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3462  
标签:教学论文
创新教育呼唤语文考试评价标准的创新(网友来稿)


成都十六中 黄寇蓉  邮箱:huanrongk@sohu.com

 

高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深入,使传统的语文教学日益显得捉襟见肘,步履艰难,这时创新教育便在语文的教育中掀起了一股探索的热潮。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必将给语文教育界带来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面貌。和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创新教育重视创造性思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潜在素质得到充分发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老师们发现,真正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很艰难的。一篇文学作品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句子或人物的理解是五花八门的,什么样的理解是正确的,什么样的理解是错误的,老师不可能不作出一个评价,因为课文的学习必将涉及到考试的内容,而考试又必将涉及到标准答案。于是,老师总要千方百计地将学生的思维往标准答案上引。这样,学生的思维必将受到很大的限制。那些总是揣摩标准答案的学生,或者手头有参考答案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往往受到老师的首肯,而思维活跃,常有一些奇思妙想的学生却时常因为回答错误而显得灰溜溜的,自然灰心丧气,严重的便彻底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最喜欢的是自由阅读。上学期我干脆每周给学生安排一节自由阅读课,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篇目,结果学生读得非常投入。20分钟后再进行欣赏漫谈,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文章,或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然后说说喜欢的理由。结果我发现这样的课成了学生最喜欢也是最盼望的课。他们在这样的课堂上,可以尽情地和书中的人物交流情感,不必看老师的脸色。于是读书真正成了一种享受,这对学生来说是应试教育以来很难得的境界。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既训练了读书习惯,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且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不必揣摩老师会怎么说。这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也从语文学习中得到了真正的乐趣。然而, 迫于教学任务,这样的课我不仅不敢为学生多增加,到了半期复习和期末复习时还不得不将这样的课砍掉,以应付考试。

由此可见,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索和推行,首先要解决的不是让学生怎样去想,而是怎样评价的问题,或者说是怎样考试的问题。从某种角度讲,创新思维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发挥出来的。因为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的思维只要不是处于睡眠状态,便一刻不停地进行着思维活动,这种活动越频繁思维越活跃,奇思妙想就越多,自然便会产生许多富有新意的思想。如果老师对学生的想象加以过多的评价,势必造成学生瞻前顾后,想象的翅膀就很难飞翔起来。当然,如果完全没有评价,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特别是自然科学,从其自身特点而言,它必须得符合自然的法则,任何人都不得违背。社会科学则不同,它包涵着许多人文的因素,是以人为本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本来就是多角度的,伴随着不同的时代,人们是非善恶的观念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更何况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也许有人会说:如果对一篇文章随心所欲地去理解,不是违背了作者本来的思想吗?更何况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答案,对错都不作评价,这岂不乱套了?其实,就作者写文章而言,他一方面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面则将作品奉献给了读者。既然将作品奉献给了读者,对于读者的思维他是无法控制的。不同的读者对于不同的作品,产生的反应是不尽相同的,思维也就在这不同的反应中发生了再创造。毕加索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不仅在他的作品中表达了思想,而且也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你在不尽的遐想中遨游。可见,伟大的作品就在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至于一千个学生一千个答案是否乱套则不必担心,因为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善恶观,这是我们对社会科学宏观上把握的尺度。语文自然也有学科自身的标准,只要思想健康,话怎么说都行。长期以来,语文试卷的标准答案搞得太死,以为这样才具有考试的公平性。事实上,这种标准答案是因小失大,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使语文教育的路子越走越窄。笔者认为,现在教育界提倡创新教育,如果不解决语文评价标准的创新这个瓶颈,任何创新思维都是难以发挥出来的。

那么怎样解决呢?

这得回到语文的本来面目中去。语文语文,顾名思义:语言文学。学语文实际上就是学说话、学做文章。从这方面讲,文字是学说话和学写文章的基础,读书则是学语文的基本功。会不会写字和积累词汇直接关系到说话和写文章,会不会读书则不光涉及到语文的学习,也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理解和把握。一边是对语言文字的严密理解,一边是想象力的充分发挥。这二者若统一不好,既影响语文学习本身,也影响其他学科的发展。所以,语文又是众多学科的瓶颈。语文的教改成功了,整个教育改革就成功了一半。现在语文教材虽然改了,但考试的评价标准基本上没变,因而创新教育更多的只能体现在公开课上,学生依然不敢大胆地想象。如果考试的评价标准不作相应的创新,课堂的创新搞得再怎么轰轰烈烈,最终不过是走形式罢了。所以笔者在此不光是呼唤考试评价标准的创新,更强烈的愿望还在于能看到新格局的形成。以下是我的一点思索和设想,以求抛砖引玉。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语文考试的检测不外乎三个版块:一是字词句基础,二是阅读能力,三是写作能力。这三个版块最应该改革的是阅读。有的地方取消了第一个版块,我认为是最不可取的。如果一个人写文章错别字连天,说话词不达意,什么样的素质都说不上,就像一幢大楼没有基础一样。阅读题则不同,它如同一幢大楼的材料,建筑什么样的楼房,和建筑材料有很大的关系,是比较内在的东西。它既能检测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力,又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多年来,语文考试的阅读题基本上是基础训练的延伸,而在想象力方面的培育并不重视。阅读材料的选用几乎都是学过的课文,特别是初中的A卷更是如此。所谓的考试,其实就是考学生将老师讲过的内容记住了没有。这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创新了。凡是语文老师都知道,课文不过是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应该掌握更多的东西。要是仅仅局限在例子上,语文教学必然走向僵化。从阅读题的性质看,考试完全可以而且也应该脱离教材。即使选用课内片段,也应以考查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从题型上看,出题也可分为两个方面:即闭合型题和开放型题。


