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学生随笔
阅读:670  
标签:学生随笔
让果断的决定为人生护航(羊城晚报校园达人堂高三作文范文)
20131004羊城晚报校园达人堂上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前总统里根小时候去鞋店做鞋。鞋匠问,是要方头的还是圆头的。里根不知道哪种鞋适合自己,一时回答不上来。鞋匠要他回去想好了再来。过了几天鞋匠在路上碰见里根又问鞋的事情,里根还是举棋不定。最后鞋匠说,好吧,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两天后你来取鞋。

  取鞋时里根发现鞋匠做的鞋一只方头,一只圆头。他感到纳闷,怎么会是这样呢?鞋匠说:“等你几天,你都拿不定主意,当然就由鞋匠我来决定了。这是给你一个教训,不要让人家来替你做决定。”里根无言以对。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题。②800字左右。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让果断的决定为人生护航

朱泽礽 广铁一中高三(8)班

  下棋时,举棋不定,实属常见。我们落子之前,往往要思前想后,渴望做出最恰当的决定。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下棋时的犹豫不决无伤大局,可人生不可。在面对抉择时,如不果断决定,将错失良机;如不果断决定,注定无法把握人生,做人生的主导。

  果断决定,体现了面对机遇的果决,是绝不让机会逃走的智慧。俗话有云:“谁把握了机遇,谁将把握人生。”林语堂正是如是。林语堂,这位当时不知名的作家一直苦于无人引荐,其写作才华无法得到展现,后来,在一次晚宴上,他有幸见到了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女士,在人群中的林语堂没有像众人一样面对机会与抉择时犹豫不决,而是果断决定,走上前去与女士交谈。最终其思想的睿智和写作的才华得到了赛珍珠的赏识与推荐,从此声名远播。在大方之家面前,是自卑地泯然于众人之中,还是抓住机遇自信地上前,多少人会迟疑不定,而林语堂果断地“上前”,却体现了果决地不让机会逃走的智慧。

  同样,毛遂自荐的故事众所周知。在出使秦国的大任降临时,这对三千门客来说无疑是施展才华的好时机。可是,很多人却陷入了对个人安危的担忧和对个人能力的怀疑之中。是继续韬光养晦,还是脱颖而出,很多人难以立决。只有毛遂,抓住机遇,果决自荐,最终彰显才华,也为世人留下了自信的风采。

  人生之路,选择多多,举棋不定,“迟而不断”,注定无法把握住那稍纵即逝的机会,也就无法把握自己的人生。

  果断决定,更体现了面对人生未来的勇气,是直面未知的勇敢。“当你选择时,你就得为你的选择埋单。”罗曼•罗兰如是言。面对未知,人们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有利于自己,自然会举棋不定。美国一位将军曾给犯人们一个选择:临刑前,一扇通往刑场,一扇是通往未知黑暗。犯人们都在迟疑中选择了刑场。十年后,将军坦白:黑暗之门通往自由。

  选择是艰难的,大多数人却从不敢言“未知”。人生有无数的未知,面对未知的前方,逃避、后退自然失败,而果断抉择,敢于直面未知,这种勇敢又何尝不是?

  果断抉择,最重要的是果断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人生在坚定选择后焕发光亮。余华是位知名的文学大家,可他早年的作品无人问津,这让他陷入是坚持文学还是另谋出路的抉择中。余华在迟疑、低迷之余,最终选择了“坚持文学”之路。他的果断抉择,使他更注重调整自己的文风,充实自己的内容,最终,他实现了文学风格的转型,随后的一批作品,如《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大受追捧。可以说是自主、果断的抉择造就了余华。

  如果余华在选择时过分迟疑,他就极有可能受世人所误,让别人替他“决定”,自然就会放弃文学之路。可就是在面对人生之路的抉择时的那份自主和果断,使他主宰了自己的人生,走向成功。

  人生难免会有选择,可正如马克思所言:“人具有主观能动性。”面对选择,迟疑的实质是怯懦和不自信的表现。让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选择,果断把握人生吧!

教师点评

  文章立意为“让果断的决定为人生护航”。立意准确,观点鲜明。文章开篇以类比生活中的现象自然引入,开门见山亮明观点,主体部分从三个层面,使用了典型而准确的事例来证明观点,三个分论点既是并列,又体现出思维一定的纵深性。体现出该生能够多层面地思考“在面对抉择时,果断决定”的必要性和意义所在。在举例时,能够始终扣住“面临选择”这一背景的限制选取事例,并扣住事例分析说理,有一定的说服力。全文结构清晰鲜明,语言流畅,较有文采。(广铁一中语文教师 陈玉芬)

非师点评

里根买鞋的传闻,似乎有些附会,但这不影响拿来作为写作的材料。作者引述了多个名人故事,来印证人生选择“当断立断”的重要性,视野开阔,见闻驳杂,紧扣命题。可见,“好作文”都是“旁征博引”炼成的,我读了许多靠这种写作方法拿高分的作文后,难免让我存疑。那就是,我们的教学大纲也认同“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哈维尔也说“信仰生活”,可为什么被判高分的作文,都是内容跟自己的日常生活和生命体验毫无关联的呢?说的都是读来的与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不沾边的呢?这不是学生更不是这个学生的问题,而是语文教育只是让学生“照本宣科”不培养创造性发现的大问题。 (杨克)
标签:学生随笔 让果断的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写作素材 汇编与点拨 必修1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 作文指导(高三必修一)
下一篇:“发财圣地”是浮云(羊城晚报校园达人堂高三作文范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