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说课稿
阅读:8344  
标签:说课稿 高一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说课稿
《沁园春•长沙》说课及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一、教材内容分析 

《沁园春•长沙》选自中学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是阅读鉴赏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一篇文章。《沁园春•长沙》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战斗生活的回忆,颂扬了当时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艺术的表现了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的光辉思想。《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诗词中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精品,引导学生领会作者主宰天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无所畏惧的革命气概,对学生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确定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下:

(一)知识、技能与能力

1.了解《沁园春  长沙》的写作背景。

2.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教学重点

揣摩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教学难点:

从意象的角度了解《沁园春•长沙》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深刻领会“浪遏飞舟”的含义

二、学生特征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构成来看,学生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沁园春 雪》,所以对于毛泽东的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的鉴赏诗歌的能力。         同时,从学生的情感体验来看,学生正处在年轻气盛的阶段,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已经能够感悟,所以对于本文的学习也较容易把握,他们能够善于自主探究并且有一定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

课前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掌握有关字词读音及含义;初步理解词作含义。

课中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并精讲有关内容和必要的历史知识。

3.作为诗词教学,诵读法是贯穿本课的基本教学方法。

4. 比较法。对《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在“境”和“意”上的比较。

四、教学程序

(一)导课

毛泽东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雪》(1936),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32岁,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三)整体感知,诵读鉴赏

1.学生单独朗读全词,发现字词读音问题,教师做诵读指导。,

明确:熟悉字音(生字:舸gě  遒qiú  稠chóu  遏è);

理解词义(生词:寥阔、挥斥方遒,中流);

先找韵脚,把握韵脚,读出韵味(韵脚:秋、头、透、流、由、浮、游、稠、遒、侯、否、舟)。

     2.先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听教师朗读全词(范读),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A 作为记游之作,本词突出的塑造了“我”的形象,圈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语。

明确:立  看  怅  问  携  忆  记

B 深秋季节,毛泽东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明确:看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想  峥嵘岁月  祖国命运  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C 全词描述了几幅画面?

  明确:独立寒秋  湘江秋景  峥嵘岁月 中流击水(板书)

3.感受词中所描绘的形象,理清作者思路。

4.学生全体朗读全词。

(四)重难点研习

     1、 具体研习独立寒秋图

A 学生朗读“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B 让学生简要说明其大意: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C 提问: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直立”或“站立”?

明确:“独立”不仅仅是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是一个人,而且可以让读者想象词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来的砥柱中流的英雄气概。

2、具体研习湘江秋景图

(1)带着问题让学生朗读:“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A 作者是如何变换视角来描绘这眼前大好秋色的?

明确:远眺 近观 仰视 俯视     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

B联系写作背景,说明本段大意。

明确:“万类霜天竞自由”,大好河山,秋景无限。寓意各种革命力量蓬勃发展。


展开全文阅读
C诗词讲究炼字,上片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象?

明确:染  争  击  翔

D品读“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思考词人为什麽“怅”?联系时代背景,想想“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想到现实社会中被压迫的人民、蓬勃兴起的各种革命力量,想到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命运百感交集而“怅”,提出革命领导权问题,抒写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2)思考:古人多悲秋怨秋之作,为何毛泽东笔下之秋却“别有怀抱”、与众不同?这和诗人的哪些方面有关?笔下的秋景为何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明确:“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秋景,实乃作者博大的心胸,昂扬乐观的革命精神的体现。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3)品读词的上片,引导学生背诵。

3、具体研习峥嵘岁月图

带着问题让学生朗读:“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A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承接过渡

B“峥嵘岁月稠” 说明了什么?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是如何描绘同学少年这一意象的?

明确:“峥嵘岁月稠”是对往日不平凡斗争生活的形象概括。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精神面貌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活动和志趣

了他和他的革命战友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豪情。

4、具体研习中流击水图

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采用象征的手法,形象的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帆前进,历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

5、师生一起背诵《沁园春 雪》,比较《沁园春 长沙》和《沁园春 雪》在“境”和“意”上的异同。

境:  《沁园春 雪》  冬天的北国风光;

《沁园春 长沙》 秋天的南方湘江

《沁园春 雪》的境界更开阔一些。

    意: 《沁园春 雪》抒写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革命者伟大的抱负和无比

            坚定地革命信念。

《沁园春 长沙》书法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

    反动统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

《沁园春 雪》气势更宏大一些。

四、板书设计

独立寒秋  

              }问:谁主沉浮?

湘江秋景 

 峥嵘岁月 

}答:同学少年

中流击水

五、作业

1.熟背全词。

2.课后练习2

 

葛长民

标签:说课稿 高一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说课稿 沁园春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答题要点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