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385  
标签:教师随笔
忘记海子,诗性终结,生活继续
  20年来,我们一直在纪念海子,读他的诗,出版他的纪念集等,但我们都知道,海子的时代毕竟过去了,诗歌的时代也在渐渐远去。纪念,或者是为了告别。为了忘却的纪念,因为这个时代和海子和诗歌越来越缺少关系。

  海子与骆一禾 一个闪烁 一个黯淡

  海子的死亡,给时代带来了不祥的气氛,紧接着发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和诗界的变故。首先是骆一禾为了整理海子遗作而病死,然后是顾城等诗人连续自杀,很多诗人纷纷出国,剩下很小一部分在坚守阵地。

  在海子死后有那么四五年时间,他一个人的影响可能超过了当年一个群体的朦胧诗诗人。有人说,海子改变了大批文学青年的命运,有人则说,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

  1991年进入北大中文系就读的胡续冬无疑是“受影响”的对象,大一还在石家庄军训时,接触到了海子,带着敬仰之心读他的诗。“当时好像海子就是北大的小代名词一样”,军训时和他一起读海子诗的一位同学后来成为了研究农村青年自杀问题的专家,而胡续冬则走上了写诗、写作之路。“我周围一帮人,很多是吃海子的奶长大的,我年轻时也一天到晚恨不得想着自己变成太阳的眼睛,想象自己是一只鹰。”

  欧阳江河的印象也很深刻,一次重庆大学学生会主席和他聊天时,很严肃地提到当时学校有大多数人都会背诵海子那首简短的《秋天》,我听到后非常震动。

  那段时间,海子像流行明星一样被年轻人追逐着。胡续冬认为,最早对海子产生强烈认同感的地方,是中国的二三线城市,里面很多文艺青年正处于农业文明的末期,却还没有摸索到现代化的踪迹,此后慢慢扩散到一线城市,影响了一大批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徘徊的无固定职业者身上,比如类似电影《立春》里的角色,比如聚集空间里的艺术家、摇滚乐队等。

  “奇怪的是,我们当时是海子与骆一禾一起在阅读的,骆一禾读得并不在少数,今年同样也是骆一禾逝世20周年,同样闪烁的名字,另一个却黯淡下去了。”胡续冬说。

  死亡解读 海子不是诗歌终结的标志

  之所以会有一个疯狂读海子的时代,一方面,可能与当时社会压抑无处得到发泄有关,以致人们给予了海子非常多的象征意义,另一方面,也与当时的评价体系有关。他死后,评论界面对他的死亡,一时间显得有点手足无措,但很快,“为诗歌献身”、“殉道者”等形而上的光环戴在了海子头上。

  “有人说为诗歌献身,或者说他自杀是为了完成他人生最后的一首诗等等,但是我们不能反推回去说这就是海子的意图,春秋时期很多铸剑师自己跳进炉中,认为剑是需要人血的,所以用自己的身体完成了最后的作品,但海子不一样,每个人自杀的原因都是很具体、很日常的,当然也是很隐秘的。”唐晓渡说,“所谓的‘写作时代的终结’的说法,也是活人赋予他的象征说法,并不一定和他有着必然的联系。”

  面对越来越多的诗人自杀,越来越狂热的对海子的崇拜,海子的好友西川坐不住了,他在长文《死亡后记》中对海子自杀的世俗性原因进行了分析,希望不要模仿海子。他认为,海子的自杀,可能与他的性格因素、气功问题、不如意的爱情生活等相关。

  对于同样是第三代诗人的韩东看来,海子只是一名“天才诗人”,“我认为他的诗还是显露了一个少年诗人的状态,还没有进入一种自觉的状态。”他说,“海子更多是因为非正常的死亡方式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一定要说海子之后,中国诗歌就怎么衰落了,这也完全是外行的说法,中国诗歌界内部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

  海子无疑是将诗歌作为自己全部的生活状态的,但他却最终采取了暴力的形式,而他本人也一直将自己归入短命的天才行列,比如兰波、凡·高。

  “我们首先应该看到的是他的诗歌精神,一种极限冲击自我的巨大的勇气。”唐晓渡说,“80年代末如果存在一种终结,那并不仅仅是由海子来标志的,但他是一个最炫目的现象。”

