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815
标签:
教师随笔
高二教师随笔
我上《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师随笔
我们要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语文教学新时代的要求。如何做到这一点,下面我想结合《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在《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里,关于男主人公别里科夫的婚姻,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别里科夫的理解合理想像一下别里科夫的婚姻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答案五彩纷呈,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认为别里科夫是一个胆小鬼,他不可能结婚;有的认为别里科夫真的结婚了,并且婚后生活很幸福;甚至有人认为别里科夫不仅结婚了,还有了可爱的儿女。目的是让学生在充分思考别里科夫性格特征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其次要培养他们求证的能力。高中生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无穷的想象力,同时也要培养他们一定的思辨性。通过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理解,判断哪种想象是合理的哪种想象是不合理的。这里就有一个求证的过程。前面我让同学们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接着我就让他们根据自己知识的积累和理解,判断自己的方案是不是切实可行。我记得有一位学生关于别里科夫婚姻的设想很有新意,她的解释也很有说服力。她设想别里科夫真的昏了头,最终和华联卡结婚了,但婚后华联卡最终认清了别里科夫的嘴脸,提出和别里科夫离婚,别里科夫怕离婚,惶惶不可终日,最后在恐惧中死去,死后怀里还揣着他和华联卡的结婚证。这样的结局比较符合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这样的训练也达到了目的。
我想,真正的语文课堂,语文老师应该放下架子,真正让学生走上讲台走进课堂,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放开手脚,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张新田
标签:
教师随笔
高二教师随笔
我上《装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楚军大将的生死之谜:项羽死后的楚军余部
下一篇:
赤壁之战 学案设计(鲁教版高一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