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394  2016-01-03
标签:教师随笔
高考作文排比修辞之殇
葛福安
  看今日之高考作文,“排比修辞”之名似乎已被败坏!

      有这样的作文点评:“排比句有气势。不过,这样的开头是不是很时髦啊?多几把板斧好不好?难道只有排比是修辞手法吗?……我对排比句没有意见,更没有深仇大恨,但是我现在看到排比句就想吐。……这一代人真是把排比句害苦了,我为排比句感到悲哀。”

      有些考生为确保自己高考作文得高分,总结出高考作文“三比法”。所谓“三比法”,就是把三个排比句放在开头或结尾,为的是“以文采把阅卷老师震住”。比如谈“理想”,三段排比,赫然置于篇首或篇尾:

      理想是帆,理想是桨,助你划向幸福的彼岸。

      理想是砖,理想是瓦,助你建造梦想的楼房。

      理想是绳,理想是索,助你攀登希望的山峰。

      如果话题是“诚信”,自然也可以照猫画虎,生吞活剥。更有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丛书》奉此技法为必胜之法,也有不少教师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妙文选段”,让学生熟读成诵,以临场套构。难怪有些评卷者有如此提醒:“在评卷过程中,大小组长们反复叮嘱评卷员的一句话是,不要被那些文字漂亮、排比成堆、花哨唬人的文章骗过,其中有很多是套构之作,实际上与话题无关。”(引自《2007语文高考评卷者絮语》)

      可是,“排比”成为骗人之术,“套构”之法,罪责并不在“排比”本身。

      “排比”这种修辞,曾经以它的气势,以它的节奏,以它的整饬之美,让人爱不释手,乐此不疲。何止我们如此!《诗三百》中的重章叠句,回环往复,在和谐韵律中,传达出一种别样的情感和韵味;《孟子》中的排比,层层叠叠,如长江大浪,奔腾而下,咄咄逼人,横行无阻;韩愈传世文章中的排比,飞流直下,语势犀利,情感充沛,令人心折……不用举例了,顺着文化的长河而下,有太多的美丽风景都有着排比的雄健姿影。排比,曾经是多少人的至爱。

      因其“无辜”,正有替“排比”正名之必要!

      其实,“排比”并无罪,罪在所用之人。“排比”在有些人的笔下成了炫目的油彩,“油彩”背后却是失血的嘴唇。矫揉造作渲染出的气势只能是纸上的老虎,可吓人一时,却经不起针尖之刺。而因说理层次需要而用的排比,在环环相扣、层层剥葱中引出自己的观点,自然可以以理服人;因情感需要而用的排比,发乎自然,出于真情,自然可以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一隅……

      说到底,还是一个“真”字!理真则“排比”美,情真则“排比”真。“排比”毕竟还只是个形式,如果在这个“有意味的形式”中寄寓太多的内容,那么,“排比”会担当不起的。排比是如此,比喻也是如此,夸张等修辞也是如此。

      一切出于自然,才是好的。正如苏轼在《文说》中所说:“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这样写出的文章,给人的感觉是理深情真,自然而然。这种写作所至的境界,又怎么是那种用俗滥的排比为文章贴金的做法所能企及的呢?如此看来,排比句,“用”还是“不用”,并不是一个问题!
标签:教师随笔 高考作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同学会不该变成“炫富会” 教师随笔
下一篇:小草——献给文秘工作者的诗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