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学论文
阅读:670
标签:
教学论文
高考复读禁令解决不了的问题
2002-04-08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晏扬
近年来,高考复读现象愈演愈烈,不少高考录取不理想的考生,拒绝到录取学校报到,转而参加“高复班”,以期来年考取更为理想的大学。针对这一现象,国家教育部于不久前发出通知,要求公办高中不得擅自开办“高复班”。上海市教委也于日前作出决定,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上海市公办高中不得开办“复读班”,也不得招收高中毕业生插班复读。
在笔者看来,出台复读禁令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遏制复读人数的急剧膨胀以节省有限的高中教育资源;二是通过禁令将往届高中毕业生“赶”进高校以减轻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升学压力。但是,复读禁令能否在这两个方面取得预期的成效,却很值得我们思考。
之所以出现大量考生“录而不读”现象,是因为“上名牌、进重点”仍是考生们的普遍选择,或者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社会就业压力的加大,用人单位对名牌高校毕业生的偏爱,使得高考对于许多考生,尤其是大中城市的考生来说,不再是简单的考上考不上问题,而是考得好不好、能不能上重点、能不能读热门专业的问题。考上一般院校的冷门专业,和没有考上几乎没有区别。这种现状一天不改变,那么“录而不读”现象就不可能得以改观。即不管有否复读禁令,复读都会有宠大的社会需求,“高复班”都会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禁止考生进入公办高中复读,就使得各类民办高中将成为复读大军的聚集地。且不说民办高中的教学质量如何,对复读生实行高收费并且从中赚钱是肯定免不了的。既然如此,为何不鼓励(至少允许)公办高中开设“高复班”并从中赢利呢?教育资源的有限,根源正在于办学经费的有限,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着眼点,不能单纯地放在“节流”即节省教育资源上,而应该放在“开源”即如何开发、利用教育资源上。从“高复班”中赢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公办高中的办学能力,扩大教学规模,也可以满足复读生的复读需求,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事实上,很多公办高中乐于开设“高复班”,原因就在于此。
从去年开始,高考取消了年龄和婚否限制。这样一来,复读禁令即使能阻止考生进入公办高中复读,也无法阻止他们参加两次或多次高考,往届毕业生和应届毕业生同场竞技、你争我夺的现象会依然如故,“千军万马”一个都不会少。所以,用复读禁令来减轻应届高中毕业生升学压力的愿望,只能是一个空想。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复读现象,也可以说,高考是每个人的权利,复读也是每个考生的权利。考生是高等教育这个市场的“消费者”,他们理应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包括“录而不读”的权利和花钱多读一年高中的权利。降低高考复读热不应该简单地压制和限制考生复读,而应当在高考录取政策上多作调整,使其更趋合理。去年高考时,就出现了大量的“高分落榜生”,这些落榜生的权益因为不合理的高考录取政策而受到了损害,难道他们连复读重考的权利都没有了吗?
标签:
教学论文
高考复读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教师教研成果:该谁的就是谁的
下一篇:
一种学生乐意训练、老师乐意批改的作文方法(论坛精华帖)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