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学论文
阅读:811  2015-12-10
标签:教学论文 高三教学论文
从诗词探究毛泽东、曹操的人格——毛泽东与曹操诗词之比较(教师)随笔
左 辉

【摘要】毛泽东和曹操都是历史巨人,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国家、人民、乃至整个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优秀的诗人、出色的文学家。毛泽东、曹操无论作为政治家、军事家、还是诗人,他们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诗词区别表现在体裁形式上、反映在内容上、风格特征和审美特征上。在相当时期还左右了中国诗歌发展的方向,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历来许多诗人的诗风,在诗歌史的发展中,人们仍然可以看到他们对后世诗歌影响的深深轨迹。

【关键词】毛泽东   曹操    诗词异同    霸气

前言:曹操和毛泽东的诗词有哪些可比性?表现了两人怎样的性格特征?可比性之一:诗史合一;可比性之二:诗言志;可比性之三:立德、立功、立言;可比性之四:“建安风骨”与“斗争哲学”; 可比性之五:影响和意义。

【正文】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其诗歌发展源远流长。最初劳动者发出的口号,经过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形成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诗经》的问世为后世的诗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诗歌创作开启了先河。它以丰富的思想内容与精湛的艺术手法,灌溉着中国诗歌的广阔园地,哺育了历代作家和诗人。这其中有卓越诗才者不计其数,曹操和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两位。这两位不同时代的历史伟人在诗歌创作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特色。毛泽东和曹操,历史给予他们的评价都是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但由于所处的时代、阶级、立场不同,他们所创作的诗歌性质也就有了很大不同。曹操是地主阶级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抱负和愿望只能是为巩固地主阶级专政效力,不可能站在劳苦大众的立场上。因此在他的诗中,人民只能作为受难者的形象出现。如《蒿里行》中的“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一幅幅真朴而又触目惊心的悲惨画面,让我们看到,人民群众是被残害的对象。这一点和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人民大众的立场有极大的区别。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举世公认的伟大诗人。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具体体现。毛泽东诗词可以不加否定地说是“新中国的民族魂”(贺敬之语)。他的诗词,像一声春雷,震动了全世界。“他的诗词,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也是全世界人民的瑰宝,人人热爱它,高声朗诵它,从中得到教育,也得到美感 ”。(藏克家语)毛泽东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诗歌史上的丰碑。郭沫若誉为“泰山北斗”。毛泽东诗词是曹操诗歌的发展和革新。毛泽东在点评《二十四史》时说“曹操是一个英雄,他统一了北方,结束了贵族豪强争霸的局面,维护了中原农业的正常生产,我们不能将他的功过混淆。要以历史唯物观点,辨证客观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他还说“曹操诗歌雄浑大气,慷慨激昂, 刚健清新,不愧为一个胸怀大略,有勇有谋的政治家、军事家”。毛还在他的诗《浪淘沙•北戴河》里这样写到“魏武挥鞭,东临竭石有遗篇。”可见毛泽东对曹操其人不仅十分崇拜和仰望,更是肯定了曹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毛诗和曹诗的不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比较:

    一、 体裁形式上

曹操是建安风骨的代表,其诗歌现仅存二十余首,全用乐府旧题写成,大多数是借古乐府旧题写时事。而且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出诗人那种“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语)的精神。如脍炙人口的《短歌行》,诗一开头,就用眼前景物起兴,用虚表实,慨叹人生的短促和年华的消逝,表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规律生老病死的坦然正视。曹诗一反两汉几百年间文人诗歌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能“以情纬文,以文被质”,达到了情文并茂和文质相称的深度,既具有民歌特色,又有自己的创新。

毛诗的体裁和表现形式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典范。他善于活用典故、寓言、神话来借古讽今,善于运用赋、比、兴手法,善于把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创造出情景交融,富有哲理的全新的意境。在继承古诗词体裁的同时,也从字里行间透露着今人的新意。如老少都能朗朗上口的七律诗《长征》,把长征中的现实和作者的浪漫、豁达、乐观性情相结合,表现了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红军战士们长征胜利后的高兴和喜悦。曹诗和毛诗相隔两千年,经唐、宋、明、清文人的沿承和革新,到毛诗时期,虽能找到曹诗沿留下来的诗歌体裁,但已远远不是那时的固定模式和体裁。相比之下,毛诗体裁灵活多变,不断创新,形成诗歌在新时代下的新体裁。

