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中考复习指导
阅读:760
标签:
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材料
一、小说、散文、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1.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5)作者情感的变化
2.找主题句。
联系文章题目,找能归纳文章线索或中心的议论抒情句。一般在首段或尾段出现。(也有文中出现)
3.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方法:2、寻找线索的几种方法: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给人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3)插叙(叙事时,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7.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人物描写:(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7)环境描写(8)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1)触觉(2)听觉(3)嗅觉(4)味觉(5)视觉(6)幻觉(想象和联想)
作用:(1)交代背景 (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性格 (5)烘托人物心情
8.文章内容(中心)?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9.表现手法及作用?
(1)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 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10.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表达了······的感情。
12.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方法同上)
13.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打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中间:呼应前文,承上启下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
结尾:照应开头 ,照应文题;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回味无穷。
14.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二、说明文阅读技巧
一)、 分类
1. 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展开全文阅读
2. 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
二)、 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由主到次、从原因到结果、从现象到本质、从特征到用途、从一般到个别、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
出题类型: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 说明的方法
1. 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用、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
2. 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通过举······的事例说明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打比方:将……比作……,从而更加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列数字:具体地说明······的特征,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四)、说明文的语言赏析
1对具体词的分析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3)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四步分析法:
五)、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有时在文章的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 使说明……(作用)
三、议论文阅读技巧
一)、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三)、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四)、 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 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有两个要点,具体如下:
(1) 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出了……(概括事例),证明了……(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 道理论证:又叫引证法,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论证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加概括更加深入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3) 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 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为了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2. 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两种类型,答题要点有两个方面:
(1) 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
格式:运用……论据,证明……的论点。是论证更具权威性/增强了说服力。
3. 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1)标题(2)开头(3)结尾(4)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5)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 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接关系的词语。当然,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作用:(1)直接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通过名人名言等引出。
开头段的作用:
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的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能起到吸引读者注意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2)发出……的号召或全面人们…… (4)补充论证了……(能使论证更加严密)。
5.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掌握关键词:简明平实、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6. 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下文(2)总结全文(3)承上启下。
王启洪
标签:
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中考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高一上册)
下一篇:
贾平凹《风雨》赏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