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3047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师中心稿)
郁洪千

      教学目的

      1. 了解《左传》的成书过程和基本知识,重点了解其语言特点。

      2. 掌握文言词“若”、“说”、“辞”、“鄙”、“微”、“之”在本文中的用法。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词语。

      2. 读背课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课文,简介《左传》。

      参见P56注释,补充:《左传》是“十三经”之一,它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它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的言行,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得当。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卷一六九引

      二、介绍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有两事得罪了晋国:其一,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其二,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的是楚国,而此役楚国失败。

      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

      三、学生自读课文。

      阅读注意点:读准音,读顺句。

      四、串讲第一段。

      重点讲清以下文言词句:

      1. 且贰于楚也——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2. 晋军函陵——军,名词动用,驻军、驻扎。

      概括内容:

      第1段,写秦、晋围郑。原因:晋国要报复其无礼,与秦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但晋是有机可乘的。这就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五、自读并讨论第二段

      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 无能为也已。——不能做什么了。无能:不能够。已:同“矣”。

      3. 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

      概括内容:

      第2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

      文中写了个能洞明事理的佚之狐:①对烛之武有足够的了解。②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预见性。但写他是为写烛之武服务的,人未出场已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关注。

      文中还着力写了郑伯,他勇于自责,从谏如流,更能以情动人,以诚动人。

      烛之武可以说是壮士不遇,英雄末路。但是,他满腹牢骚,满心委屈,但能以国事为重,深明大义。

      六、熟读背诵第1、2段。

      七、作业

      课堂练习

      1.翻译句子:见“练习二”之1、2。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3. 完成练习三。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旧课。

      1. 译句: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我年轻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如今年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我未能早先重用您,现在危急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二、串讲导读第三段。

      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1. 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这件事)麻烦你。意思是说,(如果灭了郑国对你秦国有好处,)那麻烦你就来灭了我们吧。

      2. 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帮晋国来灭了郑国,而增加你的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展开全文阅读
      3. 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时候会满足的呢?

      这是个用“之”来提宾的疑问句。初中时学过的提宾的“之”有:①何陋之有?②莲之爱,陶后鲜有闻。③菊之爱,同予者何人?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 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高兴了,与郑国订立了盟约。盟,名词动用,释为订立盟约。

      概括内容:

      第3段,写烛之武说退秦师。

      烛之武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他之所以能说服秦穆公主要原因是处处为秦国着想(表面看来),理由充分:①越国鄙远,不现实。②邻之厚,己之薄,得不偿失。③结交郑这个东道主,好处多。④秦国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说秦的结果是:①秦郑订立盟约;②秦国驻兵守郑。

      三、串讲导读第四段。

      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1.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秦穆公)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参见文下注释。微,假如没有。初中时学过“微斯人,与谁与归?”这个句子,其中的“微”也是这个意思

      2. 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语气词,表商量语气。初中时学过这类例句不少:①其真无马也?(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反问语气。)②其真不知马也?(恐怕实在是不认识千里马吧。其,表推测语气。)③其如土石何?(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其,表疑问语气。)④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啊!其,表面看是商量,实际上是威胁语气。)⑤其何能胜?(那怎么能取胜呢?其,表反问语气。)

      3. 亦去之——也离开了郑国。去,离开。(这个词的古今义刚好相反。今义表示到……地方。例如:①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②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

      概括内容:

      第4段,写晋师撤离郑国。

      晋文公是头脑清醒的。他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不仁”只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知”是实质;“不武”,则是因为胜败难以预料。这是一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四、总结全文。

      本文的主要特点是:

      ①伏笔与照应得当。

      ②情节波澜起伏。大军压境——佚之狐荐烛之武——烛之武发辞——晋公平息烛之武的怨气——烛之武出使退敌成功——子犯建议攻秦兵——晋公再晓之以理。

      ③叙事详略得当。

      五、课堂练习

      1. 练习二译句。

      2. 练习三辨词。

      六、课后作业

      1. 背诵课文。

      2. 预习《勾践灭吴》。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