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说课稿
阅读:3939  
标签:说课稿 七年级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说课稿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  

 

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言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皇帝的新装》一课。

以下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体裁为童话,学生初次学习这种体裁的文章,它是在了解记叙文的基础上采用拟人的方法、将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等人格化。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等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所以这一课既是对记叙文巩固,又进一步学习拟人、夸张等修辞及想象在作品中的实际运用,对培养学生今后阅读童话的能力和想象能力起重要作用,因此本课在本单元及本册教材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

2、教学目标

学生初次接触童话,有很必要了解童话有关知识,同时为了给学生今后的研究提供规律性等方法方面的启示,所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1)知识掌握目标:掌握字词、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和童话的有关知识,学习通过人物描写、运用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揭示作品主题。

为激起学生探索和研究的欲望确定(2)能力培养目标为:训练想象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结合教材确定(3)品德和心理素质培养目标为:注入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的精神养料。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本节实际确定(4)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

3、教学重、难点

为给学生今后写作提供方法方面的启示,确定本节教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及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题。

为将本节所学知识运用到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去。将学习重点再实际运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确定教学难点为:想象力训练。

二、教材处理

教学重点的完成将依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及总结受骗人的相同的心理达到揭示作品主题的目的,课后练习穿插进行。教学难点安排在分析课文后,了解了课文内容及人物性格特征后再安排想象力的训练更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童话作品体裁的特点及时间所限,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字词训练,大屏幕显示,师生合作完成。此为记忆性学习。

2、快速阅读:理清故事情节,初步感知课文。

3、分组研究学习:依照故事情节发展,结合屏幕图片展示,研究总结不同人物的相同心理,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悟出作者写作目的,同时感受与人合作学习的愉悦,方法由记忆性学习上升到理解性学习。

4、想象:我本着营造机会就放手的原则,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给学生思维活动空间,激励创新欲望,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由理解性学习上升到创造性学习。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

1、思想准备:确认帮助学生成人,培养创新精神思想,按照研究式创新教学法进行教学。

2、心理准备:以积极饱满的情绪上课,有实足的信心。

3、物质条件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

(二)导入:结合学生已熟知的童话故事,采用画面展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将学生引入童话世界,导入课题。

(三)了解作者及文体:初次接触童话,这一环节的设置意在使学生了解童话有关知识,为今后学习同类体裁文章打下铺垫。

(四)整体感知:这一环节设计是从课文整体入手,在快速阅读中理解大意,对作品中人物作出初步评价。

(五)学生研究、解决教学重点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研究作品中人物的相同点及不同点,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从而提示主题,这也是德育渗透的大好时机。

(六)创设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想象力的训练会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为学生创设了培养创新思维的好机会,也是本节教学重点的实际应用。

(七)反思与小结

这一环节一方面系统地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表现,以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八)研究性学习

此环节是想象力训练的进一步强化,将口头表达内容形成文字,更具问题的挑战性,是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再提高过程。

 

板书设计:

 

             皇 帝 的 新 装

 

                 安徒生

                          (讽刺)

1、人物的语言---------展新装

心理描写

2、夸张的修辞--------试新装

3、合理的想象--------看新装

                      做新装

皇帝爱新装----------孩子说真话

                  鞭挞虚伪----------呼唤真诚

 

                      突出中心 

《静夜》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静夜》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具有古典诗歌韵味的新诗,是郭沫若五四以后的作品。这单元共五课九篇文章:有童话;神话;诗歌和寓言。它们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  通过本诗的学习,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忧国、爱国的情。


展开全文阅读
二.说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目标为:

1.能力目标

使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学习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及修辞方法;学习朗读,培养对诗歌的爱好。 

2.情感目标

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体会诗人所饱含对光明、理想、祖国的情感,陶冶自已的情操,进而达到纯熟的境界。;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

1、使学生体会诗所饱含对光明、理想、祖国的情感 

2、使学生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修辞手法 

本课的难点

使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四、说教法

1.明确目标,减少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无效思维; 

2.指导朗读,重在学生体验;

3.提问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

4.小结巩固,紧扣要点,帮助学生形成思维整合。

5. 练习提高,文字的联想和想像,引导学生作联想、想像的训练。

6.手段及依据: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课件,以“文本学习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

1.朗读感悟,感受音乐美。

2.探究内容,理解意境美。 

3.探究写法,领悟情感美。

4.模仿学习,拓展思维,培养想像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设计

1.师生互动,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 (2分钟)

我将设计动画片《聪明的一休》激情导入,请学生向他一样开动脑子成为聪明的孩子!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有表现自己才智的欲望,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2.比较引入新课(3分钟)

1同学们能有节奏、有感情的背一背李白的《静夜思》吗?

