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班主任心得
阅读:867
标签:
班主任心得
教师质疑汉字听写大会,有些字一辈子用不上
潇湘晨报
笸箩、酃湖、旖旎、驷马、耄耋……这些词你能听写出几个?这个“十一”开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火了,10月18日晚上,15位从全国32支代表队128位选手中选拔出来的顶尖高手决战紫禁之巅,广益实验中学初三学生廖宇轩代表湖南参赛,因错将“捍蔽”写成“撼蔽”,遗憾止步总决赛。
当天上午,潇湘晨报记者在广益实验中学见到了曾一起杀入复赛的5人小分队。在带队老师李智敏的眼里,他们5个人,每人都有自己的“必杀技”。当然,也有沈阳语文老师质疑汉字听写大会生僻字太多。
奇葩经历:3岁就认识3000个汉字
这次进入比赛的5人小分队,分别是廖宇轩、张喆、周烨薇、邓伊晴、杨佳怡。2男3女。
“廖宇轩比较聪明,记东西比较活;张喆属于‘偏才’,一般情况下非常难的词语他都能写出来,但碰到常见的词却反而有可能出错,不是非常细心;杨佳怡掌握的东西比较牢固,只要写过的就不会错,但碰到自己比较陌生的就会慌……”李智敏说,他们是从整个年级通过层层选拔选出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邓伊晴有个非常特别的爱好——她说从小就喜欢看字典,觉得看字典好有味。“小时候家里有本很老的现代汉语词典,我无聊的时候就会拿出来看。”邓伊晴说,因为觉得有些字形很漂亮,有些字意思很有趣,“看字典让我感觉很快乐”。无聊的时候,她会把字根据相同意义分个类,再把偏旁相同的分个类,“就感觉自己也是个小学者了”。
听到这样的说法,一旁的周烨薇感叹她就是个“奇葩”。但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她同样也是个“奇葩”:9个月大就能说话,3岁就认识3000个汉字,去年在第七届“恒源祥文学之星”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文学之星”称号。
突击集训:现代汉语词典翻了3遍
为参加这次比赛,带队老师李智敏和卜晓娟在赛前对5个人展开了突击集训。“接到通知时,距离比赛已只有十几天时间,我们主要是以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为主,辅助的是新华字典。”卜晓娟说,后来还想找康熙字典和辞海,但“时间实在是来不及了”。
卜晓娟说,在集训期间,基本每两天就背完一本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起码翻了3遍”。身为语文老师的卜晓娟认为,这样的比赛并无关语文教学,主要是能激发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字的热爱。“他们会觉得,参赛选手跟我是同龄人,怎么会这么厉害?”她说,这样会让他们想更多了解汉字。
尽管如此,18日晚上,廖宇轩最终因为错将“捍蔽”写成“撼蔽”,止步总决赛。对此,卜晓娟称,这个词有遮挡、护卫的意思,出处是《水浒后传》,对初中生来说,“确有些陌生”。
语文老师:节目里生僻字太多了
针对央视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沈阳一中学语文教师宋老师,接受《华商晨报》采访时就质疑节目生僻字多。
宋老师认为:“不用说学生,老师都不认识,很多字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根本用不上,甚至在一些文学作品里也看不到,有些字一辈子都看不到。”
市民刘威则直言:“那里面的多数字平时生活中都用不上,办公、交流也用不上,就连电视、报纸那些传播媒介都不用,为啥要考那些字呢?”
标签:
班主任心得
教师质疑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1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全部汉字词语汇总(1-13期,含决赛完整版)
下一篇:
教师拍卖1.1克拉宝石救学生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