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270  2015-12-04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出师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出师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了解内容大意。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取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恳切的言辞所表达的真挚厚重的感情,体会“表”这种文体的抒情色彩。

      过程与方法:

      1.讲解背景和疏通文意结合。

      2.反复诵读。

      3.设置关键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文章词句及背景知识,理解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流露出的矛盾艰难之感,从而理解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章内容。

      2.体会作者恳切的言辞所表达的真挚厚重的感情。

      教学难点:

      分析文章词句,理解诸葛亮的“难”,从而理解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三、教学策略

      《出师表》作为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除了落实字词释义,还应该从对原文语句的反复品读中体会诸葛亮的思想情感。学生有《三国演义》的阅读经验或者电视剧的观看体验,对诸葛亮的智慧应该有所了解,但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德与“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并不一定能理解。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对《出师表》字句进行赏析,此外补充相关背景知识,详细梳理内容。通过朗读体会诸葛亮言辞的恳切,劝谏和出师的艰难,从而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力求生成更立体的文学感受。本课应着重于拓宽学生文言素材阅读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通过反复诵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重点文言词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进行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教师补充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文言素材的理解,培养他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预习作业:一字一句抄写《出师表》,翻阅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形成译文,对字词释义提出疑问;品评文章最后一句话:“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到底言了些什么?为什么写到最后他会临表涕零,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2.课上提醒学生读准重点文言词语的读音,并在书中标注:

      裨(bì)补阙(quē)漏    性行(xíng)淑均            行(háng)阵和睦  

      庶竭驽钝(shù jié nú dùn) 以彰(zhāng)其咎(jiù) 陟(zhì)罚臧否(zāng pǐ)

      崩殂(cú) 侍(shì)卫  咨诹(zōu)  郭攸(yōu)之  费祎(yī) 夙(sù)夜

      (一)情境导入

      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出师表》,在预习这篇课文时,同学们提出疑问:为什么诸葛亮在表文结尾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句子来展开理解。

      展示课件“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设计意图】在预习翻译的基础上,引出对关键句的解读,激发学生的思考。

      (二)感知学习

      1. 默读课文(1~5自然段)诸葛亮“言”了些什么?

      同学回答问题,大致梳理文意。教师适时落实字词并板书要点。

      教师引导学生:课文中摘引原句,说清楚诸葛亮所言的主要内容,语言要简洁明了。

      要点:宜开张圣听;昭平明之理;宫中之事,悉以咨之;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亲贤臣,远小人。

      2.请把这几条意见进一步综合归纳,思考: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明确:三个方面的建议:1.广开言路;2.赏罚公平;3.亲贤远佞。其中最关键的是亲贤远佞。因为刘禅是个比较昏庸、容易受身边佞臣蛊惑的君主,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其中“亲贤”更重要,“开张圣听”是不能只听身边小人的谗言,对贤臣更是要“亲之信之”,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这些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


展开全文阅读
      3.给出“表”的概念,交代文章背景。

      针对以上总结的内容,诸葛亮为什么会涕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诸葛亮的情感。

      (三)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再读课文,联系补充背景素材,思考、讨论、交流。

      1.分析原文语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未半、中道背后的含义)

      2.分析原文语句: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疲弊、危急存亡的局面在哪些背景中可以看出?)

      补充背景材料: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公元221年,刘备建汉;公元222年,孙权建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公元222年,刘备为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阻,与吴国在猇亭一战(即《三国演义》“火烧连营三百里”),兵力大损,败走白帝城,次年病死。吴国夺取了荆州大部分地区。

      当时三国的局势:

      益州豪强及南方夷族发动叛乱。

      魏国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黄河流域,政治、军事、经济上占有明显优势。

      吴国控制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力量比较雄厚。

      3.追问:在此种危急情况下可不可以不出师北伐?

      给出背景材料:白帝托孤。

      刘备:“朕自得丞相,成其帝业,何期智术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羞回成都与丞相相见。今日病已危笃,不得不请丞相托以大事也。”

      刘备:“‘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与卿等中道而别也。”

      刘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对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备遗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联系原文语句分析: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小结:以上内容和背景可以总结出“出师难”。

      4.诸葛亮的劝谏之难。

      前文我们分析过,蜀汉当时处于益州疲弊的局面,但又有先帝托孤之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一旦出师,先不说伐魏能否胜利,大本营的安定就够让诸葛亮担心的,因此在出师之前反复叮咛。此时此刻的诸葛亮内心多么焦虑艰难啊!

      小结:以上内容可以总结出“劝谏难”,再和前面的“出师难”结合起来看,不难体会到诸葛亮在表文结束之时为何会“临表涕零”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而我们在《出师表》中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处境艰难,在矛盾中挣扎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而不是隆中一对天下就三分,羽扇一挥樯橹就灰飞烟灭的神。

      5.带着对作者诸葛亮情感的体会,再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更好地分析诸葛亮的情感,学会运用精练的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触及文章的核心部分,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德与“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

      (四)总结

      总结写作特点:本文主要特点是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这种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的表现手法值得借鉴。

      结束语:一个个后来者,读《出师表》时扼腕叹息、仰天长叹或沉默思考。他们中有岳飞,有杜甫,有陆游,有文天祥,他们读《出师表》就像受到一种庄严的召唤。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感召,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带着这些人以及你对诸葛亮《出师表》的理解,读熟并齐诵《出师表》。(课件出示:岳飞手书《出师表》和杜甫、陆游、文天祥的诗句)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更好地把握本文写作特点,感受《出师表》和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五)布置作业

      阅读批注梁衡《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自读课本》七年级下册)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思考、批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形象,培养独立阅读,归纳要点、阐述观点的能力。 

老作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出师表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教育部:2016年高考26个省份将使用全国卷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