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717  2015-10-25
标签:教师随笔
但愿嘉峪关永远只是一道安静的景观(祖国壮美山河)
十年砍柴

      负笈陇原四载,我早已习惯了这片土地的雄浑与荒凉,也学会欣赏那荒凉中蕴藏的大美。但即便如此,在大学毕业后的第四个年头,我和几位年轻的朋友第一次来到嘉峪关,还是被眼前的壮观景象所震撼。

      那是1997年的夏天,我们一行清早从武威城出发,驱车走在312国道上。黑亮的柏油路像箭杆一样伸向天际,经过一个个绿洲,跨过黑水河,穿过几处丹崖地貌,在黄昏时,我们来到嘉峪关前。关城就耸立在莽原上,南、中、北三座城楼相守相望,如三位雄赳赳的武士。关城南北绵延着土垒的长城,就如两只长长的胳膊,分别伸展到南山和北上之上,与山峦浑然一体。南山是祁连山,山顶还有终年不化的白雪,北山为黑山。黑、北两座高山之间,便是狭长的平川,被嘉峪关及两翼的长城紧紧地锁住。

      只有面对如此场景,才能深刻体会到“边陲锁钥”之意。我抬头看到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城楼上,“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灼灼生辉。陆游的一句诗“城上斜阳画角哀”,蓦地浮现在脑际。

      赶在闭关前,我们登上了城楼,因此只能走马观花。游人已基本散尽,只有我们几个人徜徉在城楼上,登高远眺,一种静默悠远的历史感扑面而来。往东看,数千年古道从长安一路向西,延伸到“光化门”。向西远眺,是空阔无边的戈壁滩、盐碱地。遥想嘉峪关建成近六百年来,多少从江南、从中原、从关中一个个城池或村庄走出的商人、武将、兵士,他们骑着马或者骆驼,一旦出了关城西边的“柔远门”,应该怀着一种凄凉而夹杂憧憬的复杂情感。向西,向西,再向西,在那片蛮荒的土地上,承载他们建功立业、升官发财的人生梦想,也有着不可知的危险如看起来温柔的沙丘,总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等着他们……他们的身后,是中土的繁华和故乡亲人的牵挂。

      嘉峪关往东大20来公里,是古老的酒泉城,而往西,是瓜州古城,是敦煌,是在唐人诗歌中吟咏无数次的玉门关。明代大将军冯胜西征归来,选择此地修建嘉峪关,或许可以看出一个内敛、封闭的大帝国的国防思路。嘉峪关建成后,成为明王朝西北最后一道防线,也就是说,嘉峪关是王朝统治者在西北的心理底线。关内的河山,是中原帝国的基本盘,是必须固守的。而关外的大片土地,当国势强盛时,不妨派将士守卫,徙百姓开垦,选官吏治理。而当国运衰弱,则可以放弃,凭借嘉峪关之险,守住基本盘。山海关对明朝统治者而言,亦是如此,那是东北的最后一道防线。起于山海关,终于嘉峪关,万里长城也就成为一个农业帝国统治者最管用的心理安慰器。

      如果再往东撤,那么就得有放弃酒泉的心理准备,这是任何一个中原王朝所不能承受之重。酒泉郡是汉武帝元狩二年所设,为河西四郡(酒泉郡、武威郡、敦煌郡、张掖郡)最早设立的,当年是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西击匈奴、开疆拓土的大本营,对中原王朝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符号价值。

      而在汉、唐两朝,西距嘉峪关四百多公里的玉门关和阳关才是帝国西北的最后防线。贞观初年,建国未久的唐朝国势尚未强盛到西域各国称臣的地步,向西的防线便设在玉门关一带。玄奘往天竺取经,出瓜州城,过玉门关,经五道烽燧,便进入了西域,也是唐王朝无法管辖所谓地域。而等他十七年后再返回东土时,西域各国已成为唐帝国的领土或属国。

      我对嘉峪关有种亲近感的一个原因是,“天下第一雄关”匾额是我的湖湘先贤左宗棠所题写。

      当满清王朝渐次统一全国,特别是乾隆朝剿灭了准格尔部落,天山南北广袤的土地尽归清帝国所统治。此后的一百多年,嘉峪关事实上已不是边陲重镇,而只是内地一座城池,它在军事上的价值远不如明代。

      到了同治年间,中亚的阿古柏趁着清帝国连遭太平天国、捻军以及陕甘民变等内部动乱,出兵侵占新疆,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天山南北落入外人之手。清帝国的西北边防线,再一次退守到嘉峪关前。陕甘总督左宗棠,这位在会试考场上三次折戟的举人决心在战场上收回新疆。光绪二年(1876年)三月,左宗棠从兰州移驻肃州(即酒泉),制定“缓进速战”、“先北后南”的作战方针,命刘锦棠总理行营营务,率湘军25营进军新疆,收复失地。有“飞将军”之誉的刘锦棠很快底定南疆,但北疆的伊犁仍然由沙俄窃取,且无归还之意。

      光绪五年(1879年),左宗棠还驻扎在肃州大营里,他已经是68岁的老人了。来日无多的他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慷慨而言:“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也,老怀益壮。”决定亲率大军西进,用武力迫使沙俄交出伊犁。为了显示不要回伊犁决不回到关内的决心,左宗棠让士兵抬着他的棺材从肃州大营出发,经过嘉峪关,运到哈密。在左宗棠的军事压力和曾纪泽的外交努力下,沙俄不得不归还了伊犁。

      不知道嘉峪关那无言的城墙是否还记得左帅抬榇出关那一幕呢?左帅带兵过关时,是否会想到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师长林则徐呢?如果说左宗棠过嘉峪关,是慷慨悲歌,那么林则徐过嘉峪关,则有远戍的凄楚。因鸦片战争清廷战败,力主禁烟的钦差大臣、两广总督林则徐成了替罪羊,于道光21年(1841年)被贬谪新疆伊犁。初冬时节他经过了嘉峪关。虽为逐臣,但嘉峪关壮观让林则徐忘记了被贬之苦,写下了数首气势豪迈的《出嘉峪关赋》,他在诗中赞叹:“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除是卢龙山海险, 东南谁比此关雄。 ”

      相隔38年,林则徐、左宗棠两位伟男子的人生轨迹,在嘉峪关这座雄伟关城里交汇。这是嘉峪关的荣耀。

      暮色即将笼罩荒野,我们匆匆地出城,离去。回望那巍峨的城楼,我不由得有些自豪地记起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一位幕僚写的诗:“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因为左宗棠收复新疆,嘉峪关没有成为边关,而只是内地一座城池,今天它仍然是处在内地的一个名胜地。而且,我们已告别了冷兵器时代,像嘉峪关这样险要的关隘,不再有当年的军事价值。

      当历史的硝烟散去,所有的征战与杀伐深藏在发黄的典籍里,嘉峪关只是一道位于内地的著名景观,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正如西门“柔远”所寓意那样:以柔怀远,用文明去感化人,如此才有长久的和平。

      但愿永远,嘉峪关只是一道安静的景观。
标签:教师随笔 但愿嘉峪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总结 (高一下)
下一篇:《爱莲说》教学设计 (河大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