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课堂实录
阅读:2789
标签:
课堂实录
人教版课堂实录
《手》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4节,知道了陈秉正是个教练组长,特等模范、他年老体壮,技术第一、教活严格。这课我们学习第二段。这段中的第5、6、7、11自然段写了队秉正的手有三个特点。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大家认真听,看看这自然段通过写什么事例要说明陈秉正的手有什么特点?
(一学生读后讨论)
生:这节通过王新春怕和陈秉正握手的事说明陈秉正的手像钳子那么硬。
生:不,这个例子不是说明手硬,而是说明陈秉正的手有力。
生:我同意×××的意见,如果陈秉正的手光是硬没有劲,就不会夹得王新春的手那么疼了,应该说陈秉正的手很有力。
师:×××和×××理解得较透彻。这个例子的确说明陈秉正的手有力。(板书:有力)
这个例子中有一个句子特别能说明陈秉正的手有力,请划出来。
(学生划第5自然段末句随即汇报朗读)
师:大家想这下面一自然段通过一个什么例子说明陈秉正的手有什么特点。
(指各读后,学生讨论汇报)
生:这自然段,通过陈秉正和那个中学生抓柴的事例说明陈秉正的手很硬。
师:对,这个例子是用什么手法写出陈秉正的手坚便呢?(板书:坚硬)
生:是用对比法。
生:我同意××的意见,是用那个中学生的手与陈秉正的手同样往土里抓柴,陈秉正先后抓了四大把柴,手都安然无恙,而那个中学生的手一抓就被刺破了中指,作者通过这个鲜明对比,显示陈秉正的手非常坚硬。
生:我还补充一点,这自然段里,王新春最后的话,用对比的手法说出陈秉正的手跟铁耙一样坚硬。
师:的确如此。陈秉正的手那么坚硬有力,究竟他的手是什么样子的?请大家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
(学生自由轻声读后汇报)
生:陈秉正的手很难看。
生:不,如果说陈秉正的手难看,就和那个中学生一样鄙视陈秉正了。
师:那么“鄙视”是什么意思?
生:鄙视是轻视,看不起的意思。
生:我不是鄙视陈秉正,课文里写那两只手确实跟一般人的手不同。
师:这是事实。陈秉正的手的确与众不同(板书与众不同)究竟他的手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
(老师用引读法引导学生读书,让学生了解陈秉正的手掌——四方 指头——粗短,外面——茧皮 整个————
师:这手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生:这手是按手掌、手指到整个手的顺序写。
师:对。是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写的。那么它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写的?
生:是通过比喻的手法来写手的样子。
生:我补充一点,除了比喻,还有一般的叙述,例如“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个指头都伸不直。”
师:你讲得很好。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这样写使人对陈秉正的手有深刻的印象。陈秉正的手的样子确实与众不同。
生:我同意×××的意见。此外,还使读者从字里行间看到作者是有意识证明,由于他的手长成这样坚硬有力,才会使王新春怕和他握手,才会使他能往地里抓柴不被刺破。
师:××能联系上下文读书,体会得很深刻。那中学生对陈秉正这双手为什么“不欣赏”,“有点鄙视”呢?
生:因为这双手太粗糙,不好看,所以这个中学生不欣赏。
生:××只是从表面看没有从实质看。
师: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我与××有同感,即那中学生只注意外表美,不注意心灵美。
师:这是一双手,何来心灵美呢?
生:下一自然段讲了他们家乡面貌的改变都是靠这双手,那么,这双手虽然不好看,但是很实用。
生:是呀,那中学生没有想到,这双表面不好看的手,能做多少对大家有益的事,所以他不欣赏还有点儿鄙视。
师:那中学生不欣赏陈秉正手的样子,由于他不理解这双手,因而对这双手有点儿鄙视。可是陈秉正对自己长成那样的一双手,仍然觉得是“足以自豪”的,这是什么原因?请大家默读第11自然段,并划出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重点句。
(学生默读划句汇报)
生:我划了“他那双手不但坚硬而且灵活。”因为这递进句说明了陈秉正的手的两个特点。
师:从这递进的句式看,作者的意图是想在这自然段里写手的哪个特点?
生:作者要写手坚硬和灵巧。
生:我不同意××的意见,从句子看,重点在后面棗灵巧,前面已经举了两个例子说明手坚硬,作者写这个句子目的是要在后面写手怎样灵巧。
生:我还补充一点,这句不但是递进关系的句子,而且也是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那就是说,下面要写手灵巧这个特点。
师:讲得有道理。那么,作者用了哪些事例写出陈秉正的手的灵巧能干?(板书:灵巧能干)
生:作者用了编生产用具和编儿童玩具这两个例子说明他的手灵巧这特点。
(板书:用具玩具)
师:这一自然段是分五层写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这段划分层次。
生:第一句是第一层,它讲了陈秉正对自己的手的态度。第二句是第二层,它是过渡句;第三句概括写他爱编织,第四句是第四层,写编生产工具,破荆条不用牛角塞子;第五句——第七句是第五层,是写做细活,编“叫哥哥”笼子。
师:你们同意吗?(学生齐答,表示同意)
(学生自由朗读第11自然段后指名分层朗读)
师:陈秉正的手坚硬有力,与众不同,灵巧能干,究竟他的手是怎样磨练成的?请一位同学读第8自然段。(指名朗读)
生:陈秉正的手是在劳动中练出来的。
生:陈秉正的手是在开荒垒堰中练出来的。
生:陈秉正的手是在改造家乡的艰苦劳动中练出来的。
师:所以王新春最后怎样说?
