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高中习作
阅读:554 2015-06-18
标签:
高中习作
高一高中习作
论语读后感 高一习作
《论语》从古至今颇受欢迎,它的深刻含义早已悄无声息地包含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可能我们不曾将《论语》整篇读完,但反在自己有限的阅读中,你便发现了它之所以耐人寻味的原因。它之所以影响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原因,它之所以常驻文坛、永垂不朽的原因。
《论语》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为什么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没读《论语》之前,我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但经过仔细阅读后,我想我知道了我想要的答案。
《论语》是我国的文学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统治者心中的地位了。自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起,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00年。《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00年的宝座。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农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摇,随着后来人类思想的不断完善和改变,慢慢地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如今人们又再次读起这部文学经典作品,字里行间中,能体会到了古人智慧的结晶,以及《论语》曲折的命运。
读了《论语》后,令我印象深刻的主要是中庸和“仁”。中庸指的是不偏担任何一方,做到公正、调和折衷的态度。我主要是从其字面理解的。在我看来中庸或许是保持中立,惹不起躲得起。或许这样的理念对于感人固然是好,但在现在看来并不可取,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中庸之道正如在沉默中灭亡,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推移,便会让人看到其弊端,这终将会导致一个民族的堕落和懦弱。如果没有人发现这一问题,便会最终使得一个国家被外部势力侵略,从而导致灭亡。由此可见,《论语》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妥协性。“仁”是孔子的道德观,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孟子的政治主张。孔子认为人应该克制自己,遵循“礼”,这便是“仁”。“仁者爱人”,这里的人是指上层社会的王室贵族的权益,虽然这只是我看到的一小方面,但是这一小方面,便会成为古人将其视为经典的一个重要组成原因。中庸和“仁”让后人学习到了刚正不阿、公正公平、克制自己、尊重他人的理念,但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所不值得推崇的。因此,《论语》虽然是一部经典文学作品,但读者也应当站在正解的角度上,对其进行分析和扬弃。
我非常开发能有机会接触《论语》这部经典文学作品,它让我明白了很多人生哲理,在阅读的过程中,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人智慧的结晶,也让我懂得,对待任何事情都应该站在正确的角度上,对其进行分析,做一个思想上有自己独特见解的人。
郭书
标签:
高中习作
高一高中习作
论语读后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读你如一种人生 高一习作
下一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 (高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