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作文指导
阅读:1585
标签:
作文指导
什么是中学生作文:我们的作文经历
中国青年报 2002-07-18 空军武汉少年军校 魏蓝
下面要谈的一些东西,是我和我的同伴十年来共同经历过的。不华丽,却绝对真实,是莘莘学子们的一点点经验,也是当今作文教学中的一种悲哀。
小学
那时写的是标准的模式化作文,很简单,然而至今记忆犹新。比如写眼睛,大了吧,就是水汪汪的,如葡萄,如黑珍珠;小了呢?就小而有神,倘若哪个大好人长了一对儿三角眼儿,可爱的我们便会不辞辛苦地在文章中数次为其整容,称之为“慈眉善目”。然而,这种善意的修改却往往苦了老师,动不动就被几个“没良心”的小孩子给写死了,且每回都是同一个pose———死在讲台上。最后,天下的老师都被写没了,也不会有人再这么写了。
后来讲排比,于是哪篇文章都用排比,比如《大扫除》:“有的扫地,有的擦地,有的换水,有的擦玻璃……大家干得热火朝天,终于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可所有人都这么写又如何拉开档次呢?那就得来点儿邪乎的,比如“地板被蹭得像玻璃,玻璃被擦得如空气”。再不就是《扫雪》(这篇作文北方的孩子都写过),“早上醒来,发现窗外鹅毛般的大雪正纷纷扬扬地下着,地上、屋顶上、烟囱上……全都变白了。”倘那时有人能够用上“银装素裹”这个词儿,定然就是“文豪”了。然而读罢此文往窗外一看,天不是晴着吗?哪儿下雪了?这帮小孩儿,竟瞎编!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念小学时也编了不少那样的文章,还赚了N多枚小红花。那时常常要被迫记日记,而日记的内容须经老师审阅,于是不光骗别人,连自己也骗,成天在日记里唱高调:“今儿要好好学习,明儿要天天向上,后天就投身四化……”刚8岁就把80岁的工作构想出来了。
初中
初中阶段的文章跟小学不是一个层次,学的东西多了,不难从中发现一些好的词藻,于是班上便一窝蜂或几窝蜂地运用起来。结果在不同人的笔下出现了同样“清幽迷人”的春夜、夏夜、秋夜和冬夜。
若写某人如及时雨一般,就要说这人是“雪中炭”、“雨中伞”却绝不肯把这人形容成“饥饿中的窝头”、“寒冷中的煤球”。
写同窗情,必须发生一场误会,后来同伴搬家了,“我”发现自己误会了人家,追悔莫及、无奈哀叹:“茫茫人海,你可听到我忏悔的声音?”
每每作文课上,老师皱着眉选出几篇范文,一听开头就能通晓其经过及结尾,索然无味。这些都是模式造成的。观念亦是从小就形成的。这种观念的形成不仅来源于课堂,更源于各种方式的传媒,比如那个时代的电影:“受刑的准是好人,梳中分的绝对是汉奸;跳崖的都是英雄,健在的最多是立个功。”
几年前,也就是我读初中的时候,优秀的校园文学十分稀少,班上最盛行的是看《青年文摘》里的“青春风铃”专栏,里面讲的是新都市爱情传说,极另类而且美好,但往往没有结局或仅有个可悲的结局,让人读上去酸酸的,甚至落泪。读完不算,还时常想入非非,后来我就斗胆归之为:酸性文学。
再后来就是秦文君的《男生贾里》、郁秀的《花季雨季》以及后来的《17岁不哭》、《新来的班主任》、《红十字方队》的问世才总算给我们单调的课余文学增添了几分色彩,甚至一时深受启发、引来冲动,一口气写了几万字的小说,而后却再也写不下去了。现在回顾那时的旧作亦如作家们读我们的文章,显得很嫩。更重要的是:当时所写绝非心中所想,刻意造作、言不由衷,怎一个恶字了得!
高中
刚跳出火坑又跳进水坑,高中更可谓“文路艰辛”。但凡经历过中考的人多少了解评卷老师的口味儿,该用套话的地方照例去用,但跟别人重样了就必然会显得俗。于是略施花招:平不说平,说玻璃片儿,饺子皮儿;褶不说褶,说白菜心儿、核桃纹儿。拐弯儿抹角儿的文章一度备受青睐。
前几年炒得最火的当属新概念作文大赛,起初大伙都爱看,因为获奖的文章都比较转,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大赛才把当今青年的内心感受清晰地呈现出来,才使我们知道,原来作文也可以有序、有后记、有好多奇奇怪怪的格式及更多听上去“大逆不道”的语句。
然而,三届大赛过去了,对于获奖作品集,同学们似乎少了几分当初的爱不释手。至于原因,说不清楚,只觉得文章中出现得越来越多的是生殖器,仿佛生殖大全。第一次读到此类文章还能暗自钦佩作者的勇气,二次见到仍觉新鲜,可随着此类文章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不禁会有为求另类而故意瞎编之嫌。总觉着文风变痞了,却未见得出新,我想这也该算作一种误区吧。
身边有不少人连书都不想念了,一心想回家写书当少年作家,殊不知这市面上原本还有几本不错的东西出自少年之手,只是不幸被另一帮盲目出书的少年拖下水,冲淡了味道,让读者无心去花冤枉钱。
正在读高中的我们依然不时地冒出些新奇的想法,然而平时的作文练习却是诸如《不要当改革潮流中的别里科夫》、《陈奂生的五元钱》等。叫人一听题目就把脑筋切换到20世纪80年代,不是思路被堵得水泄不通,就是废话用得仿佛泉涌,哀哉!痛哉!
行文至此,记起编辑的两个问题:如何看待当今的作文教学?喜欢读怎样的文章?想必读了上文,两个问题的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标签:
作文指导
什么是中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推敲"推敲"(网友来稿)
下一篇:
作文满分不多 字写工整可拿印象分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