(学生齐读这节最后一句)
师:这是什么句?它是什么意思?
生:这是反问句。
生:这是反问句,它的意思是:没有陈秉正的那两只手,这里还是一片荒坡。
师:能把这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吗?
生:没有那两只手,这里还是一片荒坡。
展开全文阅读
师:对,反问句有强调作用,它强调了没有艰苦的劳动,这里仍然是荒坡,决不会有如今的良田。(学生再读反问句体会感情)
师:那个学生听了虽然有点儿后悔,可是还自我解嘲地说:“怨不得我们学习得慢,原来是没有那样的两只手!”他的话对吗?
生:不对,他想长成陈秉正那样的两只手。
生:××讲得不对,那中学生原谅自己学得慢,把学得慢的原因都归在自己的手没有陈秉正的手那么硬。
生:其实那中学生的话错在他根本忘记王新春的话,陈秉正的手是在艰苦的劳动中磨练出来的。他不知道自己学得慢是没有艰苦的奋头精神。
师:讲得对,从那中学生的话中,可见他只看事物的表面,没有看事物的本质,看不到自己学得慢的根本原因是缺乏长期的劳动磨练,缺乏艰苦奋斗、勤学苦练的精神。
师:“自我解嘲”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那中学生要“自我解嘲”?
生:自我解嘲的意思是:自己感到难免要受嘲笑,因此就勉强地辩解。
生:那中学生之所以要自我解嘲,是因为他听了王新春的话后有点后悔,不应该鄙视陈秉正的手。但是又下不了台,就为自己的鄙视辩解。
生:那中学生要自我解嘲的原因,还有他至今还不知道,自己学得慢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师:所以陈秉正一本正经地教训他,怎样教训?(指名读第10自然段陈秉正的话。)
师:同学们默读陈秉正一本正经地教训那中学生的这番话,看它一共有几句?每句是什么意思?(学生默读后汇报)
师:“学成我这手”是什么意思?
生:学成我这手是指学习他的手坚硬有力,灵巧能干。
生:学成我这手是指学陈秉正技术第一,学他艰苦奋斗精神。
师:答得好。“长成我这手”又是什么意思?
生:“长成我这手”是指和陈秉正的手一模一样。
师:这段话的第二句讲了什么内容?
生:这段话的第二句讲了陈秉正的手是怎样练成的。
师:陈秉正说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的原因是什么?齐读这段话的第三句。
(学生齐读)
师:谁能把陈秉正这段话的含义讲讲?
生:不要学手的外表,要学手的精神。
生:要学习陈秉正艰苦奋斗的精神。
生:陈秉正不是单叫向他学习,是要学习上一辈人的勤学苦练。
师:这一番话告诉我们,陈秉正那双坚硬有力,灵巧能干的手是在长期艰苦劳动中磨练出来的。以后无论劳动条件改善得怎样,都是要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建设祖国的本领。
师:陈秉正说这番话时的语气怎样?
生:陈秉正说这番话时是一本正经的。
师:为什么要“一本正经”?
生:因为这是文章中心。
生:不对,因为陈秉正认为这个中学生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要严肃地教育他。
生:这是陈秉正关心那中学生的成长,怕他走弯路,所以语重心长地教育他。
师:那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段话,读出一本正经的语气。(学生自由朗读后,指名分角式读三人的话。注意读出感情来。)
师:请概括第二段的段意。(略)
师:××你现在明白了课前你提出的问题:文章第一段写陈秉正教人做活要求严格和他的手有什么关系了吗?
生:明白了。陈秉正能干的手是靠艰苦奋斗的精神磨炼出来的。
生:除了这些,还体现了他自己勤学苦练技术第一,还教活严格,真不愧为劳动模范。
生: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学习他的手,其实是要学习有这双手的人。
师:对,××你的问题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文章开始先写人,是先在读者心目中树立陈秉正这个特等劳动模范的高大形象,陈秉正人好,值得学习,那么他长成那样一双与众不同的灵巧能干的手就令人信服了。
师:你们都领会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了。这篇文章节选自赵树理的《套不住的手》,同学们可以设法借到这本书来看。
标签:
课堂实录
人教版课堂实录
手》课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黄河象》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下一篇:
《一粒种子》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