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高考范文
阅读:4029  
标签:高考范文 高三高考范文
2014年高考作文热点主题——尊重(范文指导)
 热点主题                       尊 重

落叶需要尊重,我们不能轻视它曾经的奉献和努力;生命需要尊重,我们不能虚度时光,甚至作贱生命;历史需要尊重,我们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的累累罪行……尊重是这

  个世界和谐相处、文明进步的基本原则和动力!

 

优美语段

生命需要尊重,尊重生命是热爱生命的前提,是享受生命的序曲,尊重生命,才能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人生。尊重生命的程度决定了生命回赠你的多少。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谦卑的行为,当我们用心底最真诚的态度善待生命时,生命也会以同样的结果回馈于你。尊重生命的同时我们也赢得了自己,获得了新的生命。尊重生命是高贵的品质,那   是人间的爱的升华,是宇宙的感情的最高表现形式。

尊重不是盲目的崇拜,更不是肉麻的吹捧;不是没有原则的廉价逢迎,更不是没有自尊的低三下四。懂得了尊重别人的重要,并不等于学会了如何尊重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也是一门学问。学会了尊重别人,就学会了尊重自己,也就学会和掌握了人生的一大要义。

名言警句

1.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2.人必自敬,然后人敬之;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扬雄

3.施与人,但不要使对方有受施的感觉。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                         ——刘墉

4.谁自重,谁就会得到尊重。           ——巴尔扎克

5.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笛卡尔

6.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惠特曼

7.每当人们不尊重我们时,我们总被深深激怒。然而在内心深处,没有一个人十分尊重自己。                            ——马克•吐温

 8.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  ——叔本华

 

1.李嘉诚对劳动的尊重

    香港大富豪李嘉诚在下车时不慎将一元钱掉入车下,随即屈身去拾,旁边一服务生看到了,上前帮他拾了起来。李嘉诚收起这一元钱后,给了服务生200元酬金。

    有人可能觉得奇怪,其实这里面包含着钱以外的价值观念。李嘉诚虽然巨富,但生活俭朴,从不挥霍浪费。他深知亿万资产,都是一元一元挣来的。钱币在他眼中已抽象为一种劳动,而劳动已成为他最重要的生存方式,他的所有财富,都是靠每天20小时以上的劳动积累起来的。200元酬金,实际上是对劳动的尊重和报答,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

2.公爵对客人的尊重

    在英国,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温莎公爵。一次,英国王室宴请印度部族头领。宴会结束前,侍者为每位客人端来一小盆洗手水,可是新来乍到的印度客人不懂得这个礼节,见精致的器皿中盛着清水,便接过来一饮而尽。这一举动使在场的英国人顿时愣住了,然而,还没有等他们笑出声来,温莎公爵已经从容地端起洗手水也一饮而尽。于是,其他英国人纷纷效仿。这样就没有给印度头领带来任何难堪。

3.能化解恩怨的尊重

    富兰克林总统年轻的时候,曾经把所有的积蓄都投资在一家非常小的印刷厂里,结果大败。他很想获得为议会印文件的工作,可是议会中有一个既有钱又能干的议员非常讨厌富兰克林,甚至还公开斥骂富兰克林。这种情形对富兰克林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富兰克林决定使对方喜欢上自己。

    富兰克林为此绞尽了脑汁。向他的敌人借几块钱?这是没用的。他所请求的,应该是令对方非常高兴的事才行——这个请求要正好触动对方的虚荣心,使他觉得获得了尊重,还能很巧妙地表示出富兰克林对对方的知识和成就的仰慕才行。

于是他向那个议员请求道:“听说你的图书室里藏着一本非常稀奇而特殊的书,我极欲一睹为快,请求你把那本书借给我几天,好让我仔细地阅读一遍,可以吗?”

    果然,那个人马上叫人把那本书送来了。过了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富兰克林把那本书给了他,还附上一封信,强烈地表示他的谢意。

    下次当他们在议会里相遇时,那个议员居然首先跟他打招呼,并且极为有礼。自那以后,他随时乐意帮富兰克林的忙,于是他们成了好朋友,一直到他去世时为止。

4.萧伯纳感慨中的尊重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访问苏联回国,朋友们都去看他。萧伯纳谈了自己的感受后说:“苏联有个小姑娘给了我一个教训!有一天,我在街上遇见了一个叫安娜的小姑娘,她聪明活泼,逗人喜爱,我便同她玩了很久。临别时,我对她说:‘你回去告诉妈妈,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著名作家萧伯纳。’”萧伯纳说到这里,望着朋友们说,“你们猜,小姑娘会怎样说呢?”朋友们七嘴八舌,有的说她会感谢,有的说她会很激动。

