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53
标签:
教学论文
扑朔迷离与逃之夭夭
“扑朔迷离”与“逃之夭夭“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这里“扑朔”,是脚的动作,“迷离”,是眼的神态。“扑朔”的是雄,“迷离”的是雌。二者差异极大,区别明显。
我们先来看看“扑朔迷离”到底是什么意思。
扑朔就是扑腾,这里是指频繁的有节奏的动作。迷离是眼睛半睁半闭,陶醉享受的样子。直到现在,迷离仍然保留着这个意思。
——原来,这是指特定环境中特有的动作和眼神,是指双兔雄雌欢爱的场景。很多动物欢爱是也是如此,只要是正常人,见到这种场景,都能辨认雄雌。
可是,它又怎么变成了迷雾笼罩,说不清道不明了呢?
也许是人们根据下文“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如果两只兔子贴着地面飞跑,你又怎么能辨认是雄是雌呢)”,就想当然地认为“扑朔迷离”是说不清楚的意思,也可能是语涉不雅,暗示了一种说不清或不好说的意思。
因此,扑朔迷离就变得扑朔迷离了。
实际上,汉语词汇中有意无意的移用是很多的,最典型的是“逃之夭夭”。
先秦时代,贵族们为了显示自己的教养和雅趣,言谈中经常引用《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在原诗中,意思是“娇嫩的桃树明艳的花”。与逃跑毫不相干,因桃与逃同音,有人就故意借来开玩笑,调侃那些逃跑者。这种曲用流传下来,就逐渐演变成“逃之夭夭”了。
更搞笑的是,有人把杜诗“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移用来指女孩第一次接纳异性。
张运华
标签:
教学论文
扑朔迷离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话童年作文指导 初一习作
下一篇:
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七年级班主任节征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