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692  
标签:备课资料 高三备课资料
诗歌鉴赏之鉴赏事物形象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三必修五)
 诗歌鉴赏之鉴赏事物形象

一、解说:

1.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常见的物象有:菊、竹、梅、柳、蝉、鸟、马等等。

2.特点归纳:

(1)咏物。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3.常用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区别:托物言志强调的是作者的主观感情,象征重在客观意义,事物本身具有这样的本质,如草、白杨两者本身具有坚强、高大)、联想、比喻、(以物喻人)拟人、双关、衬托、对比。

二、解题步骤归纳 :

①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②A物的这些特点与人的哪些品质相似? B物与诗人自身经历、所处社会环境有哪些相似之处?或者与社会中哪些人哪些事物相似。 C诗人借此物要抒什么感情,言什么志向?

三、考题示意:

1、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题:诗歌中的梅是一个什么形象形象的?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2、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问题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问题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4、(20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案:

(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过程。“晚”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言之有理即可。示例:

(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5、(2007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运用衬托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衬托出鹰的形象。(2)、下片前两句,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后三句,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6、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1)——(2)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展开全文阅读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4分) 

     答案:(3分)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 

7、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瀑   布             李   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答: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是一个有远大志向,不断追求进步,顽强拼搏的的艺术形象。

附:谈谈咏物诗的鉴赏              黄琼珍

古人很喜欢吟咏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诗人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流传下来的咏物诗亦是数不胜数,仅《全唐诗》就有6021首,因此,咏物诗也是考试中常见的一种诗歌类型。这里就咏物诗的鉴赏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咏物诗的一般特点

请看几首大家熟悉的诗歌: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通过这几首诗歌,不难发现,咏物诗一般都以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主要特点:

第一,常以所咏之物为题,或者可以从题目看出所咏之物。咏青松,题目即为《青松》;咏梅花,题为《梅花》;咏石灰,题为《石灰吟》……

第二,抓住物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  “凌寒”“出深山”“烈火焚烧”,这些都是外部环境描写。阅读其他咏物诗,会发现,基本上每一首咏物诗都有这一特点。

第三,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寄托作者的情志。从以上三首诗歌,我们可以读出青松的“坚贞不屈、傲岸高洁”、梅花的“不畏严寒 、清雅高洁”、石灰“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光明磊落的襟怀”,当然,物的品质实际上也是作者的品质体现,是作者的人格写照。

二、作者借所咏之物所寄托的常见情感

一首好的咏物诗,不仅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那么,通过所咏之物所寄托的情志,通常有哪些呢?

首先是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这是古代很多文人的通病,他们往往恃才傲物、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因而在统治者看来是格格不入的,是不能受到重用的。于是,感叹生不逢时,英雄吴用武之地便成了文人屡见不鲜的作品主题。屈原、宋玉、李白、李贺、李商隐……名单可以开出一长串。典型的如以下两首:

题榴花(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台落绛英。

杨柳枝( 白居易 )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榴花开得那么鲜艳;柳色嫩黄,柳枝条条柔软如丝,但是或是没有车马,或是长在荒园里,又有谁来欣赏呢?

其次是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当国家政治腐败甚至灭亡、统治者昏庸无能、奸佞小人为非作歹时,是随波逐流?还是洁身自好?像屈原一样“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大多数是会选择后者的,因为他们是读过书的,不知不觉中受到先烈们的影响,因而有着高尚的气节。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寂寞开无主”、“花开不并百花丛”都是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脱俗;“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和“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都是一种宁愿粉身碎骨也不委曲求全的坚贞不屈。

第三,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在官场呆久了,上有皇上压着,下有臣子们钩心斗角,尽职些的还得为百姓劳碌奔波,时间久了,难免有身心俱疲之感,于是渴望摆脱官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便成了咏物诗中常常寄托的一种情感。

画眉鸟(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在林间啼叫比在笼中自由自在得多,不是一种对自己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吗?而白云泉何必奔冲山下去呢?山上才没有风浪险恶,自由自在。两首诗主旨虽有有一定差别,但又有相似之处。

然而,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咏物诗浩如烟海,其中所寄托的感情不是这三种情感可以囊括的,很多还是得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三、咏物诗常见的手法

整首: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以,只要是咏物诗,肯定会用到这种手法。

局部:

比喻,写物的特征时使用比喻往往更形象生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眼中,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 万千条柳枝都垂下绿色的丝条;“垂緌引清露,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看到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比作“垂緌”(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

拟人,常常会使物带上人的色彩。如:“烈火焚烧若等闲”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非凡气度,“粉身碎骨全不怕”表露了石灰甘愿献身的美德;“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对比、衬托,为了更加突出物本身的特征,常常把所咏之物跟其他物进行对比,或者用其他物来衬托所咏之物。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把梅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郑思肖《画菊》),将独立疏离的菊花和丛中百花作对比,突出菊花自甘寂寞。有时,还会把物本身不同时期的情状进行对比,如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把春日之柳和秋日之柳进行了对比,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环境烘托,写到物生长的外部环境往往就是用环境来物的品质。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以冰雪林烘托梅,突出梅的坚毅耐寒;“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用大雪来烘托青松。

以上几种手法很多咏物诗都会用到,但绝对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会用到,也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仅仅只有这几种手法。

 

王华

标签:备课资料 高三备课资料 诗歌鉴赏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诗歌鉴赏之鉴赏景物形象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三必修五)
下一篇: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三必修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