   “哈哈,你们都猜得不对。”萧伯纳说,“也许我的态度有些傲慢,不够尊重,小姑娘竟学着我的口吻说:‘你回去告诉你妈妈,说今天同你玩的就是苏联小姑娘安娜。’”

5.周总理对他人的尊重

    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周总理总是保持着他应有的礼貌。每次接见外宾,总是提前到达,站在门口和大家一一握手,态度诚恳。会见结束,他总是把客人送到大门外,直到汽车开动才离开。他身为国家总理,处处以礼待人:服务员给他端茶,他常常站起来用双手接过去,并微笑着点头表示谢意;外出视察工作,他总是和服务员、厨师、警卫人员一一握手,亲切地道谢;甚至在深夜回家途中,他也再三关照司机礼貌行车,让外宾车先走。外国有记者赞美说:“大凡见到他的人都认为他具有一种魅力,精明智慧,人品非凡而且令人神往。”


展开全文阅读
 

为他人开一朵尊重的花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前提是尊重,只有互相尊重,才能营造和谐的氛围。有一篇题为“人生最重要的几个字”的文章,里面有一句话给我印象非常深:“最重要的五个字:你做得很好。”一句“你做得很好”,就是对别人行为的一种肯定、一种尊重。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从而“择其善者而从之”。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交往中,为他人开一朵尊重的花,我们收获的是沁人心脾的心灵之香。(作者善于引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充满生活气息。第一段鲜明地提出了论点,为下文论述提供了依据)

西方一直流传着一句谚语:“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承认他人的价值,是我们善待他人的方式。”这句话一直激励着西方人。现在,我们也得好好学习如何尊重他人,善待他人。这样我们就能拥有更多的知心朋友,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交往更和谐。(这一段开头引用西谚,接着结合论点进一步阐释)

善待他人,要时时处处都怀着一颗尊重他人的心。刘德华与王宝强之间有这样的一段故事。2003年底,王宝强获金马最佳新人奖,他去台湾参加颁奖仪式。上卫生间时,由于不熟悉感应水龙头的使用方法,用了许多办法也没能使水流出来。碰巧刘德华从卫生间出来,见此一幕,他便假装自己手没洗干净,回去重洗,在王宝强面前不动声色地“示范”了如何使用感应水龙头,巧妙地为王宝强解脱了尴尬的处境。试问,一位成功的艺人都知道在日常小事上尊重并善待他人,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又怎么能无动于衷呢?(运用刘德华为王宝强示范的例子,从正面论述了应如何尊重他人)

其次,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为别人考虑,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班上个子矮小的同学报名参加篮球队,想为班集体争荣誉。可体育委员因他个子矮小而不尊重他,当众对他冷嘲热讽,结果那位同学很不服气,与他扭打起来。体育委员不仅吃了几个拳头,还被其他几个同学笑话了一场,这就是不尊重别人的下场。(这个事例出自日常生活,从反面论证了不尊重别人的后果)

最后,我们还要学会为他人喝彩,承认他人的价值,不吝惜自己的称赞:“你做得很好。”美国卡耐基曾说:“要想别人怎样待你,就得先怎样对待别人。”我们每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肯定,也不愿被别人瞧不起。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能发自内心地赞美别人,也能收到别人发自内心的赞美,那么我们的交际圈也会因肯定和赞美而变得多姿多彩。(本段引用多句名言作为论据,有力地支撑了论点)

    总而言之,我们只有在交际中尊重并善待他人,常对别人说:“你做得很好”,才能获取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

[总评]      文首通过联想引出“尊重并善待他人”这一中心论点。接着深入论证该“如何善待他人”,作者主要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展开阐述。如文中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俗话谚语,来论证论点所具有的深远意义;列举刘德华帮助王宝强的正面事例以及班上矮个子同学与体育委员相冲突的反面事例,来证明论点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文尾再次归结论点,与开头照应,结构完整。

     亮点关键词:材料丰富 论据充实

增分技法        丰 富

上面的[好范文]提出了论点之后,运用丰富的材料作为论据进行了论证,论证十分有力,达到了高考作文“丰富”的要求,因此是一篇高水平的应试作文。

 

《考试大纲》对“丰富”的具体要求:“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材料丰富”主要是就议论性或说明性文章而言的,是指考生在写文章时要旁征博引,恰当地使用名言警句、数字资料,选取古今中外的事例等,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彰显文章的深刻内涵。

