是宽容,和谐是理解,和谐在人类文明中处处闪耀着光芒。(概述生活中的其他事实,再次印证主题,用整齐的句式、生动的比喻、深情的语言来赞美生活中的种种和谐所具有的美,使“和谐”的主题得到强化)
和谐之美,美之和谐,愿和谐充满人间!(简短但有力的语言结尾,主题集中而鲜明)
[总评] 文章精心开头,借两幅画面表现自然界的和谐之美,然后紧扣“和谐”主题,转向生活中人的和谐之美。行文自然、层次分明、切合题意,选用的事例也比较典型。
亮点关键词:切合题意 论据典型
增分技法 切合题意
上面[好范文]中的文章紧扣“和谐”的主题立意,从自然和人文两个层面揭示“和谐”的具体内涵,用例典型,紧紧围绕中心和主题进行阐释。这是一篇切合题意,论据典型的好文章。“切合题意”是高考作文基础等级里的一个重要要求,将在以下内容中详细探讨。
作文要做到“切合题意”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吃透内涵,把握重点
无论写何种类型的作文,审题是关键。对于命题作文,准确理解命题的关键词是做到切合题意的基础。作文命题的题目中总会有一两个对理解题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把握住这些关键词语,就掌握了切合题意的钥匙。对于材料作文,要全面解读材料,把握材料含义。理清材料的指向性,找到思维的聚合点。单则材料找其关键点,多则材料找其关联点,故事、寓言材料挖掘凝聚其中的人生哲理。对于话题作文,审题时要吃透材料内涵,抓住中心意思。尤其要抓住褒贬鲜明的关键语句。更要抓住在材料后面、“话题”前面的提示性文字,可借其打开思路。
2.明辨关系,分清类型
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一般为两类:一类是事例型,即对材料本身所述事实阐明看法;一类是寓意型,即对材料(寓言、故事、诗句)所蕴涵的哲理展开议论。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立意方向。话题作文审题的核心是审“话题”,要明辨其是单头型的、多头型的还是关系型的,理解题中有重要影响的字词,把握其关系,也就掌握了准确理解题意的钥匙。
3.看清要求,避开雷区
有的作文题目没有明确的体裁标志,有的却有某些限制。这时我们就要看清题目的要求,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要避免“要求”或“注意”中的诸多禁忌,别触雷区。
[考场问题文]
蓬勃发展靠实力
——中国之我见
平静的湖水一旦站起来便成为奇观。 ——题记
①曾经的中国好比一潭湖水,平淡无奇;曾经的中国落后,惨遭痛打;曾经的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让世人瞧不起……然而这一切都已成为历史,今天的中国在经济、科技等各方面都已跻身世界前列,成为了一道世界奇观。
②回眸历史,我感叹中国的信念。八国联军侵华、南京大屠杀等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无尽的损失。当尸体遍及大街小巷时,当哭声、喊声、枪声混成一片时,当中国的军队遭受失败时,中国没有后退,因为中国人懂得“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苦心人,天不负,破釜沉舟”,终于,中国人民在不言弃中换回了中国的光明。这,靠的是什么?是一种信念,一种对生命负责,永不放弃的信念。
③看今朝,我感叹中国的宽容和坚强。我们落后过,挨过打,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铭记在心,并以此激励我们前进发展,于是,中国选择了和平共处,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谋发展。面对各国以前对我们的伤害,我们把它当成血的教训,并教育每代人都要努力发展。日本地震,中国维和部队第一时间参加营救工作,这是中国的宽容;与世界许多国家签订友好合作协议,这也是中国的宽容。当中国面对灾难时,大家互相团结,听党指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战胜苦难,再大的挫折也不怕,这是中国的坚强。这,靠的是什么?是一种精神,一种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
④展未来,我感叹中国的科技进步。中国是世界上原子弹研制成功用时最短的国家,看看从无人驾驶到载人航天,再到进入太空,“嫦娥奔月” ……可以说明中国的科技发展。未来,中国有更多的科技研究要发展,中国将要向世界展现一个实力雄厚的发展大国。
