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教师随笔
阅读:459  
标签:教师随笔
高考提前,难在何处?


       

          2001-11-09     卢军 

       

          近来关于明年高考是否将提前到六月进行的消息可谓甚嚣尘上。先是9月26日《江南时报》报道,明年包括江苏在内的实行高考“3+X”试点省份可望提前进行高考,时间定在6月份。(其实更早的“小道消息”在暑假就悄悄流传且版本不一)10月27日的《北京青年报》引用教育部权威人士的“透露”,高考提前1个月进行已得到有关方面的认同。但此事涉及面很广,特别是对高中教学计划影响较大,若明年实施,各方面应对起来太仓促。因此,教育部倾向于2003年实施这项改革。 10月30日《新华日报》的一则短消息则使这一沸沸扬扬的传闻终于尘埃落定:2003年高考提前至6月。 

          对于中国的高中毕业生来说,“黑色七月”一定会令其永生难忘。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灾害性天气也是重要因素。因为7月全国多数地区进入高温或雨季,笔者至今难忘1988年参加高考时的酷热,考场里摆放冰块当时就算最好的降温措施了。这些年灾害性气候有增无减,虽然各地在考场防暑降温、防洪防涝等方面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不同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考场之间存在不平衡,造成了许多新的矛盾,对考生的不利影响根本无法消除,甚至影响到高考成绩的公平。所以,当“明年高考有可能提前”的新闻在校园传播时,无论是高三学生、家长,还是一线教师、学校,无不为之激动,为之欢呼,为之释然……可到头来得知这个本来就姗姗来迟的举措还要再“酝酿”一年才能出笼,他们的沮丧可想而知! 

          我对有关人士所说的“此事涉及面很广,特别是对高中教学计划影响较大,若明年实施,各方面应对起来太仓促”一直表示怀疑。事实上,正如9月26日的《江南时报》报道的那样:“经过教育部门的深入调查,6月份考试对于广大高三毕业生来说时间也并不算仓促,因为6月初绝大部分高三毕业班已经完成了总复习,大部分毕业生已经放假在家复习。” 

          实际的教育现实则是,几乎所有的学校至少会提前半年结束新课,相当多的学校甚至会提前一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学生只是翻来复去地在题海中“炒冷饭”,通过一轮轮(据“权威”说法是三到四轮)大容量、超强度、高密度、低水平重复的“狂轰滥炸”来获取应试技巧(这本身就不正常)。青年学生特有的激情、敏锐、创造、灵感等最宝贵品质被这种漫长、毫无趣味和新鲜感的“复习”破坏殆尽,对本应充满创造魅力的学习产生厌倦和恐惧,教师和家长等“陪练”“陪读”也不堪其苦。其实,他们对高考将要提前进行的消息欢欣鼓舞,正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用这么长时间专门进行指向单一的应试复习、模拟训练的苦、累、乏味和不得人心。我想,不要说高考提前到六月,就是提前到五月,也未必会影响高中教学。我不清楚决策部门到底做过怎样的调查,所谓“各方面应对起来太仓促”中的“各方面”是指哪些“方面”。 

          鲁迅讲在中国动一动桌子就要付出流血的代价,可见任何一项改革之难。笔者并不否认提前高考涉及面广,可能会给有关部门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但为这样一个由自然条件和教育现实决定,学生、家长、教师一致欢迎的举措

       

      
标签:教师随笔 高考提前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语文教师是一个悲壮的角色
下一篇: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