“论据充实”主要是就议论性文章而言的,是指论据的使用不在多,而在于充实、有力,让典型论据充分发挥自己的论证作用。

   “形象丰满”主要是就记叙性文章(包括散文和小小说等)而言的,或是人物肖像、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具体生动;或是叙事具体完整,情节曲折有致;或是细节描写细致逼真,有点有面。只有这样,人物才会有血有肉,有个性特点;事物才会栩栩如生,有层次感、立体感,有丰富的内涵。

   “意境深远”主要是就写景抒情类文章而言的。所谓“意境”,是指文章所达到的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意境深远”可以是景物与情感的融合,情景交融;也可以运用象征或暗喻的手法,含意幽远;还可以充满诗情画意,言有尽而意无穷,以美景真情的交织与融合打造深远优美的意境。

总的来说,作文内容丰富是指文章信息含量高,可读性强。作文内容是否丰富能体现考生素材的积累程度、分析问题的深刻程度以及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如2011年高考湖南一考生的满分作文《世间再无真“狂”人》,文章材料丰富、新颖,列举龚自珍、钱钟书、刘文典、李敖等人的事例,信手拈来,运用恰当,极富说服力。立意高远,不落俗套,文笔大气,论证严谨,亮点频出,不愧为满分之作,让人读后赏心悦目。

    2014年的高考作文,将更加强调内容的丰富性。作文只有内容丰富了,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进而才能表达真挚的情感或深刻的思想,才能具有可读性与启迪性。考生要予以重点关注。

1.如何做到材料丰富

    (1)串珠为链法。这种方法常常运用在记叙文或散文当中。“珠”,是指考生将文章分为许多小片段,每一个小片段写一个内容,这些内容像一个个晶莹的珠子;“串”,是指考生用一条线将每个片段串起来,使其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如浙江卷满分作文《角色转换之间》,从刘墉的《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到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从街舞到流行歌曲,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说唱到唱念做打,从《相对论》到“天圆地方观” ……材料丰富,排列有序。

(2)选小求深法。选小,一是指切口要小,对于一则素材,考生要尽量选择切口小的角度为写作切入点;二是指善于捕捉生活细节,让文章鲜活可触。求深,就是要立足于一个小角度,或拓展,或联想,或对比,运用多种方法写作,使文章内容深刻。

    (3)全面引用法。这种方法一般运用于议论文中。考生可以恰当引用名人名言或哲理警句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安徽满分作文《时间在流逝》,文中引用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荒废时间的事例,然后引用了钱学森、辛弃疾等人的名言及事例,让读者仿佛行走在时间的长廊中,穿越时空、纵横古今,感受着时间的无情与宝贵。这些事例的引用,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使文章显得立意高远,论证有力。

2.如何做到论据充实

(1)注重论据的多维性,增加思想表现的广度。论据的多维性,一是指论据的多样性,即在选择和运用论据时考虑古今中外引例,考虑正反引例,考虑排比引例等;二是指提高论据选择和运用的标准,把论据选择定位在不同指向、不同层面的高度上,以扩大文章思想表现的广度,借以提高文章的表现力。如:2012年山东满分作文《你我改变中国》中的片段:

大巴失控,张丽莉推开学生,自己被卷入车轮下,永远地失去了双腿。这位最美而又最普通的教师,醒来后对医务人员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


展开余文
我仿佛看见,大江南北燃起道德的火炬,在彭宇案将老人们推向风口浪尖之时,在小悦悦将人性剥离得只剩下丑陋之时,中国在一位位感动你我的平凡人的推动下,迈出了道德重建的步伐,沉重而坚定。

    这里运用了“最美教师”张丽莉的例子,并用“彭宇案”“小悦悦事件”与之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2)注重论据的深刻性,增加情感表现的深度。写议论性文章,如同掘井,掘得越深,泉水越甜;如同登高,登得愈高,风景愈美。同一个论据材料,用法不同,所达到的效果也不一样。这不仅仅是语言表述的问题,更多的是思想及感情表达深度的问题。论据的深刻性,取决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及情感的深刻性。如2012年山东满分作文《莫隐逸,勇担当》中的片段:

蔡元培面对乌烟瘴气的北大,以担当之精神引进德国的办学理念,在北大提倡学术民主、思想自由,蔡元培用单纯的理想、坚贞的信念驱散了密布的乌云,赋予北大一个兼容并包的全新灵魂。崔永元面对电视界的商业化、庸俗化,孑然一身、矢志不渝,以一己之力对抗浅薄与浮躁,呼唤道德与良知,尽管饱受抑郁、失眠的折磨,他却以担当的精神,坚定信念、坚守良知,为世界带来一丝曙光。蔡元培和崔永元,他们心怀天下的兴衰,不计一己之得失,终会因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而被历史铭记。

这段话列举蔡元培和崔永元的例子,都是为了证明“只有敢于担当才能被历史铭记”这个观点,分析透彻,意蕴深刻。

(3)注重论据的新颖性,增加语言表现的亮度。要想作文出彩, 考生就要尽可能在文中写出一个或几个“闪光点”。考生在写作议论性文章时,若能选用新颖的论据,就能打造文章的“闪光点”,增加语言表现的亮度,从而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如2012年新课标满分作文《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中的片段:

吴斌,一个普通的客车司机,驾驶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途中,意外遭受金属片袭击,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吴斌用尽最后力气,换挡、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拯救全车乘客,而这一系列动作完成之后,吴斌倒下了。吴玉兰,一个普通的老师,面对无耻的劫匪,虽头破血流依然保护659张考生准考证。从这些人身上,我似乎看到道德的力量在中华这块大地上茁壮生长。

吴斌走了,省委书记为他流下了眼泪,数万群众自愿去护送他的灵车,整个中国为吴斌而感动,“中国最美的司机”的称号将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大的财富。吴玉兰老师受伤了,她面对凶残劫匪依然想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她的行为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职业道德。

    吴斌、吴玉兰的事例,是非常新鲜的,这样就让文章具有了鲜明的现实性。让读者觉得眼前一亮,自然也会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3.怎样做到意境深远

    (1)精选意象,触景生情。考生在写作时,应尽量选择能够使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的事物,以及内涵丰富的意象。如湖南一考生的优秀作文《把自己看淡》的开头是这样的:“小泉涓涓,入大海方可不涸;孤松傲立,入山林方可不折。泉入海乃成其大,松入林方成其广。只有把自己看淡,愿与他人汇成海、集成林,方可成就不朽。”

    考生通过描绘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事物如“小泉”“大海”“孤松”“山林”等,来含蓄地表现某种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想象与再创造的空间,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同时也深化了主旨。

(2)巧用修辞,营造情调。考生在写作时,要灵活恰当地运用一些生动鲜活的比喻、精彩形象的比拟等修辞手法,营造深远的意境,使景物和感情高度统一。如2012年海南优秀作文《至诚,至成》中的片段“松柏不会因为几次雨雪的侵袭而背弃它对大地常青的诺言。江河不会因为几次干旱的肆虐而违背它对大海永恒的约定。山川不会因为一点龟裂的伤痕而收回它对草木坚守的承诺。它们尚且如此,那么人又该如何呢?是的,诚信是这个世界拥有的最珍贵的品格,它给了世界一个稳定的依赖,给了人心一方安稳的净土。”

文章显示了考生超强的驾驭语言的功底,排比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营造了深远的意境,使景物和感情高度统一。鲜明突出的对比,深化了主题,拓展了意境。

    (3)找出规律,造我之境。我们接触一种事物,不但要看到它的现象,而且要看清其本质。要想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表面现象进行深入的挖掘,透过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和结果。

 

[考场问题文]

尊重来源于尊重

    ①中国五千年悠悠历史,传统美德流传至今,为千百万中华儿女指明了人生的方向。其中,尊重是众多璀璨星宿中的一颗,永远向人们播撒智慧的光芒。

    ②自小,妈妈就教导我,要尊重他人。那时,初次接触“尊重”这个词,懵懂的我未能十分明确地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只能从些许小事中捉摸到尊重的身影。后来,我才渐渐体会到了尊重原来是来源于尊重。

③每个人都有自尊,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可是,我们是否习惯性地先想到别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行事呢?只有先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这是一个小学生就应该懂得的道理,也是我们在人生之路上不能摒弃的法则。

    ④让我们再思考一下那位知名歌唱演员的那句话:“谢谢大家,你们来了。”这难道不表现了她对歌迷们的尊重吗?我想,如果我是她的粉丝,心中一定倍感温暖,对她的追崇也会从实力上升到人格。是的,那位歌星的那句话,充分体现了她人格的高尚,也定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设想一下,一个明星,如果她不能给追崇她的人以最起码的尊重,那么,她的舞台魅力又会招来几个人的追捧呢?明星来源于尊重。