 然后我请同学们一起配乐背诵李白的《静夜思》 问:

1.诗人看见了什么?(月光)

2.诗人由月光联想到什么?(白霜、故乡) 

3.李白思的是什么?(故乡、亲人);

郭沫若的《静夜》与李白的《静夜思》同样都表达了一种在静谧的夜晚中的感情流露,那郭沫若的诗又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怀呢?请大家打开书,听录音。

3.指导朗读(6分钟)

1.放录音,整体感知 

低沉的音乐、轻柔、舒缓的节奏,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朦胧的宁静的静夜中,仿佛见到了模糊的天河岸边有鲛人对月流珠。 

2听完录音后让模仿声音,齐声朗读 

在此我将纠正学生的字音、重音、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组织齐朗诵. 

4.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4分钟)

我在此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法查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5.赏读静夜!(20分钟)

在这个教学环节用以下问题,提问、探究并质疑。让同学们围绕问题小组合作探究领悟文章的中心及意境美

 1.文中具体写了那些景物?其中哪些是诗人看到的真实景物?哪些是虚写的景物?

2.再请同学们带着淡淡的愁伤齐读第一节,回答第一节写的是哪些真实景物?

3.第一诗节实写,此时诗人漫步在清幽的月光下展现在诗人的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谁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4.齐读第二诗节,看看写了哪些景物?这里有没有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

5.传说中的鲛人是住在仁什么地方?

6.面对茫茫的天河,诗人并不能真正看见什么,只能凭想像猜测会有鲛人在岸,孤独地对月泣珠,这是一个非常凄美的场面,在这月华满天的美丽时刻,天上的鲛人为什么哭泣?请你想像鲛人泣珠的情景。

7.诗人描绘了一幅奇妙而美丽、和平而宁静、轻柔而温馨的夜景,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在这美好的生活中,为什么要加上“鲛人泣珠”这样凄凉的画面。

8.请学生自己找出好的诗句进行赏读、分析!再次领悟文章,全班交流发言。

总结:

像这样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在诗人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叫想象。

而天河是诗人遥望夜空,看到了几点疏星由此联想到天河,这叫联想。

6.再次指导朗读朗读

1.       学生先个人试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再听读感觉情感基调和节奏重音,接着教师屏幕显示朗读要点并提醒心境体验和眼神运用,学生再听配乐朗诵跟读并核准节奏和重音,然后组织齐朗诵、小组内齐朗诵、男女分组朗诵。

2.       有感情背诵全诗

小结巩固今天我们学习了现代诗《静夜》,也了解了什么是联想和想象!其实呀,联想和想象就犹如诗歌的两个翅膀 有无想象力是诗歌能不能飞的起来飞的高低的重要因数,所以诗人艾青说道: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而想象的基础就是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广度博览!因此在学习和阅读现代诗时有四个步骤:诵读-----理解-------想象------回味。

7.拓展与迁移(5分钟)

阅读郭沫若的《夕暮》,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这首诗里,是看到了什么而联想到什么,最后才联想到“牧羊的人”的?

2.任何两个词语,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可以建立联系。

如:钢笔一月亮    可以作如下联想:

钢笔一作文一题目一中秋一月亮。

再如大海一小狗:大海一渔家一宠物一小狗。

请你也试一试就下面词语进行联想:田野一汽车;人一木星;电脑一垃圾。 

8.总结:(1分钟)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的确,诗歌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启迪我们的智慧,净化我们的灵魂。同学们让我们在诗歌的广阔天空中,展开双翅,任意翱翔,去追求人生那”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女娲造人》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女娲造人》,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二点补充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 说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女娲造人》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第3篇课文。它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神话。袁珂以大胆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马克思在谈到希腊艺术时曾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由此可知,神话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

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

文章清新、质朴,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女娲完全是在一种极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下萌发了造人的念头。带有原始洪荒时代的稚拙与朴素,读者通过字里行间,仿佛看到女娲本身就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并非一个神。

教学重点放在激发学生想像力上,可以通过其他类似的神话故事加以引导,看图片想像故事,更可以让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进行想像的训练。

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标: 


展开余文
(1)、熟悉课文,生动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

(2)、发挥自己联想、想像力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运用联想、想像创编神话故事;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像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养成课外搜索、整理资料,勤于思考的习惯。

3、教学重点: 

(1)、体会神话故事中想像的魅力。 

(2)、把握想像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像。 

4、课前准备: 

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收集神话

教师:课件 ,朗诵背景音乐,两个视频文件

二、说教学方法

1、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比较阅读法、指导归纳法、拓展思维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比较阅读法、指导归纳法、拓展思维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教学目标自读课文,体味作者丰富的想像力,感受神话的魅力。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拓展想像力,培养健康情感,学会会说、会扩、会创神话故事,感受中国灿烂、繁荣的文化魅力。

