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810
标签:
教学论文
教育管理中期望值调节的认识与实践(教师中心稿)
浙江省温岭市第三中学 赵为人
人们不管做什么事,都有一定的目标及对实现这个目标的期望;期望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其完成的质量与效率。因此笔者多年来一直在班级教育管理的实践中,以学生为研究对象,加以观察、分析,试图探索出一条提高教育效益的新路子。
一、 学生学习期望值大小差异的表现
学生的学习期望值大小情况表现为三种类型:
1.期望值过大
代表性学生郭某,学习基础很薄弱,唯一有兴趣的是数学,但数学成绩也仅有及格的水平,当学校组织数学竞赛时,他自信有能力,找老师要求参加,找父母托人说情……结果,竞赛成绩很糟。教训是:制订的目标要合理,力所能及,循序渐进;盲目自信,即使有良好的愿望也是徒然;相反只会造成过于焦虑,不胜压力的后果。
2.期望值过小
代表性学生蔡某,原先学习基础尚可,平时勤思好问,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成绩还是下降了,从此敢问的良好习惯丧失了,思维呆滞了,经常连最简单的题目也回答不出。教训是:要有正确的自我估价,找准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切不可随意降低目标要求,丧失信心。否则,会造成过于散漫,不思进取、妄自菲薄的后果。
3.期望值适中。
代表性学生朱某,进校时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制订的学习目标虽然比较高,却也都能实现,于是信心增强,各级各类的竞赛,如数学竞赛、作文竞赛、语文阅读理解竞赛等都次次有名,学生干部工作、个人自身修养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教训是:科学地制订学习目标,满怀信心,勇于进取,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适当焦虑,更能激起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的热情。
二、 学生学习期望值大小差异的成因
1.社会原因
郭某来自于石塘渔区,那里的人生性好强,其优点和缺点鲜明,优点是能进取,缺点是常常不顾实际,盲目自大,长期的耳濡目染,难免不受影响。
蔡某家住城郊山下金村,那里的人大多原先是农民,即使经商或办企业已经多处,到现在还有自己是乡下人的自卑感,他们既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身份或地位,但一旦遇上挫折,往往退缩者多。
朱某来自于中心市区,父母都是国家事业单位干部,曾长期生活在干部集体宿舍,接触的人知识层次较高,道德层次也较高,经常听到他们在交流工作经验,怎样制订工作目标,怎样实施目标的具体做法,初步形成了善于思考、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
2.家庭原因
郭某出身于商人家庭,父母具有中学文化程度,在当地可以说是知识分子了,有优越感,喜欢自夸,有不如人处,也往往有意掩饰,作出不服输的表现。
蔡某出身于普通工人家庭,父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平时忙于家事,很少顾及子女学习,以为自己没有知识,管也没法管;而且自己没有知识也能养家糊口,子女读书有前途就让他读,读不好书也便作罢。
朱某出身于干部家庭,父母都有大学文化水平,并且都在各自的单位里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家庭生活民主意识很浓,倾向于强调培养子女的生活独立性,教育得法。
分析小结:人离不开社会与家庭生活环境,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或多或少会影响人的性格、气质、兴趣、能力、意志、经验等个人因素的形成。因为青少年模仿性最强、可塑性最大,根据现代心理科学研究成果看,青少年尚未形成成熟的心理,以及人生价值观,更没有经济上的独立性,所以,对确定学习目标,提高实现目标的欲望及信心,个人因素的影响力是微不足道的。良好的社会环境的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建设,对保证正值青少年时代的学生健康成长,包括正确科学的目标制订、实现目标的欲望及其信心的提高,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 学生学习期望值观察分析的理论意义
这个观察分析再次验证了美国心理学家佛隆在1964年首先提出的期望理论,并且拓宽了期望理论的应用范围,在学校教育领域进行了具体而且有益的探索。
1.每个学生都有满足一定的需要和达到一定的目标的渴求,这个目标反过来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具有一定的影响,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学生个人目标值和期望值的乘积,公式表示为:
激发力量(M)=目标值(V)×期望值(E)
2.期望值,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希望达到的目标能够实现的概率的价位估计;换言之,就是对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大小的估计。它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特点。对某个目标如果估计完全可能实现,这时期望值最大,可计为1;反之,他估计目标完全不可能实现,这时期望值最小,可计为0;一般情况之下,期望值在0与1之间。
目标值,指的是学生个人对他所制订的目标的估价,即:为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简言之,就是为了满足需要的欲望。欲望高,目标值就大;欲望低,目标值就小。目标值有正值、零值、负值三类。而学习行为的效果(S)是目标合理性(N)与激发力量(M)的积,合理的目标可计作正数,不合理的目标可计作负数,所以与之相联系的是,正确的目标定位,是切实保证在目标值大、期望值也大(即激发力量大)的条件下提高学习行为效果的必要前提。
3.期望值与目标值的关系是:
E高×V高=M高 E中×V高=M中
E高×V中=M中 E中×V低=M低
E中×V中=M中 E低×V中=M低
E低×V低=M低 E高×V低=M低
展开全文阅读
E低×V高=M低
而目标合理性与激发力量的关系是:
S高=N高×M高 S中=N中×M高
S低=N低×M高(或低或中)
所以,成功地调节期望值是与提高目标值相联系的;使每个学生都能建立正确合理的学习目标是当务之急。
四、 期望值调节的初步尝试
1.客观评价,提高家长认识
作为一个世界观还未建立、认识问题的能力不强的青少年学生,其制订的学习目标往往受到社会与家庭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家长,他们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作用更加大。而目前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情况如何呢?最为普遍的是望子成龙之心十分迫切,平时却又不甚明了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常常是盲目地期望。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学生邵某,门门功课不及格,教师多次与家长联系,希望配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但他常常回答老师说已经教育过孩子要读好书,一定要考上省级重点中学,现在工作忙无时间——竟然还不肯相信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差,离省级重点中学的要求存在非常大的距离。表面看起来,这位家长是基本称职的,对孩子有一定的教育。但实际上,他所帮助孩子确立的学习目标,是孩子所不可能去实现的。假如这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他会产生过于焦虑的心理压力,影响学习能力的正常发挥;假如这是一个独立性要求较强的孩子,他会认为自己不管怎样努力反正达不到目标,而自暴自弃,索性放弃学习。
因此,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的孩子,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从实际出发,正确指导孩子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循序渐进的学习目标,很重要。成才的路千万条,何必都要往独木桥上挤呢?
