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703  2015-01-20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课题:《登岳阳楼》

课  时 2课时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过程与

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做到导而不牵。

2、改写。描写诗中最有意蕴的诗句,引导学生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以便对诗歌的意境美有更深入的品味。

3、比较阅读。为了更加深入了解杜诗的意境和创作风格,把李白的诗歌创作特色进行比较无疑是切合实际的作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 点 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难 点 “坼”“浮”字妙处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活动及时长安排 二次备课

                         第1课时

一、导入:

   【回顾导入】

告别张若虚笔下那美轮美奂的春江月夜美景,走过孟浩然那心驰向往的鹿门,翻越李白那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天姥山,今天,让我们跟随“诗圣”杜甫一起登上岳阳楼,感受那里别样的风采。

(板书:登岳阳楼)

   【图片导入】

    以岳阳楼图片(见PPT)导入。

二、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师生共同回顾)

   (二)写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三)诵读感知(以读带悟,把握感情基调):

1、生自由读;

2、抽生读,给出相应评价;

3、师范读,并指导——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读出气势。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4、生带感情再次诵读。

三、赏析内容:

   (一)初知意象:

生结合注释,把握诗意,思考问题: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参考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主要意象】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    ——孤单漂泊

(二)置身诗境:

 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描绘诗歌意象和画面。

 【方法点拨】

    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怎么理解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这就是置身诗境的方法。

【参考画面】

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三)品诗(缘景明情):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1、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2、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虚实交错,今昔对照。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1、最传神的两个字是?

     “坼”、“浮”。


展开全文阅读
   2、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色特点?

   “坼”: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包容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

景色特点:气势磅礴,宏伟奇丽。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过渡】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不是)从哪句可以看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

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品味其中的情感(生探讨,自主发言。)

【明确】

诗歌先写登楼所见,再写由此引起的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条孤舟,然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

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

   (总结: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忧国忧民。)

四、作业布置:

1、背诵这首诗;

2、完成世纪金榜25~26页预习部分。

                  

              第2课时

一、导入:

检查背诵以导入。

二、诗歌小结:

    1、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后人评价】“尝过岳阳楼,观子美诗,不过四十字耳,其气象闳放,含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逮也。杜诗更小而大,余诗更大而小。”

                                 ——唐庚《子西文录》

三、课外拓展——感悟杜甫:

    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时的杜甫呢?他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你们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别林斯基

【结论】杜甫是一个伟大的诗人。

四、迁移训练(二选一):    

   (一)自主赏析: 

    通过《登岳阳楼》的赏析,我们又一次学习运用了诗歌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下面请运用这种方法自主赏析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完成后面的几个题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点击】开元二年 (759) ,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楼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1、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明确】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2、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幺 ? 抒发了诗人的什幺情感 ? 

【明确】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

 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

(二)比较阅读:

试对比两诗颔联描写洞庭湖景观的妙处,并评论两诗的主题思想。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明确】杜诗只用十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的巨大形象逼真地写出来了;孟诗写湖的丰厚蓄积,澎湃动荡,极为有力,不仅写出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

杜诗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孟诗表达的是漫游洞庭湖思及个人前途,希望张丞相引荐出仕的主题。

五、作业布置:

1、默写;

2、完成世纪金榜27页《为农》。

六、板书设计:

                      景:沉雄悲壮  博大深远

                   情:身世之感  国事之忧

                      风格:沉郁顿挫

教学反思:

 

姜睿艳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登岳阳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 诗歌教学与素质教育
下一篇:高一级12班操行评分细则 (高一班级规章制度)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