2、 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平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从网络下载了一个中央电教中心的《女娲造人》动画片,一个普通型的flash,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另外我又以舒缓的音乐弥漫于学生自读课文时间段,营造一个愉快的、宽松的课堂氛围,促发思维的生成,并使他们充分发挥想像创造能力,品尝想像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目的地到图书馆和网络世界中去搜寻所需信息材料,丰富拓展文化知识,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教师应讲得少。

   这则神话容易理解,所以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分析要少。主要通过学生的充分活动,由浅入深地把握想像特点,初步学会运用想像。教学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读读课文、讲讲故事、讨论分析、写写片段。

三、说学法指导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内容非常有趣,体现了神话艺术永久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然后加以点拨,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激发起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学习的重点在想像力的激发上,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文件来拓展想像力,观看图片培养说话能力,更可以让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进行想像的训练。整堂课以培养学生想像力为主要目标,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等。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根据一个极富趣味的“人是从哪里来的”问题导入,紧扣教学目标,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进行想像力大考查。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了解了神话的产生,掌握了想像的特点,又培养了想像力。 

四、 教学程序 

(一)、导入课文 

先投影“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引出同学对此问题的理解和想像,(生答: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基督教的上帝创造了人、中国的女娲造人……)接着,打出课题《女娲造人》,辨析8幅中国古代神话图,指出名称。(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明明知道这些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生答:故事有趣、神奇,有神秘色彩,想像奇特……)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像,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捏土造人的神奇。

(二)、了解神话、神话的产生。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

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同时,这种奇特的想像也创造了古代的神话故事,并由此形成一幅简单图表,

(三)、整体阅读、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像的作用。 

1、投影《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引用作者袁珂的话“我根据《风俗通》里的有关资料改编了一个《女娲补天》的故事,请你们翻开课文读一读,切盼你们的回应:你们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如果喜欢,请把它推荐给你的朋友”,由此进入“故事推荐”环节。

2、自由朗读课文,绘声绘色讲述课文。(播放背景音乐,看图片说故事)3、研讨课后练习一。

①比较课文与《风俗通》中的短文。研讨课文中哪些情节更能体现作者的想像力?

②四人小组讨论。要求学生筛选出联想想像的内容,和《风俗通》对比,以获得对于联想想像的方法、思路的启示。(解题思路:先从文章中标出神话故事中的内容,其余就是丰富补充的内容。)

③交流后明确:更能体现作者的想像力的情节,如: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像力。

4、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中想像的魅力。 

美好的故事不能浅尝辄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则神话中想像的焦点----女娲。 

讨论:结合文中想像的情节,体会女娲形象。完成句式:女娲是一个             。 

说明:同桌讨论,踊跃发言,教师参考提示: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有伟大的神力…… 

再问:女娲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她是借助什么创造的?(明确:想像) 

5、结合女娲形象,体会想像的特点。 

作者运用怎样的想像,才塑造了这个既有着奇异神力,又有着丰富情感的女神?(明确:大胆奇特的想像,成就了女娲捏土成人、洒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像,赋予了女娲聪明勤劳、有喜有悲的人性。这样才使得女娲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类社会的情理。所以想像要大胆奇特,却又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挥、不受限制,还要合情合理。) 

教师打出图表,将大胆奇特与合情合理,分别填在想像的两边。 

6、拓展思维,试试你的想像力。(设计三个情景,可逐一进行,也可选做。)

情景一:欣赏图片《后羿射日》,展开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的想像,联成一个趣味横生的故事。 情景二:运用创造性想像扩写《夸父追日》。选择一处情节,写片断。……夸父拄着杖,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里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

请两三个同学读自己的片段,其他同学评析其中的想像是否符合要求。(师生共议)

情景三:借想像的翅膀,发挥一下你的创造力,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再编一则《女娲造人》的故事,去和袁珂比一比。

7、课堂小结: 

(1)小结: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着世界上的进步,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大胆合理的想像不仅可以锦上添花,有时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古今中外的神话故事便是“想像”的宝藏,有待大家去开采。 让我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张开想像的双翼自由飞翔。

(2)格言共勉。①想像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亚里士多德

②想像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们正是依靠想像力征服世界!——奥斯本

8、课外作业: 

阅读中外神话故事,体会其中的想像。 

推荐书籍:袁珂《中国古代神话》、施瓦布(德)《希腊神话故事》、《山海经》、《一千零一夜》

 

杨阳

标签:说课稿 七年级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说课稿 皇帝的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纸船》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下一篇:《风雨》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