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3361
标签:
教学论文
谈中学古典诗词教学中的美感教育(网友来稿)
刘志
江泽民总书记在欣赏“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之后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词,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为响应和落实江总书记的号召,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改革,加大了古诗文在课本中的比例。最新颁布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尤其是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在历次颁布的教学大纲中还是第一次,它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精神。但目前的中学诗词教学,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些教师仍没明确古诗词教学对人的素质培养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或受自身文学素养的限制,往往忽视诗词教学的美育功能。表现为用机械的教学方法做单调枯燥的分析,用过于抽象的逻辑思维解剖一首首意境优美的古诗词。他们或只顾讲清诗句大意或只顾简单交待诗人身世、写作背景,或只顾罗列诗词的艺术特色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此教法,学生成了被动接受诗词的机器,谈何美育?谈何提高学生的素质?我认为,成功的诗词教学,教师应满怀诗人的激情,创设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启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紧扣诗词独有的审美特质,填补空白,步入意境,进而达到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和学习祖国优美语言的目的。
本文试图从诗词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和结构美四方面对诗词的美感教学作一些探索,以就正于行家。
(一)引导学生认识诗词中的形象美 别林斯基说:“诗人用形象来思考,他们不证明真理,却显示真理。”形象是意境的基础,诗词所创造的是美的形象。诗句“江山如画”、“春风又绿江南岸”、“竹外桃花三两枝”、“映日荷花别样红”所显示的是自然美;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小园香径独徘徊”、“相逢何必曾相识”所显示的则是社会美。
诗词中人物精神方面内在的心灵美必然表现到外部,产生语言和行为的美。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感知,因为感知是美感的门户。诗词课文中展现了不少具有心灵美的光辉形象。自古及今,有“万里赴戎机”代父从军的花木兰;有“羽扇纶巾”、“雄姿英发”的周瑜;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王昌龄;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杜甫;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有“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周总理;“创业艰难百战多”的陈毅元帅……
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认识诗句中隐含的形象,从正面人物身上得到美的感受,理解
诗人通过多种手法对生活中假、恶、丑的本质性的揭露、嘲讽与批判,实际上是从反面对美进行了推崇与赞美,因而使其作品具有一种特别的审美价值。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剖析各种不同人物的性格、心理,这就能引导学生从形象的对比鉴赏中体验和认识这些艺术形象内涵的社会意义,从而更全面、更深刻地感受诗人的创作意图。
(二)诱导学生领悟诗词中的意境美 诗歌(尤其是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什么是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从古代的诗论家到现代学者有不完全相同的说法,有的说的很玄妙,带有某种神秘色彩。照我的理解,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而意境则是整体的、空灵的。情景交融是意象和意境的共同特征,这是诗人在创造意象和意境时所努力追求的。情景交融,反映客观生活的本质真实,也能产生审美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所以意境优美的诗词作品的感染力特别强。它会启发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艺术空间,因而这种想象和联想产生的美感并不比作者笔下出现的形象美逊色。
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王维《鸟鸣涧》对友人皇甫岳居云溪的景色这样描绘:“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这里写了寂静山林中的几种景象:落花、空山、月出、鸟鸣、深涧。这几种景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但一经组合就传达出诗人一种独特宁静的心境,因此这几种景象在这里也是主观的,是诗人王维眼里心里的景象,是他所感受道的,是带着感情色彩的,这就构成了诗的意象。这几种意象连缀融合而创造出的诗的意境是一种宁 静幽远的艺术境界 。 吟咏体味 ,就会感受到这宁静并非死寂,而是充满生机,隽永有味的,它充分显示了迷人的自然美的诗意和风致,因此我们又感受到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一颗诗心,体味出诗境的温馨与优美。再如清代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对江上夜色描绘:“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在这幅画面中,渔灯以深黑的夜幕作底色、背景,晃荡的闪烁光,宛如繁星散满在江水之上。这是多么美妙的奇观,多么耐人寻味的意境!
中国古代诗歌十分重视对雄浑、俊逸、典雅、含蓄等境界的追求,这些意境是生活形象通过作者的主观意图而创造出来的,教师只有恰当地加以点拨,学生胸中才能产生神奇的美感,若能再辅之以读读、想想、议议、就能移入情感,把学生带进诗的氛围,使其如历其境,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了诗的内涵。
(三)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语言美 --中国古典诗歌是最注重精炼和含蓄的,五言绝句只有二十个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个字,词中的小令也是二三十个字的居多;古体诗和排律比较长,但上百句也很少。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精炼和意蕴的深厚,在世界诗歌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中国古代诗人抒情绘景特别注重字斟句酌。唐代皮日休说:“百炼成字,千炼成句。”“郊寒岛瘦”,指的就是孟郊、贾岛特别讲究字句的干练、洒脱、清峻。读文章要找“文眼”,鉴赏诗要寻“诗眼”。教师要抓住精彩传神之处,抓住“诗眼”,带领学生赏析,学生才能顿觉“全诗生辉”、“境界全出”骆宾王《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水面上曲颈向天高歌的白鹅形象被描绘得活脱 脱。仅仅十八个字,使人如见鹅形、如闻鹅声。教师可抓住“歌”字,结合想象“浮”、“拨”的情景,理解动态美与天然色彩美的融合,进而启发学生想象不尽之景(鹅的自在自游),思索不尽之意(追求自由生活的情怀)。
展开全文阅读
绘画能表现色彩,但不能描摹声音;音乐能表现音响,却不能表现颜色;诗歌则既能绘声又能绘色。诗中有画的情趣,诗中有音响效果。“古木朔气多,松风如五弦”表现的是振振松涛之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用了“黄、翠、白、青”四种色调写了绿柳上的黄鹂和蓝天上的白鹭,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景。这些绮丽的诗句都须欣赏玩味,想象补充,把赏析过程当作带领学生进行“想象画”的过程。
(四)指导学生理解诗词的结构美 --诗词的结构形式美是特别明显的。分行排列的整齐美,阶梯式诗歌的错落美,长篇叙事诗的铺排美,某些诗歌因复沓 而产生的回环美。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在语言形式上,十分讲究对称形式美,这从字数、句数、分章、分阙都可看到。它们犹如建筑物,具有均衡美;而且个中又有变化,并不流于平板。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的对称形式美有数量的、方位的、色彩的、节奏的;而且还表现在飞禽、山川、空间与时间等方面。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形成两组对仗,表现了十分巧妙的对称关系,包含着相当丰富的自然美的情趣和形式美的感染力,实现了自然的“人化”。
诗词形式美表现得很全面:整齐与节奏;对称与均衡;主从与层次;多样与统一。就拿多样统一来说吧,律诗八句,句句五言或七言,而且中间两联对仗,表现为整齐美;首尾两联不讲对仗,又是变化美。平仄声,二、四、六分明,是整齐美;一、三、五不论,是变化美 。每首律诗都寓变化于整齐之中,既有对比,又有调和,这就形成了多样统一美。
结构形式美产生于美的构思。美的构思必须避免平庸,力求“人人意中有,人人笔下无”的境地。试看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者从局外视点转向局内视点,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写景,包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这种构思形式十分新颖巧妙,符合自然美的变易性、多面性及侧重形式美的三大特点。
我们讨论以上这四个方面,是为了根据诗词本身的特点,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美感能力、审美水平,从而推动其进行美的创造,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的高度统一、高度和谐,进而改进我们的韵文教学,把韵文教学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地。
作者邮箱: dhliuzhi@hotmail.com
标签:
教学论文
谈中学古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引进流行风 鉴赏古诗词(网友来稿)
下一篇:
《触龙说赵太后》说课稿(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