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3531  
标签:教学论文
人文为本 开放课堂——语文教学模式探究(网友来稿)


山东淄博临淄敬仲一中  史永明 邮箱:zblzjzyzjksh@163.com

    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决不是单纯地记忆几个字词,生硬的背诵几位作家的生平;干瘪地背诵几篇课文,应付几次考试,语文又是一门极具人文色彩的实践性学科,语言的分析能力与语言的运用能力有联系,但又有本质的不同,当前,大多语文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忽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虽暂时有利于语文考试,但却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写作、讲话需要一定的技巧,但能熟练背诵这些技巧并不一定能写出优秀的文章、讲出动听的话语。所以,语言能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语言运用能力上,而不是精讲多练阅读理解题,尽管考试在当前乃至今后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照样能让学生考好试,而且分数往往高出机械训练的学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不少教师提出“阅读”,这是十分正确的,“语言运用能力是靠学习主体通过语言实践‘练’出来的,而不是靠烦琐分析‘听’出来的。”  但是,我们又不能忘记语言只是载体,再好的语言没有充实的内容依然没有什么意义。所以,语文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之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的人文学科,它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汲取充盈的人文精气、滋养自己的精神家园。语文教学必须突出‘人本’,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到底什么是“人本”、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何教学?我们口头讲的不少,但却往往不甚了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认为:1、从学生角度来看,成长与发展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倾向,其中,自我的充分发挥和实现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每个人都并不是被动的受到环境的制约,而是具有主动性、创造性,能对自己的未来作出能动的选择。2、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不要作督察,而要扮演好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的角色;不要框束学生,更不要将知识强加给学生,而要积极创造最佳条件,促使每个学生达到他所能及的最佳状态,帮助个体发现与真正的自我更相协调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营造促进学习和成长的气氛。3、从教育的价值取向来看,人们期望教育尽可能既有助于自我实现和个人的安宁、和谐及精神健康,也有助于社会化的发展进步,重点在于更多地帮助他人(学生)有目的地、热情地生活,实现自我发展。达到内心和谐,而不是只强调灌输某种欲望,将他人雕刻成固定的模式、形象。

    这便需要语文教师与学生对所学知识作横向的拓展、纵向的延伸(在拓展与延伸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学习的方法);将课堂开放,让学生“返璞归真”。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帮助学生的自我充分发挥和实现为要旨;教师必须积极创设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氛围,让语文融化他们的身心中,化作他们生命中的一泓请泉,陪伴一生、滋润其一生。既然应该这样,我们就应不但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优秀的语文学习经验的和方法,而且,更应该教给学生利用当代的新技术、新方法来学习语文。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如雨后春笋,我们不应该只是把它当作技术来学习,更应该当作工具来应用;不但我们做教师的会应用,而且,让我们的学生会应用。语文素质的培养如果有了教师的先进思想与理念,再添加上信息技术只翅膀定将高歌远翔。这样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联系实际,开放课堂,人文为本,建立了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的语文素质。

    一、横向拓展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有了“教案”,大多教师的思想便被束缚住了,备课变成了照抄教案,应付检查,知识变成了僵硬的教条,让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这样,恶性循环,教学走进了死胡同,教师与学生在无穷尽的时间与汗水中拼搏、挣扎,根本谈不上能力的培养。这便需要拓展与延伸,扩大阅读面,尤其是教学重要的作家、作品时。如教学鲁迅的小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至少拓展以下内容:1、鲁迅的生平2、鲁迅的重要文学作品3、中学阶段要学习的鲁迅的文章4鲁迅同时期的重点作家,(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学科间的拓展,如再查阅鲁迅当时的历史、文艺发展,因为文史是不分的,笔者认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整合将是今后教学的主流)以下体裁的课文重点拓展:1、诗歌2、小说3、戏剧4、散文5时文。横向拓展内容至少包括1、作家本人同时期的作品(名称及内容) 2、同时期其他作家的作品3、同时期的历史背景事件。方法途径包括:1、教师点拨、引导2、教师推荐、学生查找3、教师收集、学生利用4、师生共同查阅、搜集资料。同时,至少要做到1、阅读上述作品(有重点)2、作摘抄笔记3、分析评价或赏析模仿。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阅读量,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认识丰富的优秀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感悟作家的崇高思想……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指导,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分析运用能力以及人文素养有一个稳步充实的提高。

    二、纵向延伸

纵向延伸是指对同题材、同体裁不同时期的作品、作家生平进行有重点的阅读、赏析、分析评价。如教学曹雪芹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便一定涉四大名著,联系我国小说的发展历史,一定讲述〈〈红楼梦〉〉的大体故事情节,当然,最好是学生能阅读〈〈红楼梦〉〉。在此,不展开赘述。