二、反映内容上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反映作家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曹诗和毛诗也不例外。曹操的诗按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反映汉末的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的,如《蒿里行》、《苦寒行》、《薤露行》、《却东西门行》等。这类诗现实性很强,深寓时代苍凉悲愤;另一类是抒发自己的理想和雄心壮志的,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这一类诗景象壮阔,气概凌云,表现出一个政治家丧乱中的积极进取精神。

毛泽东的诗词,据藏克家主编的《毛泽东诗词鉴赏》一书所载,共计五十首,就诗词本身所反映内容来说,毛诗所反映的内容丰富多样,内容广泛甚于曹诗,毛诗打破了传统诗歌的“诗言志”,不仅能言志抒情,还可以充当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工具。毛诗有讽刺和批判社会黑暗的,如《菩萨峦黄鹤楼》;有抒发书生意气的《沁园春长沙》;有友人夫妻赠答的《贺新郎别友》《(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临江仙给丁铃同志)》等;有描写战争的(《清平乐蒋桂战争》)(《西江月井冈山》)等;有鼓励将士的,如《清平乐六盘山》、《赠彭德怀》等。总之,毛诗可谓是一部中国人民现代革命史、建设史,是中国革命艰难历程的见证,更是毛泽东人生经历的纪录。他突破了古诗中固定的反映模式,随心所欲,出口成章,世界宇宙之中直抒其意。歌颂圣贤,怀念古人,歌唱大自然,抒写革命前景,抒发凌云壮志,可谓是凡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想,脑中所思,无有不写,达到了有句便成诗的境界。毛泽东的诗词大部分是在马背上一气呵成,而绝大多数是在心情愉悦,旗开得胜后创作的,其反映内容复杂宏大,虽然是诗词,但作为新中国成立的见证“史书”绝非乱言胡说。当然,因为时代背景的不同,历史的局限性,曹诗更具古韵色彩,内容单调唯一,相较毛诗则色浓而意稀。


展开全文阅读
三、 风格特征上

我们暂不说曹诗和毛诗在艺术风格上有何异同,光就他们二人的人生历程看上去也有相似,戎马生涯,奔驰疆场,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历史给予两位伟人的评价是基本一致的,作为诗人的曹操不愧为建安风骨的代表。这是一种既有充实内容,又有强烈感染力的质朴、刚健、清新、明朗、古直、悲凉的艺术风格。王世贞曾说曹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如《薤露行》和《蒿里行》都是用挽歌叙写时事的,它完全摆脱了乐府古题的陈旧约束,直接反映了汉末动乱期间广阔的社会生活,它用质朴而又形象的描绘有力地控诉了军阀混战的种种恶果。东方树在《昭味詹言》中评《薤露行》说:“此诗浩气奋迈,古直悲凉,音节词旨,雄恣真朴”。评《蒿里行》说:“真朴、胸阔、远大”。其诗曰:“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从画面中引出必然的慨叹。写到此,诗人已无须另费笔墨,而人们渴望祖国安定,统一的心愿就昭然揭出了,这是何等的质朴、古直,又何等的真实、生动。

在曹操的诗歌中,情和景是不断变化的,往往能从悲凉中觉其豪放。空间和时间也在不断转换,常给人以壮阔、邃远之感。曹操更擅长用虚表实,举少总多,因小见大,化静为动等方法,以充分抒发自己的审美遐想。如千古绝唱,久经不衰的《短歌行对酒当歌》,表达了诗人思贤若渴的迫切心情。综上所述,曹诗的质朴、古直、豪放、清新、刚健、沉雄,实乃是一种高超的艺术手法。

诗词是作家心灵世界的释放,毛泽东向来是喜欢曹诗的,他誉曹诗为“伟人的伟大作品”。他在学习和吸纳了曹诗风格的同时,又有比曹操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他的诗词抒写理想,抒写艰苦革命生活,用诗来描绘历经折磨,千疮百孔的祖国的壮丽山河。归根到底,毛诗风格与曹诗不同,可以这样说,毛诗充满了霸气、神气、奇气、雄气、更有一种飘逸而出的大气和豪气。

