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3568  
标签:教学论文
优化内容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网友来稿)


周口市第九初级中学  张振海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大容量、高速度和好效果三者的统一。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入手。本文拟就教学内容系统和方法系统的部分要素的优化进行探讨。

  一、采用“变序型”课堂结构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程序是: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初步巩固——课后作业。这是一种线型、封闭性的教学结构,它的高耗和低效是人所共知的。“变序型”课堂教学结构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反常规地处理课堂教学节奏,重新编制教学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处理,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不是一大堆教学要点、教学环节或步骤的散漫的无序的罗列和堆叠,而是经过“艺术”地加工的“作品”。各个教学环节的铺垫、过渡、衔接、呼应都是经过教师的匠心独运的构思的。这种教学结构,缩短了学生阅读中自己认识、自己发现的过程,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再发现、再提高的效率。这种结构促使教师把大量工作转移到编制、传递知识信息和学生学法研究上来,使学生更快、更有效地学习掌握语文和认识事物的统一规律。应当强调的是,“变序型”课堂教学结构是一种非线形、开放型的教学结构,而不是一个固定的、僵死的模式。任何模式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创造者的个人特征,无视学生学识水平、年龄特征、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无视施教者性格、气质、文化修养和知识结构等诸方面的差异,有意猎奇,削足适履地照搬某种模式,肯定不是一种聪明的做法,也肯定无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与其无所适从,不如独辟蹊径。

  例如,我在讲鲁迅〈社戏〉一文时,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那夜”的豆其实不过是普通的罗汉豆;“那夜”的戏也并不精彩,作者为何在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然后引导学生返顾全文,深入探究。教师点拨:平桥村既偏又小,“我”为何视之为乐土?其乐有三:人情乐、景物乐、童趣乐。沿着“三乐”的思路,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有关词句、文段,点导结合,使学生悟出:作者怀念少年时代的生活,眷恋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情谊,向往摆脱封建束缚的自由快乐,而这便是小说的主旨所在。

  这种结构不仅使学生自始至终在浓郁的学习兴趣和探求问题的欲望中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加快了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双向信息交流、反馈的速度,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

  二、深入细致的教学信息处理

  这是最能体现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对信息的筛选:优化教学的内容,“面面俱到”往往百事不成。要善于对信息进行细致的过滤,大胆合理地取舍。以保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二)对信息的加工:教师的讲述、提问和指导学生的作业、练习,力争把繁复的变为简单的,将抽象的变为具体的,将理论的变为形象的,以分散信息的难度,亦即对信息进行“膨化”,便于在短时间内获得教多信息,提高接受信息的效率。

 (三)对信息的编排:讲求信息的序列,对“膨化”过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以便有系统、有控制地输出信息。

  三、精心设计导入语

  教师上课开始讲述的一席话,必须精要,简明,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形成一种势能和张力,具有引人入胜的作用。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了解这堂课讲什么,目的是什么,从而开动思想机器。它能对整堂课定好基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的作用。常见的有悬念式导语、趣味式导语、直转式导语、情境式导语等等。下面是我为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设计的导入语: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名作《雅典的泰门》中,主人公泰门有这么一段独白:‘金子!黄色闪光、宝贵的金子……只这么一点点,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是作者借泰门之口发出的对资本主义金钱社会的愤怒控诉。同学们,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金钱究竟

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学完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会有更清晰、更丰富、更深刻的认识。”

  四、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

  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信,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教学检测的手段。提问的巧妙或笨拙,体现着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怎样提问是大有学问的。要运用好提问,应当注意这样几点:

  (一)提问要有计划性:一堂课要提问几个问题,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精心的构思。问题不可太多,提问频率不能太快。

  (二)提问要有启发性:提问要促进学生思考,要减少或避免走过场的应答式提问——简单地问“对不对”,“好不好”,然后是异口同声的回答“对”或“不对”,“好”或“不好”。这种应答式的提问,思维的含量很少,表面热闹,价值不大。

  (三)提问要有顺序性: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要胸有成竹,精心筹划。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教师思路明晰,也对学生思维起着潜在的导向作用。

  (四)提问要难易适度: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过浅,以免走过场;又不可过难,以防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把大的、难的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以减小每次提问的难

度,减小提问之间的坡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五)提问方法灵活:讲究“曲问”。可形散神聚,可层层递进,可旁敲侧击,可类比对照等等。

  (六)问题要具有可粘接性或可延伸性,如此才能环环相扣,步步相连,对整个教学起着榫接和钩连作用,给人以一气呵成,浑然一体,酣畅淋漓,回味无穷的美感。

  五、教学信息传递的优化

  (一)提高教学语言的有效信息量

  教学语言是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要提高教学语言的有效信息量,必须做到:


展开全文阅读
1、语音、词汇、语法合乎规范。教师应该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授课。

2、尽可能减少无用(无效)信息、多余信息,如罗嗦重复、口头禅、“嗯嗯”、“啊啊”、“这个这个”等等,以免加重学生的听觉负担,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信息的多种传递媒体相互配合

  教学信息的传递媒体及其传递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以言语方式传递,也可以以非言语方式传递。以言语方式传递,可以用作用于听觉的有声语言,也可以用作用于视觉的文字符号。以非言语方式传递,可以由教师本身的仪表服饰、动作体态、面部

表情以及眼神等生动直观的传媒来传达信息,也可以用教学双方的人际距离来传达有关信息,还可以用分别有不同用途的教具,如实物模型、挂图、幻灯、录音、录象以及电子计算机等来传达教学信息。教学中应充分调动不同的传递媒体,相互协调,有机配合,全方位地作用于学生的全部感官,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这比单纯用有声语言作用于学生的听觉来传达信息更全方位、立体化。可以使教学生动活泼,提高传递效率。

  六、利用情感因素感染学生

  语文教材中大量文章饱含着浓厚的感情。作家创作,总是带着感情观察生活、孕育主题,布局谋篇,抒写笔端,直至完全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教学中要发掘教材健康、积极的情感因素,借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教师要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创设情境,形成与教学内容相谐调的情绪气氛,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变作品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从而“触景生情”,学习理解课文,受到深刻的教育和感染。请看笔者为朱自清散文《春》一文所作的两处情境教学设计:

  美读课文之前,告诉学生要调动所有的感官,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去感受美丽的可爱的春天。

  美读“春草图”之后,教师深情地说:多么可爱的小草啊!因为有了它,大地便有了无穷的魅力,让人总想去亲近它。想象一下,你躺在柔软如茵的草丛

里,小草叶也许会像孩子的小手似的,轻抚你的脸颊,让你有种怪痒痒的感觉。你随手摘下一片草叶,放在嘴里咬着,呼吸着大地母亲清新的气息,感受大地母亲有力的脉搏,这是何等的惬意呀!

  美读“春花图”之后,教师动情地吟诵:闭上眼睛,想象春花图:你漫步在花丛中,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密密匝匝地开满了桃花、杏花、梨花。红的像火一样热烈,粉的像霞一样绚烂,白的像雪一样纯洁无瑕。脚下的野花更是五彩缤纷,开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泼泼洒洒。一阵轻风吹来,野花们轻轻摇曳着,象在调皮地眨着眼睛。所有的花都开得那么投入、那么奔放,好象拼出了自己积聚了一年的精华,来尽情展示自己的丰姿;花香沁人心脾,引来了蜜蜂,招来了蝴蝶,它们上下翻飞,翩翩起舞,忙忙碌碌,热闹非凡。走出花丛,你衣服上似乎还沾有花的余香……

  七、灵活有效的课堂调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要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言语、行为。

  (一)教师应讲究讲的艺术

  必须使用教学语言,即经过筛选、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简练而又周密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要音色优美、语调丰富;要富有感情色彩;要有鲜明而多变的节奏,注意抑扬、快慢、顿挫,变化有

致。

  (二)发挥教育机智

  教学过程是一个控制系统,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素质、情感特征等是各不相同的,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特殊的、意外的情况。为了保证教学不受干扰,就需要善于应变,进行果断、妥善的处理。对教学中的突发事故,教师首先要做到沉着冷静,处变不惊。一方面要防止事态扩大,另一方面又要迅速地运用有效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使之按照原定的计划继续进行。

  (三)语言反馈控制

  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总是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讲课,讲课失误可以从正常的反馈信息(学生的发言、眼神等)得到纠正,所以教师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如不顾学生反应,墨守成规或照本宣科,就达不到控制目的。
  结论:现代系统论强调事物的结构原理,重视系统和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的辨证关系。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是置于系统之中的,没有系统,所谓的要素是孤立的、凌乱的和游离的,它们互相制约,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互为转化。要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语文教学理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对语文课堂教学系统的诸要素进行深入的细致的研究,根据自己的气

质和修养,对教学内容系统和教学方法系统的诸要素进行全面优化,拓宽思路,勇于创新,创造出有个人特色的实用的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语感论》         王尚文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课堂语言艺术》      刘显国主编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课堂提问的艺术》     刘显国主编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    陈毛美 郑蓉芳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实用语文教学词典》    罗大同主编      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全书》  刘以林等主编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作者邮箱: hengtangfengxu@163.com
标签:教学论文 优化内容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文言异读词(网友来稿)
下一篇: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后感(上)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