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高考范文
阅读:961
标签:
高考范文
听而知之——2013年天津高考满分作文
题目中的“听”是“兼听则明”的“听”,不是“偏听则暗”的“听”,更不是“闭目塞听”的“听”。
所谓“兼听”,就是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商榷的、批评的甚至反对的意见,然后通过综合分析,权衡比较,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或形成正确的决策。魏征在回答唐太宗的问话时,举了古代圣君尧和舜的例子:“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可见,“兼听”是全面了解下情,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使天下清明的很重要的途径。
尧、舜所以能“兼听”,除了当时信息传播的原始外,最重要的一条是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圣明,不认为自己的眼睛能看到所有的现象,不认为自己的大脑永远的清醒,所以需要“问下民”,“明四目,达四聪”。唐太宗能做到“兼听”,是因为隋朝短命而亡的影像刚刚播毕,殷鉴不远,所以他要时刻警惕自己的王朝与自己可能出现的前隋的隐患。他的“兼听”发乎内心,源于真诚,所以才成就了“贞观盛世”与“天可汗”。不像后来的有些执政者,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当然是聪明、智慧、能力等都第一),自认为自己的天下是天堂,听不得半点儿批评意见,于是执政失当成常态。结果呢?应了那句人所共知的话“高贵者最愚蠢”,犯下的罪错与罪恶绝对空前且百分之九十九的绝后。
想起两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袁世凯想当皇帝,又怕国人反对,便想听听舆论如何。其子袁克定就专门为他制作了几份不同的报纸,国内的、国外的都有,且都一致赞同君主制。哄得老袁以为他是万众归心、举世拥戴呢,于是闹剧刚刚上演就匆匆收场。其实老袁想听的根本就是有利于他的“舆论”,所以底下人才揣摩上意糊弄他;他若想听真实的“舆论”,可以搞个微服私访,到会所、茶肆听听,不就什么都明白了。
另一个是张作霖。据说张大帅最爱提拔的是那些喜欢与自己唱反调的部下,我琢磨着,可能是张大帅出身绿林,没读过书,唯恐自己的决策有疏漏,所以才养成了这“癖好”。其实对批评意见,张大帅也不是无条件采纳,他要综合起来做判断。但无论如何,在“兼听”这一点上,张大帅应该算得上楷模吧。
要“能”听,更要“会”听。这才是兼听的全部——当然,我这话是说给今天的某些人听的。
阅卷组点评:
该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事例的选择及处理。每个事例后,考生都要作因果追问,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增强说理的力度,如对唐太宗能“兼听”,袁世凯“上当”及张作霖喜欢部下提不同意见的原因解析基本是合情合理的。考生对“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一典故颇为了解,引用毫厘不差;袁世凯、张作霖的例子也是于史有征,基本是准确的,并注意到了几个例子的对比:唐太宗与袁世凯是因、果两方面的对比,袁世凯与张作霖只有动机方面的对比。语言生动幽默,尤其是对反面例子的呈现及分析,多用俏皮、讽刺性的语言,如“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绝对空前且百分之九十九的绝后”“哄得老袁以为他是万众归心、举世拥戴呢”等等。
注:驩兜(huān dōu),又作欢兜或驩头,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苗族首领,传说因为与共工、鲧一起作乱,而被舜流放至崇山。
王群
标签:
高考范文
听而知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包容是一剂良方——2013年黑龙江高考满分作文
下一篇:
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201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