历史上苏东坡是著名的豪放派诗人,但是,他没有毛泽东那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所以他的诗词没有雄浑豪放、雄壮刚健、雄浑勇进、刚毅不屈、豪迈不羁、热情奔放的震撼力。如《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这句话虽然只有四个字,却表现出了雄伟的气派。再如《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大雨落幽燕”,劈头一句破空而出,突出了大雨。接着说“白浪滔天”,写出波涛的雄伟气派。毛诗不仅雄,而且奇、神、霸。“奇”乃毛诗出人意外,与众不同,变化莫测,以异制胜的特色,是对定式的突破,对传统的创新,对客观世界的独见。“神”和“霸”在毛泽东诗词里也有所体现,如《沁园春雪》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不问任何人,单就问天和地,谁是主宰今天的主人,可想,除了天和地以外,没有人能告诉毛泽东这个答案了。再看《念奴娇昆仑》“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只有伟大人格和伟大理想的人,才能写出雄伟的,气派宏大的诗篇。正因为毛泽东有雄奇壮丽、博大辉煌、矢志不移的理想和志向,才产生出坚韧不拔的毅力,这种精神力量是震撼灵魂的精神强势。

毛泽东的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是毛泽东诗词的个性,也是对曹操诗歌风格的继承和创新。它区别于曹诗的是通俗易懂,适合人民大众,但不失其本色,这种曹诗没有的特性不但具有民族性,还具有时代特征,影响和左右着中国诗歌向大众化、平民化发展的方向。

四、审美情趣上

曹诗和毛诗的美学意蕴也相当深刻。在曹操的诗歌中,无论写景,叙事,咏史,都能体现他的审美特色。曹诗的审美特征可以用“大、壮、古、朴来概括。他写自然不屑于一草一木,一花一石,而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浑朴壮大。如写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字便突出了海大吞吐日月的气魄和蕴大含深的性格。又如写高山“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催”,(《苦寒行》)。虽着墨不多,但使太行山的巍峨陡峻、怪石嶙峋跃然纸上。他写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盛”,字里行间洋溢着雄浑壮阔之气。因此,胡应麟说“魏武雄才崛起,无论用兵,及其诗豪迈纵横,笼罩一世,岂是衰运人物”,(《诗薇外编》卷一)。再如《短歌行对酒当歌》中的诗句就有许多审美性,“明月星稀,乌鹊南飞”二句就审美层面来说,具有一种刚性的崇高美,质朴的古典美,壮阔的景象美。但在我看来,曹诗的审美情趣没有毛诗那么清新明朗,宽宏大气。毛泽东的诗词有声有色,不拘一格,活泼自然,有一种无比的动态之美。他抒发着激荡人心的革命情怀,讴歌新中国的伟大建设,抒写磅礴昂扬的英雄气概,有一种雄浑壮丽,豪放劲健的崇高美,他的诗词也表现了对人民的深情,对朋友的真情,对亲人的柔情,道出了细腻浓厚的生活味,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人性美。

因此,毛诗的审美特点可以从雄伟、庄严、震撼人心的动态美,威猛、壮烈、激动人心的崇高美,细腻、真挚、感人至深的人情美三个方面去展现一个伟人的审美内涵。

美本身是人的心灵追求不满足的趋向,曹诗和毛诗所表现出来的美恰好满足了后世很多文人志士的心灵追求。其诗的审美意义犹如独立在诗词美中的一朵奇葩,永放光彩,吸引着许多诗词创作者去细细品位和欣赏。

毛诗是曹诗相隔千年后的开拓和发展,尽管历经千载,但毛诗中不难看出曹诗的影子。我们经从体裁形式上、反映内容上、风格特征和审美情趣上比较分析后,曹诗和毛诗犹为明显的一个区别是曹诗代表一个阶级,属于一部分人,只有所代表的这个阶级拥有它。毛诗则是属于广大劳苦大众的,属于全中国人民的,更是属于世界人民的,具有进步的时代气息。

结论:作为政治家与诗人结合的毛泽东和曹操,两人都以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做底线,既一脉相承,互相渗透,又独立分开,在中国文学体系中各树一家之风范,霸气又自傲,将一代传奇演绎得淋漓尽致。

 

左辉

标签:教学论文 高三教学论文 从诗词探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桃花源记 课堂教学实录(鲁教版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校园春色 学生随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