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777 2014-12-26
标签:
教学论文
高二教学论文
《兰亭集序》求异
《兰亭集序》,以其“飘如浮云,矫若惊龙”的“天下第一行书”和“文采飞扬,清新洒脱”的“千古同悲之哲思”被选入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课本,对于中学语文教学,对于中学师生欣赏美书美文,都是一大幸事。由于教学过程中一些思考与课本及《教师教学用书》的某些理解相左,困惑不解,萦绕心头,所以提出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关于本文的主旨。《教师教学用书》上把其主旨归纳为:“死生亦大矣”,批判了当时士人的“一死生”、“齐彭殇”观念。我认为不妥。本文主旨可以概括为:“珍惜生命,珍惜现有的快乐生活。”理由是:
1,社会大环境所致。魏晋时期,由于旷日持久的分裂、动荡、混乱局面把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阶级争斗、战争、瘟疫等等这些天灾人祸接连不断地洒向全社会,死亡阴影笼罩一切,生存焦虑困扰人们。那些具有富足生活的士族阶层不得不把生存意识放在首位,他们尽最大的可能首先保全自己的生命;尽管他们用“轻儒家入世、重道家出世”的似乎消极、悲观、颓废的生活态度对抗“生之无常,死之无奈”,但是那对抗的生活态度里分明潜藏着他们对人生和生命的执着追求与深深留恋。作为士族阶层一员的王羲之,应该不能免于流俗,人生苦短、死亡恐惧也在他的思想观念中占有不轻的分量。
2,王羲之的诗文书信里时时流露出时光飞逝、生命短暂的哀叹。我们来看看他在《兰亭集》里的诗句: “代谢鳞次,忽焉以周”,“悠悠大象运,轮转无停际” “涉世若过客”,“形骸自脱落”,“合散固无常,修短无定始。造新不暂停,一往不再起。于今为神奇,信宿同尘滓。谁能无此慨,散之在推理”……这些诗句,是王羲之在“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面对良辰美景“信可乐”情况下的结晶。他的《誓墓文》里有“每仰咏老氏、周任之诫,常恐死亡无日,忧及宗祀,岂在微身而已”之句。书信中有“忽然今年,感兼伤痛切心,奈何!奈何!”之句。这些诗句文句,无不表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人生苦短、死亡恐惧的困扰在可敬可爱的王羲之《兰亭集序》里不能不表现。
3,《兰亭集序》的结构思路已经彰显主旨。全文三段,第一段结于一“乐”字,第二段结于一“痛”字,第三段应该落在一“悲”字。其思路是,第一段记叙为之作序的事情,二三两段解释作序的原因和目的。结构思路非常明晰。其结构思路和思想内容如下:
(1)群贤毕至,欢聚兰亭 (1)人生之乐,永不满足
(2)佳山美水,环境幽雅 (2)美景不常,佳期难在
乐 (3)饮酒赋诗,畅叙幽情 (3)生命长短,取决自然
(4)天朗气清,日暖风和 (4)人生苦短,青春难留
(5)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1)人生苦短,古今无奈
悲 (2)生命长短,感受殊异
(3)古今而后,千古同悲
所叙之事,是“乐事”,而此等乐事,在偏安一隅的东晋士人眼里显得多么难得,又是多么短暂;因而,面对良辰美景、贤友欢聚,这些高雅之士大都完全沉醉其中,甚至忘乎所以,《兰亭集》里他们的诗句即是这种忘情的见证。如王徽之:“散怀山水,萧然忘羁。”王玄之:“萧散肆情志,酣畅豁滞忧。”谢安:“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现在想来,他们的快乐情景如在眼前,他们的快乐程度如拨心弦。由乐而痛而悲的构架,不仅是人性固有的情感思维定势,而且由来已久并继续延续。所以,作为亲自参与此忘情乐事而又被大家推举作序的王羲之,面对此情此景,就不能不触景生情,除了要把“序”写好,还必须“以申其志”(《晋书.王羲之传》);而这里的“志”,应该是本文严密的结构思路所彰显的“痛”、“悲”感慨,即“应当珍惜生命,珍惜现有的快乐生活”,古代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会如此!
二,关于第三段的语序。从本文结构思路看,第三段应结于一个“悲”字,而后必要地交代作序的目的和意义,即“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而“悲”的内容应该是:(1)生命短暂,古今无奈;(2)生命长与短,对于乐的感受不同;(3)自古及今而后,都会产生人生苦短、快乐不足的慨叹。这里的“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之句,应该是对于所 “悲”内容第三点的解释语。理由是,1,这是由本文的整体结构思路决定的,这个,上文已述。2,这是由本段结构思路决定的,即进一步解释作序原因在于“悲”,把原因解释清楚后,才自然点题,回应到作序的目的。3,此文据传系王羲之醉酒后作,从课本前彩页唐代张承素摹本《兰亭集序》上的墨点和增添文字推断,“酒后”之说应该有道理;那么,酒后之作,是否也有语序之误。当然,此等珍宝,千余年来,无论书法还是文思,有口皆碑,后人不可造次;本人在此也只是就文提问,无妄加断言之胆,敬请大方之家思之。
三,关于通假字。本文第二段中的两句“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其中,“悟言”一词,课下注解为“坦诚交谈”;“趣舍”之“趋”,课下注解“趋,趋向,取向”。我以为不妥。“悟”字,应该是“会晤”之“晤”。农历三月初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机会并不多,因此 “悟言”应该是朋友们“相见后畅谈”;而“畅谈”一意,在前句“取诸怀抱”里已经蕴涵了,所以,这里就不必在一个“悟”字上另作新解。“趣舍”之“趣”应该是通“取”。这里的“取舍”是相对于上文“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而言的,其言外之意是取“悟言一室之内”便舍“放浪形骸之外”,相反亦然。这些高雅之士,面对良辰美景都用各自喜欢的方式,即“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兰亭集序》时的鄙陋之见,希望大方之家批评斧正。
郑成
标签:
教学论文
高二教学论文
兰亭集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味道”话题作文评讲课 舌尖的味道,心间的情愫——虚实结合写真情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三必修一)
下一篇:
班干部队伍建设发言稿 (高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