    纵向联系延伸的内容至少要做到1、作者本人生平2、作者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品3、历史上同类型不同时期作家的作品。方法与途径同横向拓展。当然,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的内容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理解水平。

    拓展、延伸资料的查阅教师可以单独查找然后补充给学生(信息技术条件不允许时),但最好是师生利用网络、图书等共同查找、阅读。这样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其主体地位。这其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尤其重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和强化者,这样,学生便变成了学习的主体,由装知识的容器变为知识的探究者,既丰富了语文知识,又提高了人文素养,并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积累知识的习惯。


展开全文阅读
    三、建立开放性课堂  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

开放课堂是学生有指导的了解社会、提高认识的重要途径。综观有名作家的优秀作品,都体现了作家对社会深刻认识和理解, 语文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决离不开学生丰富的社会生活积累,现代的学生家庭生活封闭,学校生活又过于严谨,几乎谈不上了解社会,当然,这不是语文教师的责任,但学习语文却决不能缺少社会生活。如作让学生作调查报告、参加劳动实践、作小生意,这决非泛泛而论,笔者所教的一届学生,笔者带曾领他们种过4分地的大蒜,一半买掉,收入作班费,另一半腌起来,每当阴雨天学生不能回家时吃,学生感受了收获的幸福;曾让学生暑假里买过冰糕,学生真正理解了每一分钱的来之不易;曾发动学生对农民的收支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报告,学生深切的认识了父母的疾苦……等等。这样的切实可行的活动由教师组织,或与学生一起完成,或由学生单独完成;或利用语文课堂进行,或利用课外活动、假期完成,比起让学生关在教室里重复抄写生字词、死记硬背练习题答案来,岂不强之百倍?语文教师要敢于将课堂开放,改变原来的单一模式,尤其要还学生以生活中学语文的自由,要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生活中学语文。生动丰富的生活积累一定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写作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师不要口口声声说上述内容不是语文教师的责任,试问,这样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没有巨大好处呢?

    四、返璞归真  感悟大自然魅力

  语文教师的开放性在于敢于将学生放归自然,在于让学生感悟变化万千的大自然,去感悟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山川河流、花鸟虫鱼……,让学生融入大自然,将课堂建到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花草虫鱼、四季河川并不难,关键是教师的引导,因为学生往往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当前,不少教师与学生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将自己捆绑在课本与试卷上,整天累的晕头转向、焦头烂额,反而得不偿失,他们感到困惑,殊不知,这是完全违背了语文学习规律的,又怎么会有结果。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认为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课文的编排和一年四季的变化系统安排时间,让学生“返璞归真”,感悟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如:

    教学朱子清的《春》,可以放到春天(原人教版在第一学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可同时组织一次春游,一边踏青、赏花、 赏绿 、感受明媚的春光,以便讲述《春》,让学生身临处境的感悟〈〈春〉〉一文的语言美、景色美……等等,再如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完全利用雪天来讲……无须赘述。除此,还可以根据教材与生活实际,组织安排诸多活动,如春游;夏季游泳;秋天帮父母收获庄稼,感受收获的幸福,欣赏田园风光的美好,体验成功的欣喜;冬天组织与打雪仗、堆雪人、滑冰、长跑锻炼……

这种课堂形式与这些活动语文教师完全有能力组织,不必整天怨天尤人,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这种思想理念与奉献精神。

    以上做法的目的,主要使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 与阅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人文修养,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中学语文课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它不仅应教给学生课本知识,还更应借助语文的文学性让学生能灵活、自如的运用祖国语言,给学生更多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人文教育虽然不等于语文教育,但语文教育决不能忽略人文教育,可以说,语文在人文教育中占有相当特殊甚至是核心的地位,因为语文的文学性对青少年更富有感染力,青少年又是人一生中受教育最关键的时期,人文教育落实到中学语文教育中,就是指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在青少年时期一定要为对真善美的追求打下底子,这种教育是以后任何时期的教育所无法补偿的。人若缺少这种底子是会有问题的,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君不见,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要注重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味,注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些都洋溢着人文教育的色彩。只要语文教师本着“开放课堂、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语文能力(尤其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化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一定能使语文教育焕发生机,走上和谐发展的道路。

    让中学语文教育应该多一些人文教育吧!

(参考〈〈山东教育〉〉第五期〈〈横向拓展 纵向延伸〉〉一问。)

标签:教学论文 人文为本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生命的原生与本能的力量—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网友来稿)
下一篇: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中的误区辨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