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843
标签:
教学论文
谈养成教育工作的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教师中心稿)
作者: 阿牛 电子邮箱: lys_festlys@163.net
学校: 苏州新区一中
校园精神文化由校园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加以体现,是师生共享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文化传统、集体舆论及各种认同的文化意识。优良的校园精神文化离不开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所谓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中学生是思想敏感、行为可塑的知识性青少年群落。诸如语言文明、尊师敬长、孝顺父母、严律己,宽待人、重义轻财、爱惜粮食、公共活动有序排队、爱护公物、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等等基础性文明行为,本应当是中学生能够身体力行的,但是如今不少中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意识和行为减弱了。这种基础文明滞后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究其原因有来自社会来自生活的,更多的是属于教育自身。
如何进行养成教育,大家谈的也比较多,再加上我自己考虑的不多,我这里只想就我们在养成教育工作中的应注意的几个方面谈谈。
首先,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我们也应加强教育者的养成教育。能者为师,身正为范,如果教育者本身都不能或不注意自己的养成习惯,那这样的教育也许会失败,或者会给教育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减慢教育的速度。当然这个道理大家可以说都知道,但我认为最容易忽视。
其次,养成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养成教育应容许学生之间有差异性和特殊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社会的人,每个学生都应有五彩斑斓的个性。中国近十年来受日本团队精神的影响,在学校着装方面越来越强调统一化,原来一些小学只是星期一升国旗时要求穿校服,而有的学校现在却要求天天穿,说是为了使学生有集体主义精神,并更热爱学校,却没想到对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压制。团队精神或者叫集体主义精神并不表现在服装上而是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主面。在中国学校来了外国客人,很少会有许多学生涌上去,在镜头面前自如地表现自己,通常比较拘紧。传统文化一代一代地沉淀造就了中国人内向、隐忍,“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谆谆古训扼杀了中国人的创造性。
另外,养成教育应注意贴近求实,注意教育的实践性和知行的统一性。德育工作中,存在着“假、大、空”的反科学现象,空泛的讲道理,举一些陈旧的事例,只会使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对德育工作产生反感对抗的情绪。说教不是教育,规定和惩罚也代替不了教育。说一万句空话,不如干一件实事。在实践中,使学生养成知行的统一。
最后,养成教育离不开创新的德育观。树立现代德育观,是关于“德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树立开放性的德育观。即学校德育工作要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结合,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要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寓德育于丰富多彩的大课堂之中;要把弘扬我国优良传统与批判吸收国际理论宝库中未来学思想的精华相结合,寓德育于国情教育之中。知识经济时代是开放性时代,全球化、国际化网络的形成日臻完善,知识共享,信息并存。德育要注入时代特色,体现创新精神。
总之,要认真地抓好养成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圈,为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刘以胜于2002.4.3
标签:
教学论文
谈养成教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不能忽视情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网友来稿)
下一篇:
调动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兴趣的思考与实践(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