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316
标签:
教师随笔
学者也互掐:盘点那些喜用武力的历史文人
中国的文化圈被认为历来有“文人相轻”的传统,而“文人相轻”到了放下斯文、大打出手的境地,也并非没有发生过。虽然从古文的具体史料中较难看到事件全部细节,但依然可以觅得些许蛛丝马迹。或因异见、或因相互轻蔑而燃起的怒火,极可能化文斗为武斗。
一、明清学者“互掐”:手段简单,言语粗鄙
明代学者谈不拢,直接上手扇耳光
明代,民间文人因地域之便,形成了相互切磋“制艺”技巧、交流科考学问的团体“文社”。而结社中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选文”,所谓“选文”,则类似于今天各大英语培训机构中的“机经”——从往届考卷中挑出有意义的八股文,编制成“应试参考”。但究竟选那些文章、由于各个编者的学术观点和审美取向不同,在不同团体中爆发了争议,并最终导致了崇祯年间一位知名学者掌掴另一位学人的事件发生。
崇祯元年(1628年),豫章文社的艾南英游历江南,和东南文学的领军人物陈子龙等江南士人相聚论道。但艾南英以教训人的口吻,指名道姓地骂起李梦阳、李攀龙和王世贞等陈子龙眼中的前辈们。正值血气方刚之年的陈子龙,按捺不住,奋身而起,掴了艾南英一记清脆的耳光。允彝与张薄等人也群起相助,艾势孤力单,只好悻悻而去。
学者相互问候“你大爷”,辩论不过,将人推下河
清代文学家、“扬州学派”代表汪中,是个性格狂傲、喜欢骂人的学者。他曾说扬州城中,读书读通的人只有三个,而排名第一的当然是自己。一次,汪中和另外一位士人汪苍霖同船过江,汪中汪苍霖谁也看不起谁,忽然聊起来辈份,汪苍霖说我比你大两辈,汪中说,你错了,我是你爷爷那辈的。王苍霖顿时发火,要把汪中绑了扔长江,有人劝架,方才作罢。后来没过多久,汪中又和另一位学者洪亮吉同船论道,但在辩论中口舌不利,被辩了个气急败坏,索性一把将洪亮吉一把推下船去,幸亏船夫救助,洪亮吉逃过一劫。
如果说明代和晚清前的知识分子打斗因为文言文的因素看起来还较为克制的话,那么到了晚清,由维新派带来的“群殴”则在近现代的新式传播工具上表现的格外淋漓。
章太炎与康有为骂架升级,梁启超带人前往报馆拳击章太炎
戊戌变法之前,由康有为幕后策划、黄遵宪具体筹备、梁启超任总主笔、汪康年任总经理的《时务报》,请来章太炎担任撰述。章太炎为人极狂傲,可以从死掉的学者一直骂到后来的民国总统。在《时务报》馆,康派极强势,自然招来章的不满,加上双方从学术思想到政治观点均有分歧,遂至开骂。章斥康派为“教匪”,后者则骂章为“陋儒”。骂架升级,最终成为打斗。康派一群人由梁启超带队到报馆,拳击章太炎,章也不是植物人,立即动手还击。在章太炎《自订年谱》中,只记有打架之事,未说梁启超亲与,也未详述战果。而在金宏达《太炎先生》则说,梁启超被章太炎狠抽了一个大嘴巴。斗殴事件后,章太炎即离沪赴杭,好汉难敌四手,报仇不晚三年。日后《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章氏作为《民报》的主力在报纸上毫不客气,也可部分看作是那次斗殴的回声。
二、“武斗”之风民国渐行,新文化干将最能打
“清末民初的文武之间,距离和分野的痕迹都不大明显,有的武人文采甚佳;相当数量的文人,也时时葆有武装行事的气质……甚至可以说携带相当分量的暴力倾向”。——伍立杨
章太炎门生继承"衣钵",酒家聚会与人互殴
到了民国时期,章太炎的弟子黄侃,开始在“武斗”中展露头角,不但继承了乃师之小学,也继承了乃师之怒火。黄与词曲家吴梅都在中央大学中文系任教,一日系里于酒家聚会,席间黄与吴一言不合,遂至激辩。口水仗之中,黄侃忽然奋臂攘袖,一掌打向吴梅。吴急闪,未中,旋回敬一拳。两人于是起身离席,准备在满血状态下PK一场,被同事们拉住。《黄侃日记》癸酉年五月条下,有记载此次冲突。后来两人还打过一架,因为在教师休息室抢沙发。当时吴梅端坐沙发小憩,黄侃进来就发飙,对吴梅大吼:“你个瓜娃子凭啥子坐这里?”吴梅答:“凭词曲。”双方就又干起来了,不过都只受了点皮肉小伤,不厉害。学者打架多是婆娘架,必杀技是指甲、搂抱和拉拉扯扯。此后,教务处便把两人的课错开日子排,以成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之势,好消减摩擦。
陈独秀和人打架争当刺客,抢女人打架葬送北大前程
学者也“互掐”:盘点那些用武力的历史文人
黄侃一生与人结怨甚多,新青年干将陈独秀也被他痛骂过好多次。不过陈独秀在表面上对黄侃保持了“雅量”,1920年他在武汉高师演讲时还感叹说:“黄侃学术渊邃,惜不为吾党用!”但陈独秀本人的脾气却并不好,他也喜欢打架。青年时代,陈独秀与革命党人吴樾争夺刺杀满清五大臣的机会,竟至于扭作一团、满地打滚。疲甚,吴问:“舍身一拼与艰难缔造,孰易?”陈答:“自是前者易后者难。”吴对曰:“然则,我为易,留其难以待君。”遂作易水之别(后吴在炸弹行刺中当场殒身)。而后来陈独秀在八大胡同与人争风吃醋,大打出手,最后被媒体曝光,也葬送了他在北大文科学长的前途。1932年入狱后,据说陈还与狱中一老头讨论学术问题而差点打起来。
标签:
教师随笔
学者也互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评特级教师有多难,看特级教师是怎么评的
下一篇:
一代神医扁鹊的真实死因——被人刺杀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