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总结
阅读:607  
标签:教学总结
总结经验 继续改革小学语文教材
  

天津师范大学 田本娜
  教学改革,首先是课程和教材的改革。如同演戏,首先要有一个好剧本,才能出好戏;任何一门学科,能有一套好教材,才能为教学改革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一套好的小学语文课本,关系着一代新人的成长,关系着民族语言的发展,更关系到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我们即将进入21世纪,编辑一套新语文课本,是时代的需要,是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要编出一套高水平的小学语文课本,首先要总结50年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宝贵经验。

  新时期以来,我们制订了三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了两套小学语文课本(由国家统一编写的)——1977年开始编写的一套小学语文课本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本。这两套教材与文革前编写的语文课本相比提高了科学性,到目前,使用已近20年,取得了巨大成绩。

  1977年开始编写的统编教材,总结了历史经验,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识字教材吸取了我国传统的汉字、汉语教学经验,体现了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突出了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识字量定为3000个常用字,前三年完成大部分。吸取了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教改实验的经验,编写了各种归类形式的识字方法,注意让学生掌握汉字构字规律和识字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同时注意了识字和发展语言的关系,安排了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学文,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重视汉语拼音教学,特别注重发挥汉语拼音在识字教学中的辅助作用。(2)阅读教材贯彻了文道统一、读写结合的思想。选材以名家名篇为主,既重视语言的规范性,又重视思想性。尤其在教材组织上有了很大突破,改革了以思想教育内容组织单元的方法,而是根据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纲目及由易到难的次第,设重点训练项目,课文按语文训练项目组元;一组教材设三类课文(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基本围绕一个读写训练点。并编入了《习作例文》和《读写例话》,加强了单元后的基础训练。这样组织阅读教材有如下好处:①力图体现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结构,以提高语文教学的科学性;②教学目标明确,有利于教师操作和学生学习;③三类课文教学符合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认知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④体现读写结合,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这套教材,基本体现了叶圣陶语文教材编写思想,在新时期起到了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导向作用。

  随着国内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持续发展,国家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1992年国家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依据新教学大纲,在原教材基础上,又编写出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本。新课本突出了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语文素质;加强了听、说、读、写训练,尤其强调了语言文字训练,从小练好语文基本功。(1)识字教材。加强了汉语拼音教学,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识字方法。一年级侧重于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文;二年级增加了集中归类识字,归类识字和学词、学句结合,编写了字、词、句连读。这样既体现了汉字规律,又符合儿童初学汉字特点,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将学字、学文结合起来,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只是识字量略少了些。(2)阅读教材。在选文上很重视语言规范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仍以名家名篇为主,选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同时,还增加了许多新课文,删掉了一些内容陈旧的课文。在教材组织上仍以语文基本知识和语文能力系列组元。训练目标更加具体。从第五册开始渗透了一定的读词、读句、读段方法;第六册开始根据训练重点,安排了《读写例话》和每组课文前的导读,以体现读写方法的指导,意在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3)加强了听、说、读、写训练,从第五册开始每个单元后的基础训练,都设听话、说话、阅读、作文训练,尤其在作文上有了明确要求,体现了读写结合。总之,从教材组织上提高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方法指导。

  如果说前一套教材更多地体现了叶圣陶的语文教材思想,那么,后一套教材在继承前一套教材的基础上,又渗透了一定的现代教学论的思想,突出了听、说、读、写方法的指导。这两套教材有以下共同特点:

  1.依据汉字、汉语特点和儿童学习汉字汉语的基本规律

  要学好汉语文首先要学好汉字。低年级体现了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虽然后一套教材识字量少了些,但低年级仍完成一半的识字量。小学生学语文主要训练语感,适当给予方法指导,这在选文和组织阅读教材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课文图文并茂,适合小学生阅读。

  2.体现了小学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文道统一

  教材在选文上既重视语言的规范、优美,又很重视思想性、教育性、情感性。在练习中,加强了语言文字训练,规范了听、说、读、写训练;在读写训练中突出了真情实感的表达。

  3.突出了读写结合

  每篇课文都是读写例文,每课后都有读写练习。设《读写例话》,从读中学写。基础训练中又有依读写训练重点而设计的读书、作文训练,读写结合密切。

  总之,这两套教材,在实现小学语文教材科学化上前进了一大步。



  20年来,我们在小学语文教材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面对21世纪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挑战,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怎样才能发挥更大的育人作用?小学语文教材建设还有哪些差距?当前使用的小学语文课本还存在哪些不足?这些都是我们编写新教材时,应首先思考的问题。

  编写新小学语文课本,首先要继承前两套教材的丰富的、成功的经验;其次,要吸取全国各地所编教材的优点。同时,还要根据汉字、汉语的特点以及儿童学习汉字、汉语的规律,进一步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识字和阅读、作文的关系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了字才能读书、作文。要阅读汉字读物,要用汉字来表达思想感情,就必须学好汉字,识字多了才能顺利地读书、作文。识字并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然而却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必要手段。这就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必须以识字为重点的根本理由。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解决得并不理想。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本,在落实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上,尚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识字量少(2500),影响了提早大量阅读。


