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852 2014-09-28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交流探究,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3.学习对比修辞、避实就虚的写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学习方法: 颂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一、整体感知
(一)浏览课文;正音;解题
1.正音
涮羊肉( ) 蛰居( ) 乌桕( ) 赭色( )
槎桠( ) 给予( ) 剥花生米( ) 剥削( )
拿出纱衫来着( ) 用不着( ) 夹衣( ) 夹克( )
泊船( ) 湖泊( ) 月晕( ) 晕头转向( )
搁笔( ) 搁不住( )
2.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二)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快速浏览找出文眼。
(三)郁达夫是怎样来表现它的明朗的情调的?写了几幅画面?
二、品味赏析
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其他同学听一下有没有读出意境?这几幅图都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呢?
(一)屋外曝背谈天图
1.听朗读
2.写出了冬天的什么特点?
(二)午后冬郊图
1.如果叫你画一幅冬景图,你将画什么?
2.看看这里画了什么?
3.明确:这幅画中有哪些景?有哪些颜色?
(三)农村冬雨图
1.为什么喜欢这幅画?它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2.请同学朗读。学生评价有没有读出意境出来。
采用怎样方法才能读出意境?节奏舒缓,语调平和,这样才符合郁达夫的行文节奏,才能读出恬淡幽静的氛围来,因为是郁达夫在刻意地画一幅画,他从不同角度观察画,琢磨画,“你试想想”“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还可以加”,行文的速度很慢。
(四)江南雪景图
1.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定还记得描写雪景的这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 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默看写雪景的一段。
2、这些诗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前后左右互相讨论。
(五)旱冬闲步图
为什么写北方的冬天?运用什么手法?文章中还有比较的运用吗?目的分别是什么?
1.和北方的冬景相比较。
北方的冬天-----
江南的冬天-----
展开全文阅读
2.闽粤地区的冬景和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有什么区别?
3.和北方的夏夜比较。
4.和德国的寒郊散步比较。
三、写作手法总结
从郁达夫散文中学习到散文的哪些写法?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无论怎样郁达夫还是爱山水的,爱自然几乎成了他的本性,他曾经说过“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作到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自然的美,欣赏自然的美,并能运用所学到写作方法去写散文,写出有个性的散文。
周丽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江南的冬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中学生作文评语大全
下一篇:
中学语文新课导入技巧浅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