⑤在《三国演义》这部众人耳熟能详的名著中,刘备散发着永不失色的人格魅力。三顾茅庐,这种做法大概是常人敢想却难以做到的吧。访一个多年未下山的隐士,而且前后去访二次,真的让人肃然起敬。幸而,他的举动亦赢得了诸葛亮的尊重,他终揽得“智绝”归营。试想,如果刘备没有足够的耐心,没有足够的真诚,屈尊下顾,那他复兴汉室的伟业又从何着手呢?成功来源于尊重。

    ⑥一个是至高无上的国家主席,一个是平凡无奇的掏粪工人,你能想象他们的手握在一起的情形吗?是的,他做到了,他便是受人爱戴的刘少奇爷爷。那一次,他用曾揽着国家大事的手握住了一位掏粪工人的手。于是,人们对他更加尊重、爱戴。爱戴来源于尊重。

⑦当我们还在抱怨得不到尊重时,想想他们吧。站在他们的角度 想想,比如,中国人吃饭有规矩,大人吃之前,晚辈不能先吃,吃的时候也不能挑挑拣拣。各位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因为你挑,把好的挑去,把不好的留给别人,甚至留给长辈,不但显得自私,而且是对同桌人的不尊重。

    ⑧生活中时时在意,处处留心,尊重别人。你会发现原来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因为尊重来源于尊重。

[问题诊治]

    第①段说的是套话,内容显得空洞。

    第②段中,“些许小事”是哪些小事?让人摸不着头脑。

    第③段读起来读这一段,有点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问句之后的内容与问句缺乏内容上的衔接。

    第④段这样判断是否有些武断,说法有些绝对了?

    “我想,如果我是她的粉丝,心中一定倍感温暖,对她的追崇也会从实力上升到人格”,这句话是一个病句,犯了搭配不当的毛病。

    第⑤段中关于“三顾茅庐”的事例叙述较啰嗦,没有抓住“尊重”这个中心。        

    第⑥段中此处事例运用显得“幼稚”,并且缺乏必要的分析,因此下面的结论就缺乏支撑。

    第⑦段中过多讲述感受,分析不到位,显得有气无力,论证不充分。

[升格一类文]

尊重来源于尊重

    歌手的一句“谢谢大家,你们来了”在引来粉丝们热烈掌声的同时,更赢得了社会舆论的叫好声。这给那些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灌了一瓶清醒剂:尊重比形象更有吸引力,尊重比实力更有说服力,只有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才能得到他人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尊重。

什么是尊重?尊重是以待己之心待人,以爱己之心爱人。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尊,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可是,我们是否会习惯性地先想到别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行事呢?要知道,只有先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早在2 000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曾说过:仁者必敬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一句句箴言,一直在提醒我们:别人对你的尊重是建立在你对他人尊重的基础上的。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是的,从“大家好,我来了”到“谢谢大家,你们来了”,这在很多人眼里可能只是主宾的掉换,但这微妙的变化反映出她对粉丝发自内心的尊重。我想,如果我是她的粉丝,心中一定会倍感温暖,再不仅仅是佩服她的实力,更佩服她的人格。设想一下,一个明星,如果她不能给追崇她的人最起码的尊重,那么,她又有多少舞台魅力呢?明星的成功来源于对衣食父母的尊重。

三国时的刘备,手握重兵,称雄一方。但听说有智者能助其成就伟业,不惜放下皇叔身份,三顾茅庐而不言悔,雪地驻足而不觉累,终揽得“智绝”归营。试想,如果他不懂得尊重他人是获得他人拥护爱戴的基础,是事业成功之本,不礼贤下士,那他复兴汉室的伟业又从何着手呢?又哪来后来的三国鼎立的局面呢?成功来源于尊重。

    建国初期,我们那些从血战中走过来的建国者,功勋卓著,但从不在人民面前摆架子,尊民爱民使他们得到了人民的衷心爱戴与拥护。还记得刘少奇主席紧紧握住的那双掏粪工人的手吗?还记得周总理一次次在群众中穿梭忙碌的身影吗?他们把自己看做人民的儿子,从不因位高而忘掉了尊重这一基本准则,才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爱戴。爱戴来源于尊重。

    当我们还在抱怨得不到尊重时,想想他们吧。站在他人的角度想想,尊重他人,你会发现原来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因为尊重来源于尊重。

