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17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八年级《孟子》下教案汇编第9课时:卷八《离娄章句下》六至十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八年级《孟子》下教案汇编
第9课时:卷八《离娄章句下》六至十节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词义,疏通文意,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2.了解孟子对“君子”的要求以及“人人都有教育熏陶他人的义务”的看法。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受中华传统教育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能够正确、流利诵读全文。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 “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卷八 离娄章句下 四)
2.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卷八 离娄章句下 五)
二、简介主要思想:
“中养不养,才养不才”
1.“中”——即“中庸”之道,代指品德好的人。
2.“养”——即培养、教育。
三、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多种朗读方式,使学生正确流利读懂文章,感知文章,体会内涵:
1. 老师指导学生解词释义,翻译句子疏通文意。
译文:孟子说:“品德修养好的人教育熏陶品德修养不好的人;有才能的人教育熏陶没有才能的人,所以人人都乐于有好的父亲和兄长。如果品德修养好的人抛弃品德修养不好的人;有才能的人抛 弃没有才能的人,那么,所谓好与不好之间的差别,也就相近得 不能用寸来计量了。
2.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文章。(采用多种朗读形式)
(1) 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学生齐读 (4)个人朗读尝试背诵。
四、老师讲故事----孔子有教无类的小故事,以便加深学生对“中养不养,才养不才”的理解。
五、领会名句
1. 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2. 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
3.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六、熟读课文:
七、拓展意义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情。”(《三字经》贤者为师,团结大家一道进步;能者为师,帮助大家共同提高。一言以蔽之,人人都有教育熏陶他人的义务。否则,所谓的 “好人”又好在哪里呢?模拟西方圣哲的话来说:“人啊,你们都是上帝的子民。要互爱,不要抛下任何一个兄弟姐妹不管!”所以我们要搞“希望工程”,要搞“心连心”、“手拉手”的活动
八、教师小结:
作业布置:诵读《中养不养,才养不才》
板书设计:
“中养不养,才养不才”
主要思想:人人都有熏陶教育他人的义务。
陈有巧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中华优秀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暗香•爱香 (八年级学生作文范文及点评)
下一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八年级《孟子》下教案汇编 第20课时:卷十一《告子章句上》七至十一节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