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713  
标签:教学论文
运用兴趣教学法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的思考与实践
wangjiandong

       一、问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教师愁作文,学生怕作文,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实一直还在困扰着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我觉得,作文是在运用语言文字材料构筑“意向”工程,技巧不可缺少,兴趣更为重要,不能激活学生的兴趣,保证不了兴趣的恒常发展,就难以形成作文的良好的作文习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将受到制约,作文教学的效果也就谈不上理想了。为此,我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把改革作文命题和批改作为作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经过两年多的实验探索,初步矫正了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因素,循序渐进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兴趣教学的理论依据与指导思想 

    理论依据——

    1.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效果。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作文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2.语文教育学家对写作教学的论述: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教学“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等问题”,“创作最主要的是要充实生活,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吕叔湘先生说过,作文训练“要考虑怎样做收获大,而不致于弄得筋疲力竭”等观点,都提醒我们既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指导,又注意学生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怡情养趣,变“厌作”为“乐作”,以增强作文教学效果。

3.系统论和信息论的观点告诉我们:每个事物构成一个系统,并且从属于一个更大的系统。任何系统,只有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整个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即信息“输入一加工一输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同时系统的有机构成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作文兴趣的培养,就应该着眼于整体,通过信息反馈——矫正的逐步递进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指导思想——

    1.激发兴趣,启动学生写作的内驱力。体现现代教育的民主思想,开放意识,活跃学生的思维,从根子上改变学生“厌作”心理。

    2.着眼于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主动发展。落实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的要求,使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并能发挥特长,创造性地实践语文活动。

    3.加强训练,形成能力。要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根本目的,融听、说、读、写于一体,相互促进,全面发展。

4.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教学水平。将作文教学改革纳入语文教育发展的大系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在改革中实现创造价值。

                三、兴趣教学法的具体内容

(一) 从阅读着手,以读促写。

鲁迅在《给赖少其》信中说:“文章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多看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与方法的。”可见,阅读是培养、提高协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材中的阅读篇目可看作是学作文的最好的范例,优秀篇目教师要透讲畅讲,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其技法。这为理解阅读更多的作品,为构句成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于漪老师说“阅读是吸收,吸收越丰富,下笔才会越有神”,那么如何将阅读与下笔联系起来?我的做法是:重阅读课教学,拓宽阅读面,增大训练量。每周两堂阅读课单独开设,读的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实行专题阅读和自由阅读相结合,教师作适当的点拨。专题阅读,即读老师推荐的精品和帮助学生选定的材料;自由阅读,读学生搜集或征订的有益书刊,要求每生都要做好摘记、批注,并有重点地选择某些自己欲学写的文章作细心阅读。认真细读一遍后,分析、思考如下问题:1.它写的是什么(题材)?主旨或中心思想是什么?2.它先写什么、是怎么组织结构的(大体划分一下段落)?3.好在哪里(或自己应学习它的哪些长处)、有什么不足?然后以周记形式写出阅读感受。

    另外学校还设立了图书阅览室,图书由专人负责保管借阅。这样就使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积累了素材,又培养了能力,收到了以读促写之功效。

(二) 与活动结合,增加感性认识。

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爱表现自己,参与意识强。为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作文课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创设写作题材,让他们有东西可写,从而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鲁迅先生曾教导过:“必须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主要途径就是解放思想,开放作文教学,在活动中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开展活动时要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如课内的活动有: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趣味阅读等;课外的活动有:男女对阵的乒乓球赛、篮球赛,野炊,小范围的踏青,短距离的旅游,参观工厂(工场),校内外义务劳动等。实践证明,学生对这些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强,兴趣浓,积极性高。同时为他们提供了写作的题材,让他们有东西可写,从根本上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2000年3月,在校长室的大力支持下,由我发起,创办了浪花文学社,主办《浪花》班刊,为学生开辟了一块“百草丰茂”的实验园地。

    这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参与学习创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丰富了课内外听说读写的内容,也使学生能够尽情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逐渐养成了勤于思考,随时动笔,敢于创造的习惯,大大提高了语文能力。


展开全文阅读
  (三)切合实际的命题,让学生有话可说。

常言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命题是作文教学的起点环节,非常重要。学生私下经常议论:“我喜欢写这个题目”,“这题目不好写,我实在写不出东西来”。显而易见,学生对作文题目会产生“喜欢写”“不好写”等感觉,这是由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所决定的。数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自由度大的命题易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写作水平,好的命题,能顺畅地打开思维的闸门。命题内容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才有真情实感可言,否则只能是闭门造车,空洞无物,日积月累,学生怕作文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我们进行命题改革的主旨是贴近生活,缩短写作与生活的距离。