展开全文阅读
  低年级在贯彻识字教学为重点上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1)识字量要适当。低了影响读书、作文,高了也没必要。我认为小学阶段识字总量以3000~3500常用字为宜;四会字(相对讲)达到2500~3000字,认读字达到3000~3500字。低年级掌握1500~2500字较适当,最好不低于3000常用字,因为常用汉字约在3000字左右。汉语主要靠汉字的二次构词,只有先教会儿童掌握用以构词的3000多单字,才便于儿童掌握大量词汇,发展语言。所以,识字教学最好在一段时间内较集中地完成。当然要集中完成的不只是识字,以识字为主,还要学词、学句、学文,才能巩固识字。

  (2)选字要科学。所谓科学,就是要选高频字、次高频字,还要选择儿童口语中的常用字。

  (3)识字方法要科学。识字量高,方法不当会影响教学效果。识字方法很多,指导思想应以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相结合为宜;集中识字为主,适当分散识字。不论集中或分散识字,都要体现汉字构字规律。

 2.文与道的关系

  文与道自古统一,故有“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以贯道”之说。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也体现了“文道统一”的思想,既重视了思想内容的科学性、教育性,又重视了语言的规范性、生动性。但时代在不断发展,思想在不断变化,从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上来衡量选文,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1)在思想内容方面。

要着重进行(1)爱国主义教育;(2)伦理道德教育;(3)绿色教育。用爱国主义及“三个面向”的思想衡量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有的思想内容就显得与时代不太合拍。如从第五至第十册,反映革命战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文章共三十余篇,占课文总数的20%以上。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不能少,但同类内容是否可以减少?如关于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就有四篇——《再见了,亲人》《一个苹果》《我的战友邱少云》《黄继光》,其实有一两篇就可以了。又如赞颂革命领袖的文章很必要,教育学生学习革命领袖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英勇奋斗,保卫和建设祖国的革命精神。但也不能太多,现行教材反映同一位革命领袖的课文就有三四篇,其实,有一两篇也就够了。有些反映革命领导人事迹或革命战争事迹的文章很感人,可以作为课外阅读教材或思想品德课教材。

  与此同时,我认为教材可以相对地增加一些反映人文性、伦理道德和现代意识方面的内容。教育学生要从小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爱人类;要讲礼貌、讲诚实、讲友情、讲和平;要树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正直、勇敢的爱国精神;要树立刻苦学习,永远奋进,勤劳创造,不断创新的意识,奠定做一名21世纪中国人的思想品德基础。

  教材还可适当增加一些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我国历史悠久,要使我们的后代人人懂得祖国的历史发展,就要从小学习祖国的传统文化。文史不分,可以在语文中选编一些反映传统文化故事的课文。我国古代散文故事很丰富,如“名物掌故”“人物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很多。现行教材选了,但量少了些。高年级最好选文言原文,可以背诵。这样既能学文,又可以学习人文道德,为初高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学古诗也非常必要,现行教材选古诗量少,从第五至第十册共选26首,其实再增加一半也不为多。古诗易读、易背,利用儿童记忆力强的优势,多读、多背些古诗,不但符合儿童的兴趣特点,还能为以后学习语文和传统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主张让小学生背读古诗文并不是要培养诗人或学作文言文,而是要从古诗文中获得文化熏陶,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文化。从理解上讲,要以现代意识去阐释。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传统的文化内涵,也必须在有着当代意识的当代教师的重新阐释下,才能保持隽永的文学魅力和真正的现实意义。当然,我不赞成死记硬背,也不赞成厚古薄今。

  我们已进入21世纪。21世纪人类最关切的问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要从对儿童进行“绿色教育”,使他们爱护地球,保护环境。从小做起,长大才能做一名善于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建设者。因此在语文选材中应有适当相应的篇目,渗透“绿色教育”。

  (2)在语言形式方面。

尽管思想内容很好,如若语言表达不精彩,也不能选作语文教材。不论是散文、故事或诗歌,必须选语言流畅优美、思想积极健康的。选文语言要规范、优美,要以名家名篇为主,要具有文学性。现行小学语文教材,虽然也选了名家名篇,但还显不足。似可增选一些反映儿童情趣的名家名篇,删减一些文学性不强的篇章。学语言靠积累,我们提供学生积累的语言应是精品。名家名篇语言规范、优美、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学生背诵、记忆、学习、效仿。鲁迅曾讲过:“凡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都说明着应该怎样写。”所以,读名家名篇不但可以积累精粹的语言,而且可以从作者如何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文章构思、立意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学到文章写法。凡名篇皆是文思兼优的,学生在语言汲取中,经过潜移默化,还会受到思想、情感陶冶。凡名篇一般内容深邃,词句精湛,有一定深度和难度,恰是这样的文章,学生读起来才会感到有味道、喜品赏,易调动起学生品读文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会像喝白水那样淡而无味。所以,对名家名篇最好不要修改。