  从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中国诗歌进入多元化时代。一方面,商品浪潮席卷而来,读诗群体随之缩小,媒体对诗歌的关注度下降,另一方面,无论是朦胧诗人,还是第三代诗人(幸存下来的),很多人却在新时期创作出了个人最好的代表作。

  “天才少年”

  海子的诗永远停在25岁

  海子的影响还在继续,但和90年代初因为个人传奇性而吸引拥戴者不同,理性时代对海子的热爱,更多是由于与作品自发地产生共鸣。

  2000年,北漂的民谣歌手周云蓬住在树村,和那儿很多地下乐队一样,为流浪、不得志的感受而苦闷。野孩子乐队给他拿来了海子的诗,他一下子就迷上了。

  “他的诗特别色彩绚丽,给人感觉很美,我们当时在城市的漩涡里挣扎,海子诗里面麦地、月光这些场面,好像开了窗,放入新鲜空气一样,给我们生活黯淡的人带来很多帮助。”周云蓬后来依照海子的诗,创作了一曲知名的《九月》。

  周云蓬也说,他没有从海子的诗中读到颓废和绝望的死亡感,而是感到了张扬、喷涌的生命力,不过即使这样,他的诗还是不适合长时间伴随左右,“他的诗是光芒四射的,不适合在平淡的生活中总带着它,就像你平时生活中,不会一直在卧室里放着太强烈的光源一样,平时总是喜欢柔和的光。”

  海子的诗,像一首首抒情的田园风光的民谣,表达了生活的美好和忧伤。欧阳江河表示,海子的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歌唱性,它结合民间的歌谣、传统诗歌、古典诗歌,滋生出抒情的元素。

  这点,或许使得海子的诗很容易让新入门的读诗者喜欢。北大五四文学社社长、本科三年级的叶晓阳说,他从初中开始读海子,到现在为止,影响最大的还是海子。“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读到强有力的抒发内心情感的诗句,里面有很多对理想、青春美好、爱情的描写,很容易打动人心。”

  “海子容易产生最大震撼的就是刚开始接触诗歌神奇力量的人。”

  叶晓阳说,包括自己在内,身边其他读海子诗的人,随着阅历的增长,有更多的抒情方式、诗歌风格进入到他们的阅读谱系中。也就是说,朗读者在逐渐成长,而海子的诗歌永远停留在了25岁,那个白衣飘飘的青春时代。


展开全文阅读
  “海子的诗里没有直接处理现代经验、复杂的人类处境的地方,海子是一个抒情“歌手”,但不是思想家,这和他年龄有关,也是他局限的地方。”欧阳江河说,“不过,他觉得,另一方面,海子身上有一种“少年中国”的精神,正好处在社会完成转型之前。“他的自杀代表了中国诗歌中最后的少年精神,现在写的都是中年诗歌了,诗歌越来越成熟,技巧越来越多,但那种打动人心的青涩的感觉却没人能超过他。”

  20年,我们该如何纪念海子?

  “这个民族本身就很擅长于遗忘,或者某些文化机制在制造遗忘,有很多在诗歌节之外的诗人都没被人们记住,而参加海子纪念活动的人,应该想想,你感兴趣是因为海子的作品,还是因为他的死亡。海子不是我们拿来聚会的理由,好像我们需要不断的仪式来安慰自己一样,一个从来不阅读海子诗的人,来参加海子的纪念活动,跟一个从来不关注诗歌命运的人参加庙会,逛百货公司有什么区别?更好的纪念是阅读诗人的作品。”

  ——唐晓渡

  “对海子的认知已经进入了消费化时代,他的很多短诗可以变成房地产商的广告语,很多人开始琢磨海子的地域性,借用他拿出地方经济名片。现在的海子并没有被神化,要警惕的是消费化的倾向,别拿海子说事。”

  ——胡续冬

  “海子去世20年,但奇怪的是,我感觉他已经走了很久了,拉开的距离好像有40年、50年,很恍惚的感觉,好像这个时代和他越来越没有关系了。”

  “中国世俗化,注入消费时代、金钱至上这个信仰的过程已经差不多完成了,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认为海子是多余的了,但是,诗歌肯定留下的一些东西是人类共同记忆的,海子如果能作为一种知识共同体流传下去,个人认为还是一件好事。”

  ——欧阳江河
标签:教师随笔 忘记海子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回忆1990年西川在北大悼念海子
下一篇:迎着梦想的方向——-2014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校长讲话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