1.设计有趣的命题。有这样一个命题:《“1+1+1<3”的故事》。命题要求是:细细品味这道算是的内涵,据以联系生活实际,写一个富于理趣的故事,故事的实质与算式含义吻合。这道命题很有趣,趣在用算式命题,形式新颖少见,趣在用算式为故事内核,要扩展、显现算式含义,依此演绎人事,必然会意趣横溢。有一位学生演绎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非常生动,且内涵相当深刻。

2.提供有趣的材料。我曾提供了这么一则故事(材料):一个房间里有一个人和12只蚊子。12只蚊子咬一个人。12÷1=12。这个人觉得吃不消。他又去找一个人到这房间里来。12只蚊子咬两个人。它们分成了两队。12÷2=6。那人觉得比原先好受些。但还可以更好受一些。这两个人又找来第三个人。12÷3=4。好极了,再找第四个。12÷4=3。第五个人跑过来。12÷5=?大家叫第五个人别进来,因为这样一来蚊子不好分了。但第五个人硬要进来。响起“啪啪”两声。第五个人打死了两只蚊子。10÷5=2。OK,这下好了。大家正高兴,又听“啪啪”两声,第五个人又打死了两只蚊子。8÷5=?又不好分了。大家觉得第五个人老是添麻烦,就齐心合力把他赶走了。

    这个故事挺逗的,我就要学生据此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写一篇一事一议的文章来。不少同学都觉得有话好说,写起来得心应手。其中有一位同学写道:“第五个人破坏了他们平均分配的局面,遭受了他们的不公正待遇。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在赶走第五个人之前,第五个人已为他们打死了四只蚊子,为他们减轻了不少痛苦。这第五个人正如现实生活中的改革者,他们锐意进取,勇于革新,却又受到平均主义者的重重阻挠,于是改革也就一次又一次遭受失败。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正是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虽然推行了一段时期,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商鞅自己还落得个五马分尸的下场。还有王安石变法、梁启超康有为变法等也莫不如此。但是,他们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改革创新精神是广大人民永远铭记的……” 

 3.提供适当的话题作文。针对现在的中考、高考越来越趋向命题宽泛化,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也提供一些合适的话题让学生练习。如: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朝晖夕阳,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在沉思与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请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然后我就提示他们:让思维的触角多方面接触,为写作提供多种契机。比如:夜望星空,慨叹宇宙的广阔深邃,也许你会感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走近小草,也许你会发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感叹;倾听蝉鸣,也许你又会生发出“四年的黑暗劳作,才有短短一月的欢鸣”的慨叹……

(四)必要时写好“下水作文”。

   “下水作文”即在学生写作文之前,教师自己先写一篇类似的示范性文章。在2001年10月10日的《淳安日报》上,发表了《语文教师,能来篇“下水作文”吗?》,上面有我对于下水作文较详细的论述。当然,并非学生每写一篇,教师必得先写一篇。只是在有可能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或思路凝滞时,自己先写一篇范文,起着投石问路的作用而已。我就曾先写了《叫俺老百姓心理如何平衡》、《剿鼠记》、《潇洒的代价》等文章,打印在自己主编的《浪花》上。

(五)灵活多样、因人而异的指导。

 老师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他们个性各异,能力不同,激励也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激励方式。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不仅篇幅要求长些,而且尽量要求不写错别字、病句等,着重激励他们创新,在选材、剪裁、立意等方面加以指导。对于中等水平的同学,要帮助他们理解题意,按一定的段落层次组织材料,鼓励他们一篇一篇踏踏实实写,力求一篇比一篇写得好。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则应降低要求,只要写出一两段通顺的话就给高分,哪怕他一篇文章只有一两百字,甚至离题也不要紧;只要发现较好的句子、词语就圈划出来,写上称赞的话,使他们受到启发,树立信心,从而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出对作文的兴趣。

(六)改革评改方式,逐步实行互评互改。

    首先废除程式化的批语模式,采用一种“心语交流”式的批语,我借鉴“班主任评语改革”的经验,选准以作文批语改革为突破口,实施兴趣教学。兴趣依赖于成功,人在尝到成功的甜头后就会产生无穷的动力,不少作家在回忆自己是如何走上写作道路时大都谈到,是小学、中学时老师的表扬鼓励给自己增添了信心,当自己写出的一篇文章,受到老师表扬,赢得同学羡慕的时候,那份惊喜与自豪定会强烈刺激脑神经,产生极强的表现欲望,写作兴趣油然而生。“心语交流”式批语的要求是:①以鼓励为主,不挫伤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②用语恳切,含蓄,重启发,易接受。③因材施教,突出个性特点。④体现文学修养,提高文化品味。总之,要多看优点,可以就某一点的进步、成功,大加表扬,批评则要委婉。

    从初二开始,我逐步试行了学生“互评互改”的作文评改方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每次作文写好后,每个班我只选择3-6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面批,而绝大多数作文让学生自己相互批改,之后由我检查批改情况。其具体做法是:

1、 程序

① 将作文从标题、开头至结尾仔仔细细看一遍,了解大致的内容;

② 先对作文进行总体分析,包括题目、主题、观点、材料、结构等内容,形成对全文的总体认识;

③ 逐段分析、评改;

④ 评价全文,写出总批,根据标准打出等级(或分数);

⑤ 署批阅者姓名及评改日期。

2、 要求

① 认真评改,不能马虎;

② 千字以内作文,须在20分钟完成;

③ 要有三处以上眉批;

④ 要有30字以上的总批;

⑤ 分数、签名、日期等项目应齐全。

3、 评分标准

    分A、B、C、D、E五个等级,按等级打分,最后以百分制写出总分。具体评分如下(每位批阅者均发一张,全部完成后交给我检查):

作文批改评分标准(以议论文为例)

题目:                  作者:         总得分:

评 改项 目 评 分 内 容 等级得分

内容35% A.立意深刻联系实际恰当说理透彻(31-35分) B.中心明确联系实际比较恰当说理清楚(26-30分) C.中心基本明确联系实际基本正确说理基本清楚(21-25分) D.中心不很明确联系实际不太恰当说理不够清楚(11-20分) E.中心不明确联系实际不恰当说理不清楚(10分以下) 


展开余文
语言35% A.准确流畅(30-35分) B.语言通顺(24-29分) C.基本通顺有少数语病(18-23分) D.语句不通语病较多(12-17分) E.文理不通(11分以下) 

结构20% A.结构严谨层次分明(18-20分) B.结构完整条理清楚(15-17分) C.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11-14分) D.结构不很完整条理不够清楚(7-10分) E.结构混乱条理不清(6分以下) 

书写10% A.字体美观格式正确卷面整洁(9-10分) B.字体端正格式正确卷面干净(7-8分) C.字体清楚字和标点有三四处错误(5-6分) D.字迹潦草字和标点错误较多(3-4分) E.字迹不易辨认字和标点错误多(2分以下) 

评语 合  计得  分 

      批阅者:          评改日期:

    这样一来,既减轻了教师批阅大部分作文的负担,又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兴趣也得到了强化。

五、实践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学生的作文兴趣明显增强,爱好作文的人数增加,愁作文的人数减少,这无疑给我的作文教改实验带来了希望。

问卷调查比照如下:

项  目 样本数 愁作文 兴趣一般 爱好作文

初一刚入学 95人 58人 31人 6人

初三 阶段 95人 19人 43人 33人

比  差 0人 39人 12人 27人

2.推动了语文整体教学。通过几年的实验,作文兴趣教学法促进了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几年来,在片、校统一考试中,我教的两个班的语文平均成绩一直处在全片前列,基本上都能高出同类班级3-5分。

3.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两年来,我积累了同学们大量的作文精品。迄今班刊《浪花》已出版了34期,发表了一百余篇优秀习作,受到了校内外师生的一致好评。在县级、校级的各类作文、征文比赛中,均有多人多次获奖。此外,迄今已有6人次的习作在县内外的报刊上发表,如:鲍雪青的《发夹》发表在2001年5月4日的《杂文报》上;余丽娟的《一双手套》发表在2001年5月18日的《中学语文报》上;余丽娟的《三头牛》发表在2001年12月5日的《淳安日报》上……

    五、感想与体会

    1.教学研究应突出实效性。只搞花样,不能深入的肤浅研究,是不能真正开创新局面的。而我的实验切入了学生的心理,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地、愉快地合作学习,主动地、全面地得到发展,适应了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2.在活动中激发兴趣,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一般说来,学生对各种学习活动,如第二课堂中的文体娱乐、节假日里的观光旅游,劳技课上的手工制作,作文课上的合作评改......都倍感有趣,要求学生谈谈认识,说说收获,学生并不犯难,而这恰恰训练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3.激励,永远是一种成功的教育。一篇得意习作的问世,一件优秀作品的发展,一份荣誉证书的获得,眉批中一个表示"好"的圈点,或评语中一句表扬的话,都将激起一种成功的喜悦,为作文训练增添了动力。

    4.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学生读的,教师必须先读;要指导学生作,教师必须先会作。搞改革,必须有理论作先导;出成果,必须强素质以保证。

    我的兴趣教学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还很多,但我坚信,经过不懈的努力,作文教学的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宽阔。

——————————————————

附:本文主要参考书目

《中学生作文技巧大全》(方茂之 主编)

《心理学教程》(邵宗杰 主编)

《教育学》(王道俊 王汉澜 主编)

《教育信息报》(2001年部分报纸)

 

标签:教学论文 运用兴趣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沁园春·雪(网友来稿)
下一篇:我的高一语文教学的设想(论坛精华帖)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