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备课资料
阅读:5317  
标签:备课资料
《荷塘月色》新增内容试析
程军升

      《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脍炙人口的佳作,新教材在编写时新增了部分内容。笔者认为这新增部分实在很有必要。

      朱自清作为现代文学的大家,其散文有着显著的特色。读者(包括学生)希望阅读原汁原味的作品。高中生已具备初步的阅读和欣赏能力。新大纲也明确要求学生“能对课文进行阐发、评价、质疑”,只有原作品才能给学生以足够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欣赏神采之笔,也要让学生体会美中不足。课文在描写荷塘上的月色时有一句“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旧教材把“峭愣愣如鬼一般”删去了。在课堂上,不少学生就此提出质疑:“如鬼一般”给人一种寂寞怕人的感觉,那和“荷塘上的月色”所呈现的那种平静不是不相协调吗?学生明显地感受到了此处的不同(这也可能是旧教材把其删去的原因之一吧),在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一种观点认为这句话在此段中和作者的心情不一致,应删去为好。一种观点则认为不应删去,其原因有二:首先,“峭愣愣如鬼一般”是用来形容“斑驳的黑影”的,比喻本身十分恰当。尤其在这样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作者心里极不平静又独自一人在“高处丛生的灌木”下,确实会有这样的感觉‘其次,这样感觉和下段的“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正好衔接,也是作者暂时的宁静向不宁静的过渡。更有人认为作者就是在这种宁静一不宁静的反反复复的心情下度过的。

      就文章本身而言,其他两处的新增内容都是课文所不可缺少的部分,更容易使学生理解课文。作者描写荷花时说它“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如果说“明珠”和“星星”两个比喻分别写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那么“美人”则用生动的拟人表现了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如刚出浴的美人”(新增加的)能充分突出荷花的标致美丽,给人以无限的美的空间和无尽的想象,更能突出作者不平静心绪中暂得的一份安宁。文中增加最多的文字是梁元帝《采莲赋》。作者一听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宁静的心情复又纷然,由此而想起采莲的事。六朝的“少年的女子”“荡着小船”“唱着艳歌”的“热闹”和“风流”,《采莲赋》的“妖童嫒女”“嬉游光景”之“有趣”令作者神往。但现实的郁闷,作者又觉得“无福消受”,于是又想起《西洲曲》,勾起乡思。作者正是在这种貌似反复的历史记忆中寻找宁静,来表达自己那种欲超脱而不可得的矛盾心情。《采莲赋》那“群居”的热闹和《西洲曲》那“独处”的妙处也印证了作者所说“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的心境。读者也只有将他们联系在一起,脑海中才能呈现出一幅完整的“江南采莲图”。旧教材删去了《采莲赋》,从“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直接过渡到“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给人感觉内容不够连贯。教师在解释分析想起江南采莲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时,往往会描绘少年女子荡舟唱歌的情景。而《采莲赋》的“嬉闹”场面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作者不平静的心情。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标签:备课资料 荷塘月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灯》的魅力
下一篇:家乡的山——教师下水作文(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