⑤这,就是中国,从水深火热中走出的中国。靠着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信念,中国在前进。
⑥这,就是中国,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用实力将自己证明给了世界,这个涌现奇迹的国家将永远奇迹般地去创造,去发展,向世界证明自己的雄厚实力。
⑦蓬勃的中国靠着自己的实力,未来定会成为超级大国。
[问题诊治]
去掉题记放在尾段,更能突显题意。
第①段总体上语言不错,整句形式,构成排比,表达有力。但个别句子不够简练流畅,感情色彩不明朗,如“惨遭痛打”用词欠妥当,从而造成排比句式缺乏应有的力度和气势,可适当加以优化,使排比句表达更有力,气势更足。
第②段语言拖沓,表意不准确,需精减个别句子,使段意更加明确集中。
第③段提到汶川地震,可将此单独成段,使文章更加具体,并适当增加灾后重建成就的叙写,以便突出题意。
第④段段首是“展未来”,感叹中国的科技进步,但所举例子并非都是“未来”。可去掉“展未来”等字眼,仍保留排比段结构。
第②③④段用了“回眸历史”“看今朝”“展未来”构成排比段,结构形式值得肯定,看似按时间先后,但从内容上说又有所重复。可保留排比段形式,但需要对语言文字作一些改动,使材料更准确、内容更丰富、表意更集中、题意更突出。
第⑤⑥两段语言表达较好,应该肯定。可增加总结性的语言,让这两段有总结前几段的作用,更符合题意,分析更透彻。
第⑦段语言空洞,意义不大,可将开头的题记移至此处作第⑦段,并加上一些语句,照应首段,突出题意。
展开余文
[升格一类文] 中国发展 世界奇观
①曾经的中国一潭死水,平淡无奇;曾经的中国贫穷落后,屡受欺凌;曾经的中国战乱不已,民不聊生;曾经的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让人瞧不起……但这一切都成为过去!今天的中国,经济、科技等各方面已跻身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的一种奇观。我感叹!
②我感叹中国的信念和勇敢。从鸦片战争到火烧圆明园,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到南京大屠杀,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给中国造成了无尽的伤害和巨大的损失。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面对凶残的敌人,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决不退缩。
③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迎来了胜利与光明。这一切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坚定信念,靠的是勇敢斗争。
④我感叹中国的包容和进步。我们曾经落后,曾经挨打,这是民族的耻辱,我们将铭记在心。但是,我们没有老是沉浸在悲苦的过去,而是面向未来,开创未来。于是,中国选择和平共处,选择了改革开放。我们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这是中国的友善;日本地震海啸,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参加营救,这是中国的宽容。从原子弹爆炸到卫星上天,从“神七”发射到“嫦娥”奔月……每一步都是一个坚实的脚印,每一步都凝聚着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⑤我感叹中国的团结和坚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一个又一个的灾难袭来,中国没有倒下。众志成城,克难攻坚,再大的挫折也不怕,再大的困难都要克服。汶川地震三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倾力支援下,中国创造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人间奇迹,书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恢弘篇章。这,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和顽强拼搏。这就是中国!一个古老而年轻的中国。靠着永不言弃的信念,顽强拼搏的精神,中国在勇敢超越,奋勇前行!