 3.语感和语言规律的关系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语言感受,不太重视语言规律指导。如“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做诗也会吟”“熟读成章”“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都是传统语文学习的宝贵经验。这种用多读、多写、重语言积累的方法其实也可称之为语感教学法。但这种方法费时间较多,正如鲁迅所说,能用这种方法学出来的人不多。即使少数人能学出来,也是在“一条暗胡同”里任你摸索,而且要经过“年深月久之后”,才能摸索出一点方法来。所以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听、说、读、写能力,既要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有直接感受语言的实践,积累语言,还要把前人摸索到的语言规律、读写方法教给学生。也就是说,一要多读、多写,二要有针对性的读写指导。正如叶圣陶曾经说过,从前人读书,多数不注重内容和理法的讨究,单在吟诵上下功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讨究上比从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功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已。这又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唯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对小学生而言,要以语感学习为基础,以多读积累为主,适当进行语言规律和读写方法的指导。

  现行小学语文课本,在批判吸取语感教学基础上,加强了听、说、读、写的指导练习,这是正确的、进步的。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对诵读又有所忽视,忽视了语言的积累。究其原因,除了考试不考背诵、默写、朗读项目外,从教材看,一是教材选文适合学生朗读、背诵的篇目少;二是读写训练的项目过多,训练项目多了,反而使一些语文基本能力因练习不够而掌握不牢固。因此,建议选文要注意短小精悍,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背诵、值得背诵。加强语感训练和语言积累,适当减少些读写训练项目。训练项目要精,要反复练习,牢固掌握。现在有一种看法,过于强调语言积累,忽视语言规律和方法指导。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切不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要体现以语感为基础,以语言规律为指导的原理,必须处理好精读积累、方法指导、大量阅读三者的关系。最好分三类教材:

  (1)精读篇。这类教材在语言表达上是规范的、优美的、有特色的,短小精悍、琅琅上口。这类教材靠语感教学,多读、熟读、背诵。同时,要求从语言表达特点上、从作者思想情感表达上细读、深读,使学生感悟到文章的审美价值,从而积累语言,自然悟出读写方法。这类教材包括古诗文和现代文。每册有10~15篇就可以。如果小学生能背诵百篇文章,就很可观了。


展开余文
  (2)方法指导篇。这类教材主要是配合重点训练项目选择例文,目的是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和方法,训练语文能力。选文要比较准确地体现训练要点。根据每册书的读写训练点确定篇数,一个训练点最好要有3~5篇的练习巩固。

 (3)略读篇。主要靠学生自读,不要求背诵,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拓展知识,活跃思维,这也是语言的积累。这类教材选文量可大些,可占30~40篇。

  以上三类教材是互相结合的,但又各有侧重。不能机械地将三类课文分开。语文教材的选文,每一篇都应是综合的,都包含了字、词、句、段、篇基础知识因素,都可以训练听、说、读、写能力。有时为了完成某一教学目标,可以侧重某项知识因素或某项能力训练,侧重某一方面,并不是不要其他。三类教材的总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4 .读与写的关系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读写结合应以读为主。读是写的基础,读中学写,读后练写。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是体现读写结合的,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语文教材中体现读写结合,除选文要求名家名篇、语言思想兼优外,在课后练习中要体现读写结合。

(1)练习要体现语言规律指导。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规律指导,主要是句法指导,从句法研究用字、组词、造句,到中高年级可略有章法指导。如语法知识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已有所渗透,但没有明确提。我认为像名词、动词、代词、介词、连词等名称可以直接告诉学生,练习中再举例说明,不给定义。尤其是标点符号的练习,应在练习中系统体现出来。

  (2)练习要体现读书方法指导。练习主要练听、说、读、写能力。关于读写能力的训练,是否可按叶圣陶先生提出的精读法去训练。我将精读法分了四个层次:初读——细读——深读——熟读。是否可以根据这“四读”要求出练习题。如初读要求:理解生字、生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细读要求:理解全文词句,理解作者思路及文章层次,初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深读要求:对重点段落、重点词句进行深入理解,要从语言内涵上理解,从语言结构上理解,如句式、段式特点,从语言表达情感上去理解和欣赏,从读中学写;熟读要求:从语言巩固、运用上去训练,如熟读、背诵、复述、默写,以及仿写、创造性地练写等。出发点是练读,最后落实在积累及读写能力上。

  其实,以上所谈的四个关系,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所体现。我只是提出一些需要加强和调整的想法,供参考。
 
 

 

 

 

 

   

 

标签:教学总结 总结经验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关于创新教育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形成直觉 激发灵感 启发想象---写作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