升格指导     作者提出“尊重”的观点,中心论点基本符合材料要求。文章从“尊重”是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入手,从“明星(的成功)来源于尊重”“成功来源于尊重”“爱戴来源于尊重”三个方面论述了尊重的重要性。结构完整,符合议论文文体要求。但文章的内容比较空泛,对感受的讲述多于分析,文章缺少内在逻辑性,说服力不强。


展开余文
升格点评    修改后的文章,突出三个特点:一是注意扣题,文章第一段根据材料引出观点,并紧紧围绕着中心论点展开分析;二是注意结合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展开论述,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三是注意表达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删去了重复的内容,并侧重从分析的角度进行论述,减少了细节描写的语言。

 

一、小专项练习

    1.有些议论文为了使论据充分,往往用排比的句式列举大量的事例,这样既显得材料丰富,又显得富有气势。下面是高考满分作文《寻找心灵的故乡》的一段,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

    松树放弃了沃土的安逸,选择陡峭的山壁之后最终有了傲立于东风的雄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云选择了蓝天之后终于有了“一览众山小”的绝唱。于是我懂得了怎样去寻找并选择事业。

    参考答案:   小溪选择了奔向大海的执著,最终有了波澜壮阔的气势 小草放弃了土壤中的温暖,终于实现了为大地带来一丝生机的美好愿望

2.请仿照给出的语段,再写两个段落,注意恰当地引用诗句。

                   读是感悟。

     读庄子,读到的是空灵与澄净。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愿做一棵守护月亮的树,他甘愿“曳尾于涂中”,为的只是守护那纯净的心灵之树。

     读李白,读到的是潇洒与不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铸就了他的豪迈与飘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荡着他的自信与博大。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亮,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读司马迁,读到的是刚直与坚韧。面对残酷的刑罚,面对众人的嘲笑,他没有屈服,他依旧屹立在历史的峰巅上。“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正不阿,留下正气冲霄汉;幽愁忧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正是太史公的凛然正气,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读李清照,读到的是凄婉与哀伤。“花自飘零水自流”,是怎样的一丝惆怅。“梧桐更兼细雨”,是怎样的一缕忧伤。“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怎样的一种悲壮。“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又是怎样的一帘忧伤。

二、大作文练笔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天,屠格涅夫在街上走,碰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他摸遍了浑身所有的口袋,也没找到一个铜板,甚至连一块手帕都没有找到,他感到异常窘迫,握住这位乞丐的手,非常歉意地说:“兄弟,请别见怪……”谁知那位乞丐居然激动地老泪纵横,声音颤抖地说:“这是你给我的最好的施舍。”屠格涅夫也激动地说:“我也获得了最好的施舍。”这个乞丐并不因为屠格涅夫没给他一个铜板而沮丧和懊恼,反倒因为屠格涅夫口中的一句真诚的“兄弟”而感动得热泪盈眶,就是因为他获得了人格尊严,而这,恰恰是他期待许久却从未得到的最珍贵的东西,尊严的价值是决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一位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文学大师,反倒感激一位乞丐,那是因为,他充满爱心的高贵人格从乞丐那里获得了充分的肯定。

    看完这则材料后,你有何感想?请以“高贵的人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人格”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1)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2)指人的道德品质。(3)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材料中说的人格侧重于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屠格涅夫想帮助乞丐,在忘记带钱的情况下,握了乞丐的手,并对“兄弟”表示歉意,乞丐被屠格涅夫的尊重感动,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得到了最好的施舍。而屠格涅夫也获得了最好的施舍,那就是自己充满爱心的高贵人格得到别人的肯定。

人格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集中反映,是理想和追求的外部表现,是一个人灵魂的折射。具备什么样的人格,也就决定了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高贵”不是指地位,而是精神上的高贵,尼采就说过,古希腊的哲学家是具有帝王气派的精神隐士。出身高贵的人并不一定具备高贵的人格,出身卑微的人人格并不一定低贱。人们在人格上都应该追求高贵,排斥低贱。

   针对这个题目,只要写自己对“高贵人格”的认识和理解即可,一般情况下不会偏题。在文体的选择上,各种文体均可成文。如写成议论文,可以写成什么是人格——为什么要有人格——怎样做到有人格,或者写成读后感模式,针对生活中的某种关于人格的现象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如写成记叙文(散文或者小说)形式,则需要描写典型事件,事件要突出人格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以此来突显人物性格特点,很好地体现话题中心。

 

陈荣超

标签:高考范文 高三高考范文 2014年高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以“竞争与学习”为话题(高三作文范文及教师点评)
下一篇:2014年高考作文热点主题——心态(范文指导)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