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314  
标签: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策略之一:倒嚼甘蔗法
 一、名师成功的教学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在教材处理上,我也着眼于灵活性,变“循规蹈矩”为因文定法。例如在执教《澜沧江边的蝴蝶会》一课时,我打乱了课文的结构顺序,采用“倒嚼甘蔗”法,先让学生品读文中描写蝴蝶会盛况的精彩片段,然后才引导学生追踪前面的内容,讨论它与后面描写蝴蝶会内容的关系,这种做法不仅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促使学生设疑阅读,刨根究底,学生们阅读热情高涨,兴趣很浓,收到的效果也很令我满意。课后撰写的教学叙事《灵活安排,细心诱导》被《中国教育报》采用。”这是某位语文教学高手的成功教学设计,运用了“倒嚼甘蔗”法教学,即从精彩部分,高潮或结果部分,重难点部分,设疑诱导,层层推进,追因溯果,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

         二、运用“倒嚼甘蔗”法设计几篇课文的教学思路

     1.教学孙犁的散文《黄鹂》

  教师布置学生通读课文,并找出描写湖光山色中的黄鹂的语句。教师让学生反复朗读,充分感受黄鹂的美。接着,教师追问:“为什么作者在前段文字中不能充分展示黄鹂的美,是什么禁锢和限制了黄鹂的美?”学生阅读课文并归纳:抗战时期,炮火连天的环境,美丽的黄鹂只是一闪而过,不能达到美的极致。青岛养病时,人类的射杀,是黄鹂不能达到美的极致的禁锢和限制。逛鸟市时见到的黄鹂,被系在一根木棍上,这成了它们的禁锢和限制。教师归纳总结:黄鹂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飞翔,才能活出它的本性,才能展现出“美的极致”。最后,教师揭示主题:只有在相应的环境里,各种事物才能发挥它的极致。

从文章最精彩的文字入手,倒嚼甘蔗,从外部分析禁锢和限制黄鹂不能达到“美的极致”的原因,从而揭示主题。该教学设计人为地设置了教学冲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2.教学《师说》

     讲授完第一段之后,教师设疑:“这种‘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择师标准,作者在哪一段再次强调了?”让学生找到第三段,朗读理解,作者以孔子为例,提出自己的教师观。

接着提问:“韩愈的教师观有没有人响应呢?”自然过渡到第四段。作者赞颂李蟠能够遵循从师之道,好学勤师,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相符吗?接下来跟学生研习课文第二段,设问:韩愈时代,人们大多耻于从师,作者是如何来批判这个不良现象的呢?接下来研习课文第二段,这是本文最难讲述的部分。

以上两次转折,引导学生层层推进,由易到难,打乱了原文的层次,目的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

3.教学老舍的散文《想北平》

首先设问:“老舍写了北平的哪些地方?,哪几段直接写到了北平的特点?”学生能够找到课文的4-8段是介绍北平的特点的。之后研读其中的比较手法等。

设问:北平有这么多的好处,才令作者日夜思念,特别在国家危机时候,作者思念故土的心情更加急切。过渡到1-3段,研究作者如何“想北平”的。

4.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导入新课:《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绝唱,他所描绘的“荷塘月色”,如诗似画,令人陶醉,下面我们就走进这美丽的“荷塘月色”。

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的4-6段,赏析月下荷塘,荷上月色,荷塘四周的优美意境,分析体悟景物包含的朱自清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心情。之后再整体理解文章的感情变化的脉络。

5.教学张溥的《五人墓碑记》

梳理完文言知识之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五义士为何而死?周蓼洲是谁?他和五义士有什么关系?他为什么被捕?自然引入第3-4段,周顺昌是为了百姓的利益与阉党斗争而被捕的。苏州市民对周顺昌无比爱戴,对阉党万分痛恨,所以当周顺昌被抓时,他们与缇骑发生了冲突,升级为惊天动地的苏州暴动,其间五义士带头抗暴,英勇斗争。

下面讲讲五义士慷慨就义的场面,再发问:“五义士的舍生忘死,舍生取义,有什么重大意义呢?课文那些段落抒发了对五义士的赞颂讴歌?”转入对课文1-2与5-6段的分析,研究几组对比的表情达意的好处。

6.鲁迅的《拿来主义》的教学

首先整体把握文章的思路:

1-6节谈的是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7-10节谈的是什么是拿来主义以及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设问:“哪一节讲到了拿来主义,作者告诉人们怎样实行拿来主义,不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一下研究课文8-9节,特别注意比喻论证的作用。

设问:“1-6节谈的是什么主义?为什么要写这几种主义?”明确:这是先破后立的写法,先批驳对继承文化遗产有害的几种现行做法,更反衬出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与可贵。这样避免了千篇一律地从开头讲到结尾,扣住文题,突出文章主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以上是我对“倒嚼甘蔗”法的教学思路的粗浅体会,尝试设计了即篇课文的教学构思,学识浅薄,见笑于大方之家,请多提宝贵意见,以期长进。

 

吴培金

标签: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两用成语二 高考复习指导(高三)
下一篇:女杰丁同英(陈祥书) 教师随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