为了使家长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的孩子的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帮助正确选择孩子未来的社会角色定位,笔者作了以下几个途径的探索:①通过家长会,交流其子女在家在校学习的情况,分析其个性特点,共同寻找最佳的教育方法;②建立经常性的家校联系制度,定期使用家校联系卡,要求家长将学生在家的学习及表现情况按星期记录下来,和老师记录的学生在校学习和表现情况互相交流;③经常性的电话联系,发现苗头,好的,马上肯定,不良的,尽快解决,以发挥教育的及时性效应;④每一学期安排一到两次请家长介绍教育经验的活动,提高家长的子女教育能力。
2.知行结合,培养学习能力
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在学校,学校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其对于自我价值的估量,既有一定的合理性,又有一定的片面性,教师应该辩证地分析、对待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性”。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既定学习目标,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是一项更为重要的工作。因为,目标既已确定,那么,为了提高实现目标的欲望(目标值)和对实现这个目标的估价(期望值),就显得很迫切了。
我的做法是:①树榜样,在班级内组织开展学习经验、学习体会的交流活动;②开讲座,给学生比较系统地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要求学生学用“第二发展区”的教育教学原则指导学习目标的制订,跳起来摘果子;③利用教学主渠道,文道结合,如教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帮助课文理解,激励学生以周总理为榜样,为了实现理想,树立远大目标,并且为之奋斗不懈;④对自身,则要更多地总结教育经验,检讨工作得失,不断完善教育方案,优化教育措施;对学生,引导他们反思近阶段以来的学习情绪变化、学习效果检查,以及意志、品质等培养的状况。培养中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教师更要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学生,提倡疏导,忌用堵塞。这些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知、行统一,渐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达到提高自身修养能力的目的。
3.突出个性,加强效果体验
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们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能做到个个出色。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特长,就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效果。而这种体验,这种感受,又能给这些学生以极大的学习热情,于是形成了良性循环。
我的做法是:①发现其优点,及时表扬;②发挥其特长,积极鼓励;③批评其错误,对事不对人;④知道他遭受挫折,以情动人。下举一典型例子:学生张某,其它各门功课成绩很差,但作文水平还是比较好的,学校里组织作文竞赛,我便挑选她去参加。当时她也不敢推托,却在日记里写出了自己的想法,她认为自己能力差,不够这个参赛资格,担心会给班级丢脸,给老师丢脸(批注:这是学生学习目标质量低,目标值低,期望值也低的具体表现)。我了解了以后,就及时找她谈心,热情鼓励她,你们进入初中后的第一次作文讲评,评讲的优秀文章就是你写的,至今我还记得,那篇作文描写很生动,叙事很具体,写人很形象,用语很精彩,再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难道写作水平没有进一步的提高,反而倒退了吗?这次你去参赛,肯定能得奖(批注:这里运用的是尊重学生,树立其自信心,鼓足其迎接挑战的勇气教育技巧;先予以客观中肯的评价,再给以适度的夸张和鼓动,并且兼有激将的成分)。后来,她去参赛了,并且捧回了一个一等奖,她高兴地说:如果没有老师的鼓励,我就不会有信心,那么,这个奖也就拿不到了。以前总耷拉着个脑袋神情郁郁的人,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活泼开朗起来了。(批注:这个结果有力地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化被动为主动的过程中,不能否定教育的成功因素——帮助提高其目标值和期望值——的影响作用,更不能否定行为效果体验后的良好变化,源于目标值与期望值的提高)。
※ 作者详细通讯地址:浙江省温岭市第三中学 赵为人 邮编317500
浙 江 省 温 岭 中 学 林海鸣 邮编317500
标签:
教学论文
教育管理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高考作文分项训练(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创设氛围 丰富形式 努力培养学生“说”的语文素质(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