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1040  2014-09-16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翻译全文,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分析烛之武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掌握刻画人物的手法和本文的写作技巧。

               

学  习  过  程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1、《左传》其书及写作背景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         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       国史官        所作。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也称              ,与       、和         合称“春秋三传”。

2、史书体例

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         

②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                     。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             

④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            

⑤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        。

3、故事发生的背景

秦立晋君(公元前651年)

这一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公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纳了大臣吕省,卻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以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即晋惠公。这就是课文中所言“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即秦穆公,“晋君”即晋惠公,“赐”则指“秦立晋君”之事。

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

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这就是文中“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指秦穆公,“许君焦、瑕”则指公元前651年夷吾答应予秦河东之地一事。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

重耳过郑(公元前637年)

这一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这就是课文中“以其无礼于晋”一事。

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

是年四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出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只相隔两年。因此秦、晋围郑实属城濮之战的余波。

【预习检测】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秦军氾南(      )     佚之狐(       )    夜缒而出 (     )    若不阙秦(        )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    )(     )(    )               

2、为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济             逢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          )

共其乏困(           )

秦伯说,与郑人盟(             )

失其所与,不知(              )

【课堂探究】

1、思考:(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烛之武退秦师》记叙了春秋时期的一件什么事?



展开全文阅读  

                          第二课时

一、课文分析

1、课文共有四个段落,请用分别用四个字归纳段意    

2、研读翻译第一自然段,思考:本段仅25字,却道出很多内容,有哪些?

3、研读翻译第二自然段,重点翻译如下三句话: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思考:面对国难,郑国的君臣是怎样做的?

4、研读翻译第三自然段,分析:烛之武是抓住哪几个利害点来说动秦穆公的;烛之武的劝说为什么能成功,它的言辞高妙在哪?

利害点:

高妙之处:

5、研读翻译第四自然段,分析:面对秦国的倒戈,晋文公隐忍不发,采用了撤军的措施,你怎样看待他的做法?



二、整理本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3)秦伯说,与郑人盟(        ) 

(4)失其所与,不知(         )

(二)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三)一词多义

之 :

(1) 唯君图之(            )

(2)子犯请击之(                  )

(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4)臣之壮也(                 )

 其:

(1)君知其难也(          ) 

(2)吾其还也(          )

(3)以其无礼(           )

以: (1)敢以烦执事(        ) 

(2)以乱易整(          )

(3)以其无礼(            )

(四) 词类活用:

 越国以鄙远。(          )

既东封郑。(           )

晋军函陵。(       )

(五)特殊句式 

.1、 

①是寡人之过也

2、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②辞曰:“臣之壮也……”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倒装句:

①、

夫晋,何厌之有?

②、

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课堂练习

一、请选出加点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两项(        ) 

1、①以乱易整   ②以其无礼于晋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答(         )

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②故为之说,经俟观人风者得焉

③秦伯说,与郑人谋

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⑤吾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

二、加点的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有:

    ①敢以烦执事。 (胆敢)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同)

    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了)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救济)

    ⑤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⑥吾其还也。(还是)

    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⑧失其所与,不知。(同“智”)

    ⑨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礼物;主谓之间的助词,不译。)

⑩何厌之有?(满足)     

解释完全正确的有______                几项。   

五、阅读下文,完成1-5题。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与“辞曰:……”的“辞”相同的是(   )

A.  朝辞白帝彩云间

B.  不辞辛苦

C.  停数日,辞去。

 2.下列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B.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距关,毋内诸侯

 3.下列句中与“是寡人之过也”中的“是”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觉今是而昨非

B.  是天下之大贼也

C.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烛之武“许之”的原因是                                                5.上文所表现也来的郑伯的思想性格是                             。

六、阅读《晏子谏杀烛邹》,完成文后问题。

景公好弋(yì,射鸟),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土,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受教)矣。”

1、  对红色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公好弋(喜欢)

B.使烛邹主鸟而亡之(掌管)

C.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计算)

D.是罪三也(这)

2.下列句中红色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以刀杀之

B、使我君以鸟之故杀人

C、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D、以乱易整,不武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项是(    )

①公怒,诏吏欲杀之(    )

A、诏书   B、命令   C、召见  D、征召 

②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    )

A、死  B、逃跑 C、通“无”  D、使……死亡

4、翻译下面句子。

 ①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译文:

②使我君以鸟之故杀人。

译文:

 

姜玲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烛之武退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离骚课堂实录 (粤教版高一上册)
下一篇:2014--201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2)班主任工作计划 (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