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高考范文
阅读:3876
标签:
高考范文
高考作文,逼着考生说假话
K12评论:高考作文,逼着考生说假话
2002-07-10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晏扬
今年的全国高考作文是一题材料作文。材料的大意是,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了暴风雪,正当他寻求自救之时,却碰到了一个冻僵的人,他的心灵经过“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选择将这个冻僵的人救醒,最后两人双双脱险。作文提示中说,“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我不知道,如果考生在作文中说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遇到这种情况他会选择保全自我,或者考生讲述现实生活中“触动心灵”的选择时,并没有表达出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这样的作文会不会被判为“跑题”或中心思想错误?会不会因此得到很低的分数?恐怕会的,估计也没有多少考生敢这样写,因为作文的提示语已经很明确地告诉考生应该选择什么,因为选择一旦和“心灵”这等圣洁的字眼连在一起,考生们实际上就别无选择,不管内心是怎样想的,他们都只能乖乖地就范于命题者预设的主题和思路,用崇高、正义、勇敢、无私等冠冕堂皇的辞藻去抒写“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动人篇章。
实际上,即使是成年人面对这样生与死、为己与为人的非此即彼的道德考险,也很难作出果敢的选择,何况是18岁上下的高中毕业生?他们中间有多少人切身体验过“触动心灵”的选择?又有多少考生能写出真情实感来?我真的很同情考生们,本来高考的压力就非常大,现在又要他们在闷热的考场里,在短短的时间里化解道德难题,消除道德焦虑,作出“心灵的选择”,这简直是一种近乎残忍的苛求。在这种情况下,考生们唯一可选择的,就是编造虚假的道德故事,抒发虚伪的道德情感,表达虚夸的道德理想(况且,作文材料所举事例本身,就是一个虚假的且犯了逻辑和医学常识错误的道德故事)。为了高分,为了上大学,考生们不得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言不由衷的道德文章。我不能说考生们选择舍身取义是错误的,也不能说所有考生说的都是假话,但至少有相当多的考生不敢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就是问题所在。现在很多成年人写文章,喜欢“八股”样式,喜欢假、大、空,难道我们要把这种文风通过高考作文传授给年轻一代吗?
我们注意到,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全国卷)试题,都和伦理道德有关,无论是今年的“心灵的选择”还是去年的选择“诚信”,都是极其艰难的选择,都像是在借高考作文“考验”学生的道德水准,让考生陷入虚拟的道德困境之中。实际上,作文考试就是作文考试,它首要的任务是考察考生的文字组织能力,作文考试不是政治考试,更不是道德测验。即使政治考试和道德考试,也只能考察一名考生对于书本上的政治知识和道德知识掌握得如何,没有任何一种考试能准确测量一个人实际道德水准的高低。明明知道考生们的真实想法及实际道德水准与预设的作文主题有差距,却硬要“拔苗助长”地设置一些连成年人都回答不了的道德试题去“考验”学生,何苦来哉!这不是逼着考生们说假话嘛!但愿今后的高考作文能回复“言为心声”的本来面目,让考生们真正有话可说,让他们的心灵真正获得自由翱翔的空间。
标签:
高考范文
高考作文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古文和作文网上就有 高考试题泄露了?
下一篇:
教师需要的是尊重不是监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