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7921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李卫东  时晓筠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的作者的胜利豪情和体现出的对党和民族未来的坚定信念,领略文章博大精深的内涵和恢宏的气势。

      2.了解政论文的特点。

      3.领略文章语言准确、简明、概括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2.政论文的主要特点。

      3.简洁、准确的语言,条理分明的结构。

      4.关键性词语的理解、把握。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整体感知——研读——拓展阅读,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了解政论文的特点,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和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媒体设计

      1.播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的盛况,及江总书记讲话的录像(可从网上下载)。

      2.演示课文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方案一 

      一、导语设计 

      (媒体显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的盛况及江总书记讲话的情景)

      同学们在收听收看新闻时,一定会经常听到看到“三个代表”几个字眼。你知道“三个代表”具体指什么内容,是由谁总结提出的吗?(学生口答,教师纠正)

      200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中共中央举行大会隆重庆祝建党八十周年。江泽民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深远意义。江总书记的讲话全文约2万2千字,历时近两个小时,多次激起全场热烈的掌声。江总书记洪亮的声音,随着电波、通过荧屏传到千家万户,在辽阔的大地回荡。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重要讲话的第一部分。

      (解说:创设情景,使学生感受建党八十周年庆祝大会的隆重、盛大、庄严的气氛,初步了解江泽民总书记讲话的主要内容。)

      二、解题 

      这是一篇政治论文,这种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某一时期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在建党八十周年这一重大历史性时刻,作者全面回顾总结了党的光辉业绩和基本经验,指明了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统一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思想,是指导实践的伟大纲领。文章用了大量事实说明,语言严密,概括性强,体现了作为党的领导者继往开来的豪迈气概。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要求:①边读边画出生字、词;②给自然段标上序号;③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思路。

      (2)借助工具书解决生词。

      (解说: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2.研读

      (1)细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①给课文编写阅读提纲,明确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之间的关系。

      ②课文先谈奋斗业绩,后谈基本经验,这两部分有什么内在联系?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

      ③作为一篇政论文,本文语言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举例说明。

      (解说:设计以上问题目的是使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2)学生研习、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分组讨论,可借助手头有关这篇讲话的资料,在课文中圈点批注。教师巡回指导解疑释难。

      (解说:本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善于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教师可给予适当的学法指导。)

      (3)师生共同反馈研读课文的情况(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板书重点内容)。

      问题①:指名两位同学用投影仪出示课文提纲(若条件不允许,可板书),师生评论,集体补充,修改自己的提纲。

      一、回顾80年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

      二、基本经验:三个“必须始终”

      三、总结80年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归结论点:“三个代表”



展开全文阅读      小结:文章首先回顾了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的截然不同的两个80年,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的结论。然后列举我国80年来取得的光辉业绩,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结论。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因此文章结尾很自然地归结论点,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说理充分,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问题②(点拨、提示):这两部分内容前者是实践,后者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两者都是为了阐述观点服务的,即“总结80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得出结论: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两个部分是通过19—22自然段缅怀革命先辈,赞扬人民群众,回顾党的光辉历程等内容的过渡衔接在一起的。

      问题③(点拨、提示):本文语言突出特点之一是简明、概括。例如回顾中国经历的截然不同的两个80年以及列举我党80年来的光辉业绩两部分,内容容量大,而语言极为简练,概括性强。

      特点之二是准确、严密。例如: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就”表示在某种情况下必然产生的结果,在句中强调了党的作用之重。

      “最基本最重要”起限制作用,说明“结论”普遍深入人心。

      B.“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是必须始终”三个词连用起强调作用,语气坚决肯定,体现了江泽民同志对全党的殷切期望,增强了语言的号召力。

      “先进”、

      “最广大”、“根本”几个词都起限制作用,“先进”表明了“生产力”、

      “文化”的性质,是进步较快、水平较高的,而不是其他的。

      “最广大”对“人民”起修饰限制作用,指绝大多数的人民而非部分或少数。“根本”修饰限制“利益”,指最主要、重要的“利益”。

      (解说:以上两个例句在分析语言特点基础上,引导学生熟读背诵,体会语言特点及思想内涵。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掌握,对学生偏差和疏漏的重要内容进行提示。本环节主要意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 

      本文作为一篇政论文,逻辑严密,结构严谨,以简明、准确、概括的语言回顾了党的80年光辉业绩和基本经验。

      伟大的实践孕育着伟大的纲领,伟大的纲领指导着伟大的实践。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博大精深,气势恢宏,是一篇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闪辉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光芒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不断进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行动指南。希望同学们进一步阅读体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及蕴涵的感情。

      五、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补充:毛泽东写于1946年6月30日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一部分(“我们党走过28年了……。惟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完成下列研究性问题:

      1.比较两篇政论文的写作背景、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2.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是党的最高领导人,文章都是为纪念党的诞辰,但是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作者写作的目的也不尽相同,你能否就此问题,结合有关历史知识及时事政治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江泽民

      阅读提纲   政论文  逻辑严密,结构严密

      (略)                语言概括、简明、准确

      (解说:借助阅读提纲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全貌,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关系及课文的思路,也体现了教学的重点难点。)

      方案二 

      [教学步骤] 

      1.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扫除艾字障碍。

      2.指导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一、二把握文章内容并分析结构。

      3.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结合课文练习三深入理解本文语言特点。(突出重点)

      [备教资料] 

      ●索引①:《伟大的纲领,行动的指南——一论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开创未来的珍贵法宝——二论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求是》2001年14.15期)

      ●索引②《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毛泽东著作选编》下册《论人民民主专政》)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6月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中国共产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梁羽生论
下一篇:灰姑娘的时钟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