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654  2015-01-13
标签:教学论文 高一教学论文
浅谈隐逸诗的世俗情怀
    隐逸诗历来被人们视作出世作品,实为误解,甚至可以说是曲解。殊不知隐逸诗人不仅有着超凡脱谷的胸襟,而且不甘与黑暗势力妥协,是一群在当时黑暗国家政治之外寻求精神家园的人。其诗,从表面上看只是用语言弹奏着与世无争、息影山林的生活之歌,而实际上却是言志寄怀的入世之作,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首先,对污浊官场的鄙弃。隐逸诗人都是有气质的。如陶渊明的“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尘网”、“樊笼”,即污浊官场,这里面充斥着互相倾轧,充斥着蝇营狗苟。他厌恶黑暗的官场,却不能去改变那种环境,但他可以 改变自己的心情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既然“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那又有什么可以犹豫的,于是他选择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淡泊。又如王维的“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如果说王维的“不关心”是隐示,那么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则是一吐胸中块垒,向污浊官场投去一瞥决绝的蔑视。可见隐逸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另类形式的抗争。隐逸诗之所以赢得后世的传诵,是因为其态度是积极的。其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其行,不卑不屈;其诗,潇洒出尘。

    其次,对恬适自由生活的追求。隐逸诗最大的精神价值就是对超然物外的自由生活和独立人格追求向往。隐逸,摆脱了政统的束缚。于是,林泉丘壑,诗酒琴棋。先前所依重的政统便被恬适自由所取代。陶渊明爱菊,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好酒,醉吟“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王维好静,常常沉浸于“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境界中。孟浩然喜交农友,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为乐事。陆游爱游乡野,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体验……回归自然,是由于本性对自然的热爱;追求自由亦因个性使然。隐逸诗不仅艺术地开辟了人间的别有天地,还激励代代人们不懈地为自由而奋斗。

   最后,对理想社会的憧憬。过着“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的日子,享受着“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的恬淡生活的陶渊明,虽官场失意,仕途不达,但从未忘怀政治。他,咏荆轲、叹精卫、赞刑天。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他为世人找到了一片乐土──桃花源,这代表着大同世界的农业乌托邦。桃花源的理想社会,以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热爱劳动、富于人性、酷爱自由、忠于传统为特质,是对当时的现实社会的根本否定。另一位山水诗人王维,亦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理想世界,即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身虽隐逸,但诗中洋溢着对理想世界的执着追求,对理想政治的殷切向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崇高的理想,美妙的文字,构成了隐逸诗的精神价值──这是隐逸诗人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巨大财富。这,在今天乃至今后,对于我们继承民族优秀传统,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促进和谐社会的共建,都是大有裨益的。 

李军

标签:教学论文 高一教学论文 浅谈隐逸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下一篇:指点无数成功者的12句经典名言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