展开全文阅读
闭合型题主要在于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比如把握文章主旨,词语搭配的准确性,文章结构的关系等等。这虽然属于传统的考试方法,但评分也不宜太呆板,只要分析得有理,都可视为正确。

开放型题则在于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表明自己的看法,陈述自己的观点。如对文章某一个细节的看法,或对某一事件的见解,或就某一个片段发挥联想或想象等。这种类型的题,表面看来评价标准不好把握,但从语文本身的特点看,标准只有三个:1、是否言之成理,2、表述是否清晰有条理,3、是否表现出较强的文学素养。三个标准构成一个梯形的台阶,层次一个比一个高,(如果一道题3分,每一层次各占一分。)可以科学地检测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这种类型的题在现在的语文试卷中虽然也能看见,但占的比例太少,顶多只有两三个题,分值也只占八九分。这种小打小闹,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没有多大作用。要真正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这类开放型的题在30分的阅读题中,至少应该占三分之二。这样一来,课堂教学不改也得改。考试本身对教学起着导向的作用,考题若能放开学生的手脚,思维便获得了自由,创新的羽翼便能振翅高飞。也许,题型的改变及相应的评价标准有可能让一些师生难以适应,但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若提前在初一或高一入学时就明确毕业时的考试评价标准,老师们自然会作出相应的努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语文方面的真才实学,才能顺理成章地达到目的。否则,折腾来折腾去,最终也难以奏效。

对于开放题的设计,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切忌从成人的思维出发。本期初二语文指导丛书第五课有这样一道题:联系生活实际,将句中“哎,人呵人……”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说实话,这样的题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都显得少年老沉了些。初中学生的文章有的还停留在“太阳公公”“白云姐姐”的幼稚阶段,有谁能如此深沉的表达出对人的感慨呢?学生对这道题可谓挖空心思,但写出来的意思却往往肤浅或词不达意。孩子的单纯和天真对于这个世界还是很宝贵的,没必要让他们故作深沉,成天叹息。而且现在一些高中生写文章已经将莫名的愁绪视为一种时髦。去年我对我校文学社的杂志审稿时,发现一篇文章,文字非常优美,但内容却充满了一种自杀的情调,这让我非常担心。青年时代正是充满活力充满朝气的时代,我们的学生却整天凄凄哀哀的,这种倾向应当引起重视。

那么,什么样的训练既能开放学生的思维,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呢?

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这篇课文除了把握本文的字、词、中心意思之外,注意力应更多地集中到朱自清先生对月色下荷塘的精彩描写上。这方面切忌老师步步为营,生怕讲不到位。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体会、去欣赏。老师应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对学生的理解和分析加以赞赏,等学生思路彻底打开之后,再让学生由此物到彼物尽情地驰骋他们的想象力,创新也就不难产生了。

又比如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学生在理解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的同时,也可以表达对牡丹的爱,因为牡丹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能因为周敦颐表达了他的思想见解,别人便不能爱牡丹了。就《爱莲说》为例,考试题除了基础训练之外,开放型题是否可以这样出:

文字表述。要求:文句有条理,语言表述清晰,每题30字左右。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你最喜欢什么花?说说理由。

2.你对本文作者周敦颐有何看法?请写出你的评价。

3.仿照文中“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三个排比句的格式,用现代汉语造句。

此题既考了学生对古文的把握,也考了语言的能力和想象力,可谓一石三鸟。

这样的题,虽然阅卷的难度较大,但却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只要常做这方面的课堂训练,题海之战可以休矣。至于阅卷的难度,实际上只是一个题量的问题。语文题出得太多太繁,并不一定能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而那些具有阶梯性的检测题,哪怕只有几道题,也能检验出学生的高低层次。

去年的《南方周末》曾登载了北大、复旦等名牌大学曾经出过的语文考题,卷子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但一批老一辈的院士们当年上大学就是从那些考题中脱颖而出的。现在的题海之战对于语文完全是一种误导,古今中外没有哪个文学家是从题海中走出来的。相反,现在好些考上大学的学生,语文的实际能力简直不敢让人恭维。几年前,某名牌大学对入校新生进行语文测试,结果80%不及格。

好几年过去了,我们的语文轰轰烈烈搞了许多研究,许多探索,根本问题却依然没解决。学生还是那样辛苦,辛辛苦苦地上课,辛辛苦苦地做题。语文本应该是最生动最有趣的,结果却成了学生最没劲的课。对此老师也无能为力,如果不带领学生在题海中冲锋陷阵,最终失败的不光是学生,老师也无颜见江东父老。

所以,语文考试评价标准的创新已是当务之急。

笔者以上的思索和设想虽然很不成熟,但希望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使语文的教学能尽快冲破迷雾,为学生也为老师开辟一片丽日晴空。

2002年3月

标签:教学论文 创新教育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展示作文形式的创新之美(网友来稿)
下一篇:智取生辰纲(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