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3804
标签:
教学论文
处理好导演和演员的关系——谈优化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教师中心稿)
陈先斌
自从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以来,课堂教学已经有了三百年的历史。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开始于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目前,课堂教学仍是我国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它是一种面对面的教学模式,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形象一点说,如果我们把教学看作是拍电影的话,那么,教师该是导演(也就是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就是演员了,且是主角(也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电影要拍好,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放开手脚去演绎每一堂课。
要优化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售式’的活动。”学生既是认知的主体,更是发展成长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应试的工具。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由于语文学科的本身特点,使得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为重要,可行性也就更大。所以,我们应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尽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优化教师的“讲”,把课堂的时间让给学生。教师的“讲”,要讲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尽量做到少而精,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讨论,多动笔。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采用自学的形式,设立一些自学课。当然,这里所指的自学课不同于无师自通的自我学习,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课型。自学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所以它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有计划的能力训练。它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它强调学生自学为主。由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不是一个由全不知到知的过程,所以,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凭自己已有知识进行自学。另外,我们还可以设立一些讨论课,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课,不失时机地设置情境,营造气氛。教师要利用自己作为课堂组织者的特殊身份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气氛,还要挖掘课文中内涵丰富的部分,为学生设置发挥想象的情境。讨论课的一般结构可以采用“明确议题——师生讨论(学生为主)——共同小结”的模式。比如,《内蒙访古》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到当时的赵国,将学生分成两种观点进行辩论,一种是以赵武灵王为首的改革派,一种是以赵国贵族官僚为首的保守派。双方以“能否穿胡服、骑战马”为题展开辩论。这个情境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赵武灵王的改革精神;这些角色的出色扮演,就完全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得到了充分体现。这样,既发展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并与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相互交织,构成立体型信息传递。讨论中,互相激励,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民主与融洽,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同时,讨论课还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活动的机会,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其才智的机会,让他们得以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了解别人是怎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这样更容易让他们接受、模仿与提高。
二、优化教师的“问”,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一点也就是要求教师要精于设计课堂提问,因为一个好的问题就是一把让学生动脑的金钥匙。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已成为生产的主要要素,其所需要的就不能是死的知识,而应该是创新的知识。因此,教师“问”的不应是一些烦琐浅显,学生信口就能回答的问题,而要问得有价值,有广度,有深度。同时有要能引起大多数学生思维的冲动,回答的愿望,使学生从外部到内部都动起来,从而进入愤、悱状态的最高境界。“问”还要因人而异,对尖子生,要激励他们去思考更深的问题。总之,教师的“问”要达到启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质疑,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过去教学大多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应该是学习的主动者。我们应满腔热情,欢迎学生突发奇想,随时随地提出问题。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君子之学必好问”。教师的“问”,不宜问尽,有的问题应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想,自己问。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都应提供给学生机会,哪怕是极细小的闪光点,教师也应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是学生乐于思考,乐于质疑。
四、优化学生的“练”,把“练”纳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能光讲不练,而要讲练结合。教师要安排好练的内容、练的时间。练的内容最好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延伸,通过“练”来巩固知识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减少学生的课外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与效率。
确实,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素质教育的推广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也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面对社会,面对人生,面对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问题。知识是一个任知过程,知识的积累并不一定能转化为能力,而能力又是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所以,没有实践便没有能力可言。这好比不下水永远学不会游泳。所以,我们在平时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去接近知识,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标签:
教学论文
处理好导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诗歌中的“虚”与“实”(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项链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