⑥这就是中国!一个开放和包容的中国。这个奇迹般成长的国家,将永远奇迹般地去创造,去发展,向世界证明自己的雄厚实力。
⑦平静的湖水一旦站起来便成为奇观。东方睡狮已经醒来,它以神奇的力量屹立在世界东方,未来定会给世界展示更奇妙的精彩。
升格指导
文中存在一系列不合题意的问题。作文应扣题而作,让中心更突出。所谓“扣题而作”,一是指扣紧材料命题的含意,二是指扣紧自己根据题意所拟定的标题。原文题目是“蓬勃发展靠实力”,虽然切合题意,但全文在论述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一题目,中心观点表达不清。所以,写作时应认真审题,精于构思。审题立意时不要急于动笔,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力争精雕细刻,千方百计展示自己作文的亮点。
升格点评
根据文意,升格文章。把题目换成“中国发展 世界奇观”,并以此作为全文观点,在行文时也注意多处扣紧“奇迹”“奇观”等字眼,并把题记放在尾段,做到首尾照应。既叙写了中国发展的现象,又揭示出中国发展的原因,特别是在文章结尾部分对主体部分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强调,中心表达更加突出、深刻。
一、小专项练习
1.爱因斯坦成名以后,比利时国王和王后邀请他去做客。国王按约定的时间派了宫廷小汽车去火车站接他。火车到了,去接爱因斯坦的小车司机却怎么也找不到他,只好空车回去,报告国王说爱因斯坦没有来。可半小时后,爱因斯坦身着沾满尘土的破雨衣,脚穿一双旧皮鞋走来了。原来司机只看衣着不认人,爱因斯坦只好步行而来。
对这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立意:
①爱因斯坦接受比利时国王和王后的邀请后,准时赴约,虽然接站的司机没有接到他,但他还是克服困难去赴约。他这种言必信、行必果的品德值得赞颂。
②批判只看衣冠不认人的行为,反对以貌取人。
③赞美爱因斯坦艰苦朴素的美德。
④赞扬比利时国王爱才。
⑤真正伟大的科学家即使成了名,仍专注于科学事业,不讲究衣着,不追求个人享受。
上述五种立意,哪一种是最佳立意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第一种立意,显然不是这则材料的重心所在,不是材料的本义。第二种立意,虽然不能算错,但还不是最佳角度,因为这则材料的主体不是小车司机,而是爱因斯坦。第三种立意,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流于肤浅。因为穿沾满尘土的雨衣,并不是艰苦朴素的表现,而是不修边幅、不讲卫生的行为。“穿旧皮鞋”也并不足以证明爱因斯坦就是艰苦朴素。这种立意,也只是就事论事,不得要领。第四种立意,更是站不住脚。因为这则材料的含义与“爱才”沾不上边。另一方面,这则材料的主旨并不是评述比利时国王,因为材料的主体是爱因斯坦。第五种立意,才是最佳角度。它揭示了供材的主旨。一个科学家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科学事业不懈的追求。如果他只注重衣着,只计较待遇,只追求享受,那是绝对不可能在事业上有太多建树的。只有表现这一主题,才算真正抓住了这一事件的本质。
2.下面这则材料,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立意?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有一次赴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演奏中发现乐谱出现了错误。但在场的音乐家、作曲家、评委都郑重申明没问题,说是他自己的错觉。他考虑再三,还是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原来,这是评委故意设置的考题,他也因为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而夺魁。
人生在世,凡事唯唯诺诺似乎是最容易了。人在许多场合,能毫不含糊地说一声“不”,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气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要敢于说“不”;②论勇气;③自信的力量;④坚持与放弃;⑤成功的诀窍。
二、大作文练笔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树问大树:“你吃了什么才长得这么大呢?”
大树说:“我每天吃青山一座,白云一片,蜂鸣与蛙唱四两,早晚各吃晨曦与落日一遍,有时也吃些鸟粪、腐叶,喝点朝露和山泉。”
小树:“吃这些你的体形就这么完美和谐?”
大树:“这还要感谢风雨雷电。风为我修饰身材,雷为我劈去放肆,雨为我洗去尘土,电为我斩去高傲。”
小树又问:“为何有的树木长得枯黄又干瘦?”
大树说:“他们选择的是愤世,是抱怨,是黑暗;因此就不能青翠光鲜。”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多角度立意的新材料作文,命题意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学会珍重生命。审题的突破口在于三问三答的内涵,尤以大树的回答为要。针对小树关于怎样成长得健壮、完美的问题,大树的回答是:要吃青山、白云、蜂鸣、蛙唱——大自然的精华;要吃鸟粪、腐叶——吸收后可转化为成长所需的营养;要经受风雨雷电的洗礼——在挫折中经受磨炼;拒绝“愤世”“抱怨”等阴暗的情绪——拥有乐观向上的情趣。
陈荣超
标签:
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关于和谐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
下一篇:
高考作文序列化提升之审题和立意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