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806
标签:
教师随笔
拯救阅读
齐忠亮
在最近的一堂美学讲座上,笔者首次听到了“拯救阅读”的呼唤,颇有振聋发聩之感。因为在今天,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业余爱好,不带功利色彩、平静地读些好书特别是名著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
阅读的大面积失落,与现代传媒的迅速扩张有很大关系。电脑、网络等信息载体的日趋普及,给人们的文化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扣人心弦的电脑游戏、打通等级界限与浓缩空间距离的聊天室环境、展示成功人士魅力的娱乐性影视节目,占据了人们大量的业余时间。此类“文化快餐”,虽然无法引领人们到达某种更高的智慧和思考的境界,却为他们寄托幻想、追寻平等、释放郁闷、愉悦身心提供了更便捷的平台。相对来说,阅读就单调和吃力得多,一部分读者的“喜新厌旧”、兴趣转移也就在所难免了。
在多样化的传媒拉走大量读者的同时,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也使一批潜在的读者远离了精神的享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使许多人将名利等即时性好处作为个人行为取舍的标准。阅读既然也是时间、精力等因素的一种付出,他们便要求它产生相应的回报。但阅读作为一种非市场化、非职业化的行为,作为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自然不具有这种功效,于是一些人便对它采取了敬而远之甚至远而不敬的态度。
阅读消费品的粗俗化、劣质化,也赶走了不少读者。这些年来出版物品种在增加、数量在增长、形象在改进,优秀书刊越来越多。但是与繁荣景象相伴随的,也有巨大的危机。抄袭、剽窃已经变得堂而皇之;拼装、组合式图书仍然当之无愧地流行于市;毫无文化含量的“垃圾”读物源源不绝。精神文化产品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和大跃进式的生产速度,造就了一大批高产写家,但也稀释了出版物的学术含量和文化含量,整体上降低了出版物的品格。虽然好书不时涌现,但它们被裹挟淹没在泡沫出版物的滚滚洪流中,没有足够的耐心、毅力和辨识能力,很难被捞捡过滤出来。
阅读对于社会来讲,是文化积累和传承的重要渠道,对于个人来讲,是养护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品位情趣、保持精神自由的重要方式。今天,我们为“拯救阅读”而呐喊,是因为不如此,人们在日益精明的同时会变得日益浅薄,而一个缺乏高远境界的心灵不会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这样的一个时代也不会拥有远大的未来。
《光明日报》2001年10月18日
标签:
教师随笔
拯救阅读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重温荷塘月色
下一篇: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