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686
标签:
教学论文
学习材料·时代创新灵魂动力
作者: 南村 - puzhengtang
一. 我们面临一个全新的时代
(一) 时代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突飞猛进也不是一个形容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事实证明:我们再也不能落后于时代。
1. 纵观人类文明,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发明在十六世纪有26项;在十七世纪有106项;十八世纪有156项;十九世纪有546项;二十世纪的前50年有961项;后50年有估计是过去几千年的总和。重大的发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呈几何级增长的态势。现代科技发明和牛顿时期相比,形式特点各有不同,效果也明显不一,它不是以个人,小规模的努力而能取得,而是要以集体,大规模的合作来获得。像美国著名的“曼哈顿计划”就有15万人参加,动用了全国三分之一的电力,花费了23亿美元;“阿波罗登月计划”也有500所大学参加,形成了现在的“大科学”态势。
2. 科技发明所投入的经费每年成倍增长。1973年全世界用于科学研究的经费共300亿,77年用了408亿,79年用了525亿,80年代用了600多亿,现在已经达到了几千亿。
3. 世界科技人员(指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数量也在成倍增长。50年代全世界共有100万科技人员,70年代有320万,80年代有500万。现在一个国家的科技人员就有800万。我国现有科技人员1200万,但整体素质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4. 科技成果层出不穷。法国人说:“现在的科技成果3年相当于本世纪的30年,相当于牛顿时期的300年,相当于石器时代的3000年”。的确如此。现在光是宇宙空间技术,运用的新科技就有12000件。以通讯为例:林肯遇刺后,英国等到12年后才知道,而阿波罗登月全世界只用了1.3秒就知道了。现在造一辆汽车只用3秒钟,造一架大屏幕彩电只要10秒钟。瑞士生产的电冰箱已完全不用电,而用氨水控制;电冰箱的概念受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挑战。
(二) 经济形态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知识经济是近几年新出现的名词。按一般的讲法,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与过去几个时代不一样。在农业经济时代,单人,家庭式的生产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工业经济的时代,一个工厂,企业以人数多而取胜。绝大多数的工厂,企业属劳动力密集型。今天,知识经济时代使企业的人事安排发生了巨大的质的变化,其主要表现在:
1. 劳动者操作的生产对象发生了变化。在以知识为主的信息时代,要求生产者能用较高的文化素质去操作机器,而不是单纯地用体力去操作生产的对象。
2. 由于知识产权代替了经济资本的垄断,企业要求生产者能更多地发明出新的产品,去垄断市场。现在没有知识产权就不能获得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导地位。这种经济形态要求生产者以脑力为主。而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是喜欢“老面孔,老样子,老办法”,显然这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江泽民说:全民族都要有创新意识。创新不是指科技人员的事,而是每个人的事。这每个人的事,其任务当然就落到了教师的身上。
3. 企业的生产工具以知识产品为主,它们以电脑,通信,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为特征。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信息产业。这些产业归纳到一点又是教育。其实教育也是一门新兴产业,若教育产业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受教育者不能适应时代潮流,那么其他产业的振兴便是一句空话。
4. 企业产品的名牌化,全球化,持续化需要强有力的知识作后盾,需要创新求异的思想。中国企业能做到产品的名牌化,全球化,持续化的不多,目前仅有春兰,海尔两家。而国外,以日本为例,打入中国市场的名牌就有几百个。
综上所述,这种经济的形成离不开创新这个灵魂。美国克莱斯汽车集团总裁曾说:“不创新,就死亡”。上海大众汽车是全国汽车行业中效益较好的单位之一。他们赢利的关键是“专利”,而专利的实现靠的头脑。马克思说:脑力劳动是高级的劳动,体力劳动是低级的劳动。但这观点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却受到了批判,而且这个不良影响现在还在左右着人们的头脑。
在世界著名的贝尔实验室里,创新是每个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他们认为:创新是企业生存的需要,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的生存。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时代的要求为教育的目标,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二. 创新是当代的主旋律。
美日两国是当代创新工作做得较好的国家,创新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他们科技力量的强大,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也表现在质量上。据联合国权威机构统计:在世界180多个国家每年的重大发明成果中,24个发达国家占了重大发明总成果的94.8%,其中美国一家占了40%,日本占30%,中国仅占1%。虽然美国的许多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或其他国籍的科学家发明的(在美国大学中,系主任以上的职务有三分之一是中国人担任的),但从中不难发现人才的重要。日本人口虽然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科技人员只有800万,但他们取得的创新能力却是中国的十倍。我们中国人并不笨,但缺少的是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学任务是什么?从中是否能有所启示呢?另外,中国大学的教育体制的确也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是属于接受型的,他们以课本为教条,以老师传授的知识为框架,思想上束缚太多。日本的大学生则属于进攻型,全球型,创新型的。
创新的意义对我们来说有五条:
1. 创新是发展的核心。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不管一个国家挂什么牌子,若经济没有发展总说明不了问题。“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尽管在当时书本上有讲得通的地方,但在实际操作中过程却使中国的经济到了面临崩溃的边缘。发展是新旧斗争的结果。新的理论,新的工具,新的成果无不是经过斗争而产生的。新旧是相对而言的。新,不是简单的重复。清人康有为说: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则腐;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这个定义说清了“新”的含义。新旧反映的两种发展的趋势,新陈代谢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规律。但创新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呈螺旋上升趋势,直至无穷。我们中国人大多喜欢做一件事后便停止,以此洋洋自得,喜欢固守传统,这种思想实在是要不得。
展开全文阅读
2. 创新是我们做任何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行行出状元”。而状元的特色便是他们具有创新意识,他们的工作有独到之处。郝建秀,包起帆的创新工作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可为一例。今天春兰集团的领导者有创新意识,他们便能走出国门,开发新品,抢占市场,目前拥有了几十亿的财富。他们不惜投资几百万元引进各国技术人才,投资几千万元发展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最终是赢得了市场;反看上海九十年代初期冰箱行业的“四大金刚”:上菱,双鹿,航天,水仙,由于决策者轻视对技术的投入,缺少创新意识目前四家“死”了三家,仅有的上菱一家也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到第七位。电视行业也是如此,目前只有二家生产,其产品在全国市场上销路不畅,占有量也不高。
3. 创新是人类最高级的增值资源。美国苹果电脑公司总裁在九十年代初期曾说:如果从开发地下资源来看,美国的表现是世界第一;但现在是开发脑力资源的时代,我们还只是发展中国家。开发脑力资源,日本第一。的确,日本非常重视脑力资源的开发,他们的具体做法是每个员工在生产过程中都要提合理化建议。日本巴斯达公司共有职员2000多人,但他们每年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人均竟有430条;他们认为一个合格的职工应是:做好本职工作+提合理化建议。而反观中国,我们搞提合理化建议,搞了30年(据说日本的合理化建议活动也是从中国学来的),但每年人均只有0.5条。上海做得最好的宝钢集团人均也只有2-3条,全国做得最好的企业只有9条,而且这些合理化建议的利用率极低。(我们只是习惯于数字的统计,形式上的工作,提合理化建议仅是活动的需要,而不是企业生产的需要)。格兰仕微波炉在全国有名,可这个企业创业只有五年。他们能够打败上海(有十年生产经验)的老大哥,稳据全国第一,靠的就是技术领先。他们的梁总经理说:我不满足于模仿制造,而是力求在学习他人的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创新。格兰仕创业五年,取得的专利就有50项。他们靠专利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原材料的消耗,从而降低了产品的价格,赢得了用户,赢得了市场,也赢得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4.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根本途经。企业要效益,而效益从哪里来?在市场。在目前国际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抢占市场份额尤其关键。抢占市场份额靠的是技术革新,知识更新。企业竞争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价格竞争,二是质量竞争。创新思想所围绕的就是如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上海华生电器是一个影响力很大的产品,可由于该企业忽略了产品更新换代,一意模仿他人的产品,总是走在市场的屁股后面,最终导致了企业的破产。(现在只剩下一个产品牌子还相当值钱)。反观苏州长城电扇厂,建厂初期只有20多人,但他们刻意创新,不断有新产品问世,到今天已发展到拥有2000多人,产品占了全国的半壁江山。可以说,上海华生电器企业的破产,是人为的决策错误,而决策错误错在缺少创新的意识和观念。
5. 创新是教育工作者的根本。目前,全国都很重视教育改革的问题。陈至立最近指出: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尤其要培养具有创新思想,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市教委也明确提出了教育改革的要求,即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创新教育,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大学生,都要有创新精神。国务院最近批准了跨世纪的教育振兴计划。计划中也提出了教育改革的五个“注重”:注重创新,注重创造,注重服务,注重求实,注重依法治教。把创新教育放在五个“注重”的首位,说明了党和国家对教育改革中创新教育的重视。
总之,创新是教育工作的灵魂。为什么说创新是教育工作的灵魂?第一:从理论上讲,所谓灵魂是指在事物发展中能起统率作用的因素,能起决定作用的东西,能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贯穿始终,它关系到事物的生死存亡。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若没有创新的思想,教育必然有一天会走想死胡同。教师不仅要有创新思想,要有创新行动,也要教育学生有创新思想,创新行动,但不是培养他们个个去当发明家,科学家;我们不能把思想论单纯地变成工具论。第二:创新和继承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但创新是这对矛盾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学科的特点,把传统的教法,学法与现代科学的需要联系起来,进行教学的不间断的再结合。“结合”,不是新旧教法学法的简单的累加,但综合的科学的累加的确是创造的一部分,好的结合便是创新。当然,第一次出现的才是创新,第二次出现的便是旧的。我们只有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出符合时代,学生需要的新的教法学法,这样才能使教育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让教育能真正成为一门产业,为祖国培养造就出一代又一代的具有较高素质的跨世纪的人才。 (K12)
标签:
教学论文
学习材料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给陈至立部长的公开信
下一篇:
湖南益阳一“刺头”老师被杀手枪杀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