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486  2014-10-14
标签:教师随笔
春雨潜润,施爱育人——《春夜喜雨》新解
    《春夜喜雨》,即事写景,状物抒情,其细腻,其贴切,其真挚,历来为人所称道。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名教师,读罢,不禁感触既深,且联想颇多。春雨润物,与教书育人,何其相似,意象物态,与为师之道,无不相通。 

      春雨所润的对象是物,是能够开出艳丽的花朵的春苗。我们不是常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吗?因此我们可以很自然地把诗中的“物”“花”,理解成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对象。

      教育的动机是什么?不是把学生当做敌人加以惩戒,不是当做木头随意摆布,而是把他们看作有思想、有情感、充满了生机的鲜活的人去对待。因此,教育的出发点或者说动机,就应当是“润物细无声”中的“润”,即用 阳光、养料、水分滋润他,助其茁壮,促其成长。

      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是什么?是“知”。“好雨知时节”,好雨有“知”,教育者岂能无知?岂能盲目?“知”就是彻底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生活的环境(家庭的、社会的)、前后的际遇,以及上述因素引起的阶段性的变化。其次,要认真分析研究,找出本质性、关键性的因素,从而,对一个学生的优缺点作出正确的判断,对矛盾的主次性质作出正确的界定,为如何开展教育制订相应的具体措施、预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学生,不是见面遇事就不分青红皂白讲一通,而应找准恰当的时间、恰当的阶段(思想发展的阶段)开展工作。“当春乃发生”,“春”者,即教育对象最需要教育的时候,最容易接受教育的时候,最渴望得到指点的时候。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春”就是愤悱之时。掌握了对学生施行教育的时间、阶段以后,还必须抓住时机,当机立断,采取行动,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就是“当春乃发生”中“当”字的要义。

      教育,要认真研究方式、方法。方式、方法恰当,事半功倍,否则适得其反,造成逆反心理,事与愿违。方法之一是掌握施行教育的契机,也就是诗中所说的“随风”。“风”,可以是教育对象自身、也可以是教育对象周围有关联的事,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随风”,就是借助有关人物或事件,用不动声色的方式开展教育工作,使教育对象觉得是即兴自然发生,而不是精心策划,有意设局,从而使之去掉戒心,去掉逆反心理,去掉“我有什么问题”的疑惑,使教育行为得以顺利实施。

      教育方法的又一招,是“细无声”,即耐心细致的态度,声色俱厉,有时必要,但只能用于特殊的对象,特殊的情况。经常采用的还应该是和风细雨,耐心细致地交心谈心,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声色俱厉,有时能立竿见影,但不能持久,有时甚至会在当时发生爆炸,两败俱伤,不可收拾。耐心细致地工作恰如中药治病,虽见效慢,但可除根。这种效果,大凡教师皆有体会,这里不必细说。

      “随风”是教育的契机,“细无声”是教育的态度,那么“潜入”则是教育产生效果的过程。这不是直观的、显性的、立竿见影的。是让人从感到愉悦至于产生感动、领悟、觉醒的心理过程。“夜”是春雨润物所选的场合,那么,施行教育也要注意一定的场合。从个体来说,由于情况的特殊,有时不宜在大庭广众之中、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教育者的只言片语、情态动作如果流露出让受教育者感到难堪、甚至有损颜面的情况,就会产生负面效果。有些人和事,非在公众场合而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则另当别论。其实这还是一个教育场合问题,其途殊,其归同,其理一。

      这首诗的后四句从两个方面讲了教育的效果。“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一“黑”一“明”,就是受教育者心理效果的生动写照。思想认识上感到朦胧的、糊涂的、一无所知、一团漆黑的东西,在耐心细致的关怀、启发、诱导之下,突然变得明晰起来,豁亮起来。“明”就是茅塞顿开,就是恍然大悟。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是受教育者的外在表现。在形象上容光焕发,在精神上,昂扬振作。从一株幼苗长成大树,经过阳光雨露的滋润,最终开出询丽的花朵。当千万株幼苗形成高林,开出万紫千红的花朵,客观上使社会面貌,发生了朝气蓬勃、繁荣昌盛的巨大变化,这不是教育的效果又一生动体现吗?

      让我们以教育者的心理,再读一次《春夜喜雨》吧!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周国光

标签:教师随笔 春雨潜润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初中的新老师 (初一习作)
下一篇:责任在我心中 (八年级主题班会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